【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23日,今年银行已发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共计3770亿元,同比增长46.97%。其中,银行共计发行二级资本债2740亿元,永续债1030亿元。另外,今年已有多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申请获批,截至4月23日,今年累计获批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银行业面临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下滑与资本消耗因素并存的局面,导致整体资本补充压力持续加大,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发行需求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所以核心一级资本补充问题更需关注,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加大力度稳经济,保持较高贷款增速,未来或出现不良贷款一定程度反弹,银行需保持充足的拨备和资本缓冲。
二永债发行规模同比升高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今年共有6家银行发行11只二级资本债,发行额度共计2740亿元,同比提升10.66%,债券评级均为AAA。同时,11只二级资本债加权平均利率为2.76%,相对去年同期降低1.03个百分点。
截至4月23日,4家银行共发行1030亿元永续债,而去年同期银行发行永续债共计仅90亿元;从利率来看,截至4月23日,银行发行永续债加权平均利率为2.64%,低于去年同期4.68%。
同时,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申请获批。据记者统计,累计获批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例如,4月中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广发银行发行资本工具的批复,表示同意广发银行发行760亿元的资本工具,品种为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永续债)。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王佳丽告诉记者:「当前,银行业正面临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下滑与资本消耗因素并存的局面,导致整体资本补充压力持续加大。一方面,由于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通过日常经营活动积累资本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银行业在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不得不应对不良资产处置所带来的额外资本消耗。」
王佳丽表示:「面对金融领域中不断增长的信贷投放需求、严格的监管合规标准以及对风险储备的强化要求,银行依靠留存利润与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等内部资源进行资本补充的方式可能难以充分应对资本需求,故采取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等外部融资途径或通过募集股份等方式申请增加注册资本,成为当前形势下更实际的资本增强解决方案。」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廷辰告诉记者:「当前银行业面临资本补充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的压力。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可以提升资本充足率,但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赵廷辰表示,目前最需要关注的是核心一级资本可能不足的问题。一是资本充足率指标下降。根据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主要受息差收入减少因素影响,包括多家国有大行在内的近四成上市银行出现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问题,部分股份行目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指标超过监管红线已不足1个百分点。二是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预做准备。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加大力度稳经济,保持较高贷款增速。从历史经验来看,贷款投放提速后1—2年间,有可能出现不良贷款一定程度的反弹。目前市场预期仍然偏弱、总需求相对疲软,要前瞻性地为未来不良贷款的升高做好准备,这就需要保持充足的拨备和资本缓冲。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公告显示,2024年,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5家商业银行面临永续债赎回,合计规模近5700亿元。这是商业银行自2019年发行永续债以来,首度赎回该类债券。
兴业固收研报显示,分债券类型来看,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2024年到期规模(考虑行权)相当,2024年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到期(考虑行权)规模分别达5497.5亿元和5696亿元。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将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具体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和中小银行2024年到期的二级资本债规模分别达2900亿元、1200亿元和1397.5亿元,分别占比53%、22%和25%;2024年到期的永续债规模分别为3200亿元、2350亿元和146亿元,分别占比56%、41%和3%。
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2%、资本充足率为15.06%,相较于2022年分别下降0.2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0.11个百分点。
王佳丽认为,银行降低资本补充压力可有多种方式:一是优化资产结构与风险偏好。通过调整信贷投放策略,重点支持风险权重较低、资本消耗较少的优质客户和项目,同时审慎控制高风险领域的信贷投放,以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总量,减轻资本压力。二是提高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等手段提升营业收入,同时有效管理资金成本,尽可能扩大净息差,增强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三是加强风险管理与资产质量管控。强化贷前审查、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及时识别并有效化解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生成率,减少不良资产处置对资本的消耗。同时,提高拨备覆盖率,增强风险缓冲能力。四是灵活运用资本补充工具。灵活运用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进行资本补充,探索发行其他创新型资本工具,丰富资本补充手段。五是开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发展中间业务、轻资本业务等,这些业务对资本消耗较小,能够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有助于缓解资本压力。
赵廷辰告诉记者:「银行补充资本主要有几种途径。一是依靠利润积累。这是成本最低的资本补充方式,但目前受净息差收窄、银行利润增速放缓等影响,利润积累补资本途径面临挑战。二是通过新股上市或股票增发再融资,这也可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目前上市银行数量比较有限,大量中小银行未能上市。而且股市相对低迷,上市银行还普遍面临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问题,发行股票融资的效率较低。三是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虽然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对中小银行而言,当前关键是应立足服务本地区实体经济的初心和本业,切实提升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切忌盲目扩张,在提升自身经营业绩上面下功夫,通过利润积累来补充资本。而且只有保证良好的收益水平,才能为其未来发行股票或债券补充资本奠定坚实基础,股票或债券发行才能得到市场认可。同时,也可争取当地政府或股东注资,以此提升资本充足率。」
中小银行如何应对资本补充压力?王佳丽建议,中小银行首先应致力于强化内部构造,优化公司治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公信力,从而降低资本补充工具的发行难度,为多元化资本补充路径的探寻创造有利条件;其次,银行还需与监管机构及投资者保持紧密的沟通交流,实时掌握当下市场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的态势与瓶颈,以便作出适时调整与应对;再次,应完善中小银行专项债项目的审批流程、发行融资、资金使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