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在「搞钱圣地」义乌,没人比外卖骑手更懂暴富密码

2024-05-11财经

在劝义乌搞钱要清醒的网络评论里,点赞最多的有一条,「一定要记得,留2000块钱买电动车,送外卖得用」。

作者 | 东云

十点人物志原创

「不管哪里举办奥运会,爆单的都是义乌」。

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义乌订单的火爆再次印证了这里的淘金传奇。在义乌,只有一件正经事,那就是进货搞钱。

义乌的故事里,不乏一夜暴富的天选之子。但在昼与夜、崛起与衰败的中间地带,才是生活的大多数。网络评论里点赞最多的有一条,「一定要记得,留2000块钱买电动车,送外卖得用」。

每天行驶在商贸城、夜市、尾货街、直播园,外卖骑手们途经了大大小小、光怪陆离的暴富故事。关于创业这件事,义乌骑手可能比裸辞而来的互联网大厂人更清醒。

义乌国际商贸城内,进货的人群摩肩接踵

蓝色外衣下,藏着「商机猎手」

「来义乌就能感受到挣钱的氛围,大家都是奔着钱去的」,饿了么骑手孙双超说。

去年4月,他开始在义乌跑单送外卖。在此之前,他在义乌跟朋友一起做带货直播,卖些头箍、发卡之类的小饰品。干了一段时间,他想自己做。但团队搭建、选品找货都不能一蹴而就。

在这个「空窗期」,他选择送外卖。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可以无数次来到义乌。

这不是孙双超第一次来到义乌。

2016年,孙双超带着朋友们口中「能挣到钱」的憧憬,从河南老家来到义乌。他专门去逛了「国际商贸城」——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也是义乌财富传说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根本逛不过来,我们在里面逛了一整天,感觉连十分之一的店铺都没逛完」,孙双超回忆。线下市场庞大繁盛,而现实情况是,朋友们的线上店铺「一天也发不了几单」。

不过,来都来了,他还是决定留下看看。

经家里人介绍,他在义乌当地的酒店拜师学厨,「光是练切菜就练了半年」。两年学成,他回到老家开了个饭店。

义乌的潮水不会因为几个年轻人的挫败而退去。远在河南,翻涌着金子的浪花拍岸,声响传到孙双超的耳畔。

2019年下半年,直播带货在义乌兴起;到了2020年,培育壮大电商主体就被写入了当年义乌市重点工作。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直播带货时代。比起国际商贸城的Old Money,「网红直播第一村」北下朱村有New Money的故事新说。

还在义乌打拼的朋友向孙双超聊起,有人靠直播卖9块9的头绳,在两天内赚了100多万。那时候孙双超还在负重经营小饭店,1000多公里的距离丝毫没有减弱财富的吸引力,「眼睛都绿了,就想重新杀回义乌。」

终于,他又回到这里。在直播电商浅尝辄止,却食髓知味。他一边跑饿了么,一边等时机。毕竟「在义乌跑外卖的,无非两种人,要么是做生意亏了,想跑外卖回血;要么是想做生意,但还没找到好项目的。」

琢磨快一年,孙双超已经给自己的电商创业找好了下一个方向,跟朋友做情趣内衣生意。

想更快启动,就得多创收。他捡起了老本行。

前两个月开始,每天晚高峰结束后,孙双超就会在小区楼下的夜市摆摊卖炒饭炒面。他和一位河南老乡均摊1500的摊位费。在义乌最负盛名的宾王夜市,位置好的摊位租金一年要58万。跟宾王夜市比起来,这里的性价比不言而喻。每晚卖出30多份快炒面饭,对孙双超来说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孙双超兼职摆摊的夜市

「白天的义乌,大家都是急匆匆挣钱的样子,只有到了晚上,这里的人才能坐下来闲聊吃喝」,孙双超说。

今年27岁的苏归伦就每天穿梭在义乌的昼夜AB面。

白天是电商运营,晚上是饿了么骑手。每天早上8点多,苏归伦会骑上电动车,车头朝向国际商贸城。而他的车尾则装着蓝色外卖保温箱,那是夜晚的奔头。

念初中时,苏归伦跟随做生意的父母从老家潮汕到了义乌。

毕业后,没有和哥哥一起打理家里生意,他到了一家电商代运营公司打工。

在义乌,只要你有做生意的点子,全世界都会为你铺路。

义乌很多楼宇以「财富」命名

手里有货的生意人,可以将店铺委托给这些代运营公司,由他们来负责店铺上货、数据维护和客户沟通。这种服务在跨境电商中最为常见,为的是整合资源,效率和利益最大化。

除了义乌,苏归伦所在的公司在温州、永康等地都有分公司。这些都是浙江贸易最为发达的城市。义乌的办公地就在国际商贸城,「可以说义乌就是靠着这里,从一个小村庄发展起来的。因为建起了商贸城,全世界的人都来这里做生意。」

国际商贸城会把不同品类商品聚集到几大区,在线上的世界,庞杂的贸易网络也被梳理得细分垂直。

「每个部门都会对接不同品类」,苏归伦介绍道,「我就专门对接喝水的水壶,客户集中在永康,那里主营的就是水壶五金。」在他的部门,像他一样的代运营有五六十人,每个人手底下有四五百个客户,对应的则是四五百个店铺。

遍布全球的线,收,收,再收,最后拧成一股,在义乌这个小商品中心被打成一个个细密的结,织成一张网。

晚上6点,苏归伦才可以离开这张网。

驱车5分钟,回家一趟,换上蓝色马甲,装备上眼镜、充电宝和蓝牙耳机,他开着电动车驶过义乌城区,在一单又一单夜宵订单里,慢慢爬织这座城市的大网。

他见过入了夜的义乌:有些松弛,又不敢全然放松。

商贸城的十万家店铺像阖起来的眼皮,周边的居民区里每个窗口亮起了灯,是睁开的眼睛。这些小区住户很大一部分都是商贸城的商户。晚上终于有工夫享受一顿夜宵,但大多也是更快捷的麻辣烫。也有做电商的住在里头,苏超伦看到过住家门口堆满成箱货物。

有几回他还跑过北下朱村的单子。

接近午夜的时间,这里吵闹的直播间也大多偃旗息鼓。只有地下仓库的直播间还活跃着。他只悄悄往里面瞅了一眼,没有打扰,把外卖放在门口便走了。

金钱永不眠。在这里,做生意搞钱是一种惯性,把每一秒时间兑现才是硬道理。哪怕是在时间当酒喝的夜店,人们也要点上一份省时的汉堡快餐迅速填满空虚的肚肠。

下班后跑外卖,是为了打发时间,攒娶老婆本儿,也是为了给自己创业蓄力。

他不喜欢做生意,却有着模糊又确切的打算,「总不可能一直上班,总要有一点那种想法。」

义乌到底给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潜移默化打上了怎样的烙印?

孙双超给出回答,「义乌的氛围会让每个人意识到,不可能一辈子打工的。打工挣不到钱,要做自己的老板。」弄潮儿立在浪尖,水汽能把每个人沾湿。

已经在义乌跑了五六年外卖的施跃飞说,当地年轻人「做小生意的很多。白天上班,晚上卖点小东西。」跑单时,尤其是冬天,他会碰到很多年轻人到商贸城拿帽子围巾的货,然后到外面去卖。

商贸城内随处可见拎着塑料袋批货的人

晚上12点,苏归伦回到住处。闹钟会在第二天7点50分准时响起。他的工作是单休,但即便只有一天休息,他也会从下午就开始跑单。至于跟女友约会,「有节日再约会咯」,他答道,「平时太累了」。

有的人累了,会选择原地休息。不过,在义乌,想要感觉不那么累,那就继续跑下去。当眼里只剩下目标,身体也无暇疲惫。就像苏归伦说的那样,「那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累’,累并充实着。」

创业这件事,骑手比大厂人更清醒

在淘金之城义乌,没人会否认运气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时运真的很重要」,苏归伦说,「尤其是在义乌这个地方。」它会把人吞没,然后又迅速赶出来。

因为父母做生意,他从小就听说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曾经有位老乡一穷二白到义乌打拼,买了宾利和豪宅,成为圈子里公认的「黑马」。

失败和崩盘,从来都是静悄悄的。

苏归伦说,「有些人就是生意做着做着,整个人就直接消失了。」

在义乌,「运气」的另一个名字是「爆款」。

孙双超说,平时在取餐送餐路上,会听到人们口中聊的基本都是「最近哪个产品比较好」「昨天XX家又出了个爆款」。夜市摆摊时,他也会碰到外地来拿货的人口中谈论着「爆款」「哪家货便宜」。

义乌夜市一角

施跃飞有一次去商贸城跑单时,就遇上一个店主做出了一个爆款,仅靠一款产品就赚了200多万。

爆款长什么样子?大多数人只有见到了才知道。在那之前,没人能描述它的样子。

施跃飞每天要往商贸城送七八十单——这个全部跑一圈要差不多一年的地方,他能记住每个相熟的店铺在几区几号哪个方位,却依旧理解不了打造爆款的逻辑,「有些爆款真的稀奇古怪,没有人能断言一个东西能不能卖火。」

运气是某种巧合,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它让人觉得,总会轮到自己头上。

去年,孙双超所在的饿了么站点来了个骑手,白天跑外卖,晚上做电商。那个朋友在义乌经营化妆品电商,但出单量很少,收支难以平衡,跑单外快至少可以贴补生活家用。

孙双超曾问过他,为什么不把电商关掉?

对方笃信,这个产品没火,可能下个产品就火了,「只要火一个,就能翻身」。孙双超至今记得他脸上极其认真的神态,「他永远在等一个爆款」。

爆款不会每天都有,就算有了,你也不一定认得它的样子。曾有媒体采访在义乌创业的年轻人,身在其中的人说,整体算下来,失败率大概在80%。

「年轻人刚来义乌就一头扎进电商,觉得很好做」,孙双超说,其实租房、进货、渠道,每一环都不容易打通。即便有大厂背景、互联网思维,也没什么大用处。他们中很多人的结局就是血本无归。

这些故事不会被口口相传,却被每一个骑手记住了。也正因为如此,孙双超不愿狭隘定义这些创业者的「成败」,「他没有一夜暴富并不意味着他失败了,只是没有‘冒出头来’而已。」

在这过程中,想在义乌等待下一个风口、扶摇直上的外卖骑手们也在不停锻炼野心的弹性: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耀眼的主角光环只在少数人头上,更多人还在切肤感受在义乌生存的艰辛:高昂的房租房价,并不算低的生活成本,与家人异地分离……

关于创业这件事,他们比慕名而来的裸辞大厂人、失业找时机的年轻人更清醒。

国际商贸城很多都是从这里开张就扎根的店主。他们大多不显山露水。扎根商贸城一带的施跃飞就说,「很少在这里看到豪车。虽然他们家底都很厚,但每天都是开个普通车过来,为了随时拉货用。」

商贸城外扎推停放的并非「豪车」

这种务实也让行走其中的骑手耳濡目染。

选好创业项目后,孙双超不打算立即动手,「至少要存够保障家庭生活所需的钱,有余钱才会拿去做生意。」现在他每个月跑单加上摆摊,能赚一万四五千,刨去生活费用,每月能存下一万来块。他的目标是至少20万。

就连跑单,他也要走风险系数最低的路线。尽量集中接某一个地区的单子、如果跑商贸城的单子,一次最多不会挂超过15单。他要最大程度降低路线不熟带来的超时风险和可能为了冲单而超速发生危险的概率。

在一群准备在义乌「搏一搏」的人里面,施跃飞某种程度可以算是「异类」。

他是浙江金华人,原本经营自己的汽修厂。因为房租上涨,他关掉汽修厂,决定到外面闯一闯。到义乌送外卖,就是图个新鲜好玩。

施跃飞只跑商贸城的单子,淡旺季跟着外贸的热度走。3月,贸易还处在过年的淡季末尾,他的外卖单也不算多。等旺季到来,他就会忙起来,「那时候会忙得连话都讲不清,喘不上来气,晚上做梦都在跑单。」

他似乎有意识关掉了接受商业讯息的雷达:不太关心大家都在聊什么生意,也没有要在义乌创业的想法,「做得好的那几个,会永远被拿来做参考案例。没必要眼红别人赚钱,运气不一定到我头上。」

一旦接受这种设定,他就不折腾了。

不忙的时候,他每天下午3点收工,接下来的时间就拿去逛公园、给自己做饭。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往往成不了当红爆款。可正如不过分期待爆款的商贸城店主,他们做的是长线生意,而普通人的小日子,求的是细水流长。

即使暂时当个骑手,也要有目标感

曾有去义乌创业的年轻人说,在义乌,体面不值钱,「他们看的不是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而是年纪、资历、性别,甚至开的是什么样的车。」

但对饿了么骑手们来说,他们看到的搞钱胜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依旧是硬通货,有铜臭味,也有人情味。

再没有谁能比外卖骑手更了解一个城市的内在肌理。跟其他贸易发达的地区一样,在义乌「金钱至上」的逻辑之上,还有更稳定而持久的人情羁绊。

苏归伦记得,当时父母来义乌做生意,就是同乡扶持。一起在这里做生意的老乡,谁生意出了问题,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中东客人会聚在五爱小区,河南的都会在孔村,佛堂主要就是江西来的」,孙双超说,「甚至还有一条回民街。」从外地、他国到义乌谋生活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帮衬取暖。

有时候,这种善意甚至不需要地缘上的亲近。

对做生意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可他们并不会以此苛求骑手。施跃飞说,「送单如果快超时或者有些洒出来,只要好好跟他们解释,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接受。」

「虽然网上很多人都说义乌人很精、很抠,但我觉得他们很好相处」,施跃飞说,尤其是义乌当地的生意人。

生意人也可以是慷慨的。

有一年夏天,施跃飞往商贸城附近的小区送了个西瓜。店主分了他半个瓜,还给了200块小费。孙双超也记得,有一次给个姑娘送奶茶,对方给了他25块钱小费,「比她的奶茶还贵」。每个月他都能有几百块的小费收入。那些常接单的餐馆,遇上外卖员去吃饭,有些老板也会主动给骑手打折。

当问到施跃飞为什么只接商贸城单子时,他回答,「虽然这里出口很多,但人在里面不会迷路」。

施跃飞在商贸城内送单

精确的出口指向,是为了让生意畅行四海。

而在孙双超的讲述中,这个「不会迷路」的地方带着一种隐喻。这里做生意门槛不高、创业氛围浓、同乡互相扶持。他说:「身边跟我一样的骑手,在义乌跑上一段时间,就不会再迷茫。大家都会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他们中并非每个人都会去做电商卖货,也有人开了餐厅,有人去做了销售,还有人承包电动车换电柜。

就算暂时只当个骑手,也要有目标感。

「比如今天我就给自己定500块跑单收入的目标,没有达到之前,我就会不想休息,只想使劲跑、不停跑、继续跑」,孙双超说。苏归伦也是如此。因为只在晚上跑单,他给自己每天的目标是要达到100块收入。

就像【请回答1994】中说的那样,「想成就目标就不要等待什么天分和运气,而要不停地努力、用心,承受痛苦,比赛在真正结束前都不算结束。」

还能够上场比赛,这对大多人来说就已经是珍贵的机遇。

来到义乌后,孙双超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搞钱」。

孙双超的微信昵称

他觉得,搞钱就是义乌的内核,「这是普通人最有希望的地方。在北上广,如果不是高精尖人群,连搏一把的机会可能都不会有。但在义乌,机会向每个人,尤其是中低层敞开,只要你能抓住它。」

在这里,小人物会有自己的奇迹。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