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麻辣财评:发挥数字科技力量,提升保险保障水平

2024-03-25财经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保险业协会:我国中老年群体保障程度偏低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中老年人风险保障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45岁及以上中老年群体人身风险相关的保障需求,开展了三方面研究: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疾病发生率、个人财务生命周期等多角度评估了影响中老年群体的人身风险变化趋势;二是系统地评估了我国中老年人目前的风险保障程度;三是从制度建设、监管环境和保险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为推动商业中老年保险市场发展提出建议。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在保障型人身险产品中,45岁及以上的被保险人风险保额占全年龄段的比例不足30%,其中针对中老年人高发风险的寿险和疾病险占比均为20%左右。中老年群体的有效保单数量占全年龄段总量的比例约为30%,其中寿险和疾病险的占比分别为22%和26%。考虑到45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目前中老年群体保障程度偏低。
报告建议,推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形成有效衔接,使不同类型的保险形成相互补充、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在保险行业监管方面,建议加快完善包括行业数据、服务指引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商合作、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保险资金管理等方面采取鼓励性政策,促进中老年保险生态参与方的深度融合与业务创新。
报告建议保险公司积极创新,持续增加中老年人专属人身险产品供给。未来的产品创新可以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将风险保障与储蓄需求相结合的保险产品;二是具有适老化服务属性的保险产品;三是针对特定风险或特定群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此外,建议注重增强中老年保险产品的服务能力,深化保险与科技融合发展,提升保险价值,同时拓宽分销渠道,增强保险业务可触达性。
保险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表示,保险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找准自身定位,加强人身保险产品供给能力,构建中老年人服务网络,探索「保险+养老」之路,持续推动我国中老年人保障及服务事业的发展。
瑞士再保险寿险与健康险再保险首席核保官杜竹麟认为,保险行业需要在数据积累、科技应用、资源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战略性部署,持续加强核心承保与定价能力,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推动中老年保险产品与业务创新,同时注重增强健康服务能力,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
麻辣财评:
发挥数字科技力量,提升保险保障水平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与风险保障意识提升,品种多样的商业健康保险、养老金融产品等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投保门槛低的惠民保产品走俏,给高龄、慢病人群多了保险保障选择,但同时也反映出这部分人群保险保障仍然不足、可选产品寥寥。
中老年人保险保障不足原因何在?如报告所述,保险行业欠缺高年龄群体有效数据、核保定价难度较高,制约了保险产品开发能力是一大原因。短板就是抓手,如何用好数字力量破解难题,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提升中老年风险保障水平,是一项重要课题。
从实践看,增强行业数据与经验积累与共享是可行方式。比如,笔者采访时了解到,重庆市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医保与商业保险同步理算、一站式理赔,有效提高了服务质效,受到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多部门就加强医疗数据共享出台实施了不少新举措、新办法。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健康险经验数据及相关医疗数据,加快建立行业共享数据库,有利于推动提升保险公司核保与定价能力,开发出更多产品,更好满足包括中老年群体在内的各人群的保险保障需求。
对保险业来说,要主动深化科技手段与保险业务场景融合,借助大数据与科技应用,提升核保、定价、理赔等各环节的精准性和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和发展互联网业务,降低渠道成本、提升销售效率、改进服务体验,向中老年群体提供更多可负担、保障功能强的产品,更好扩展服务覆盖面、让利于消费者。
事实上,除了加强中老年风险保障外,有效数据和数字手段在各领域金融创新中的作用不断显现。要推动保险业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就要写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以数字力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b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