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这个经济强省历史性地跻身前十!其强劲发展原因何在?

2024-10-11财经

当经济竞争的时代到来时,

01

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又有了新变化。

在2022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达到了4.5万亿,首次超过上海市,跃升为中国经济十强省份之一,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

曾经,安徽由于地处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包邮区"与华中地区之间,工业基础较弱,缺乏大型企业,并且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远离主要的交通线路,长期被视为经济上不太显眼的省份。

观察过去十年,安徽无疑是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

从2012年到2022年,中国经济十强省的变化最大的就是福建和安徽相继取代河北和上海而晋级。

在省级经济排名中,安徽和福建都上升了三位,安徽从第13名跃升至第10名,而福建则从第11名上升至第8名。

为什么安徽会有这样迅猛的发展?

从一个地理位置尴尬的不起眼省份,到成为经济强省的后起之秀,安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

其中,最关键的推动力是国家战略的转变,这带动了区位优势的重塑。

近几年,安徽首先被纳入中部崛起战略,后来又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边缘地带,正式变成了「包邮区」的新力量。

同时,"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的建成,打破了传统铁路时代的交通枢纽布局。

安徽从以往的传统铁路末端,跃升为高铁的新中心,高铁里程超过2400公里,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

一方面承接国家战略,一方面优化区位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从东接西、南连北,高铁中心的重塑彻底改变了内陆不利的地理位置。

与此同时,安徽利用十余年时间,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安徽先后发展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地位。

过去提到安徽,人们可能只会想到海螺水泥、铜陵有色、马鞍山钢铁这些代表传统重工业的企业。

而现在提到安徽,人们会联想到联宝科技的合肥产业基地、京东方、蔚来汽车、长鑫存储、科大讯飞等在当地成长壮大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外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可见,政策的引导是关键,而正确地应用政策,则可以显著增强增长的效果。

02

到了2023年,竞争经济已经成为主要议题。

年初以来,各省相继召开了新春第一会议或高质量发展大会,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成为了稳定经济的主要策略。

从广东的制造业领头羊,到浙江的数字经济项目,再到江苏的「数实融合第一省」,各地无不如此。

作为新晋的十强省份,安徽也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双重战略中获益良多,而要在未来的省际竞争中寻求更大的突破,也需要在这两大领域持续加强力度。

官方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安徽的工业、制造业、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均突破了1万亿元,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20年前,安徽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以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为主要工业产品;

现在,智能计算设备、新型显示技术、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等正在崛起。

这些行业的崛起,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两大行业是制造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官方的统计年鉴,从2011年到2021年,安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值从不足600亿元增加到近5000亿元,汽车制造业的产值也从不到2000亿元增长到超过3000亿元。

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中,安徽个人电脑(PC)的产量从300多万台增加到近3700万台,占全国大约8%;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超过了50万台,位列全国第六,占比7.7%。

不只这些,安徽还是「数实融合」的领先者之一,数字经济和高新制造业的发展几乎同步,两者共同壮大。

在过去的十年里,安徽设立了10亿元资金和200亿元基金,专门用于培育工业云平台,目前已有130家,总数在全国排名前列,全省的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了57%,在全国排名第五。

在智能工厂方面,安徽同样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安徽已推广了近3.8万台工业机器人,建成了175个省级智能工厂和869个数字化车间。

因此,安徽不仅成功地从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工业大省」,还走在了从「制造强省」到「智造强省」的新道路上。

03

在先进智造方面,哪些地区走在前列?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是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新一轮的省级经济竞争焦点。

评判一个地方「智造」能力的最佳标准,莫过于「灯塔工厂」。

2023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的名单,包括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日月光半导体、LG电子、西部数据等18家工厂。

至此,全球「灯塔工厂」的数量达到132家,中国拥有50家,居全球首位。

「灯塔工厂」是在广阔的工业海洋中的领航者,照亮未来的道路。自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推出全球「灯塔工厂」项目,寻找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路者。

「灯塔工厂」以其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汇聚地,也是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数实融合的试验场,被誉为智能制造业的「奥斯卡」。

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根据吴晓波频道的统计,中国拥有超过600万家工厂,但只有20多万家各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和1万家单项冠军企业,而「灯塔工厂」更是稀有。

目前,中国的50家灯塔工厂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等领域,都是各行业的领军工厂,无论是在先进制造能力还是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都处于行业前列。

从省域分布来看,江苏和广东遥遥领先,分别拥有9家和7家「灯塔工厂」,体现了这些工业大省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一流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凭借4家灯塔工厂的总量,与山东、台湾并列第三,超过了浙江等经济强省。

在城市分布上,苏州以6家工厂居于首位,合肥紧随其后,拥有4家「灯塔工厂」,超过了深圳、广州、青岛等重要经济城市,位居第二。

安徽的这4家灯塔工厂全部位于合肥,包括联想合肥产业基地、海尔合肥工厂、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美的合肥工厂等。

作为各自领域的行业龙头,这些企业不仅在全国乃至全球拥有多个大型工厂,合肥工厂之所以能成功晋级,不仅仅是因为企业本身的强大实力,也得益于城市的发展重心和产业导向的支持。

04

为什么合肥能在「灯塔工厂」的评选中后来居上?

在去年举办的「安徽这十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上,官方发布的几组关键词揭示了很多线索:

龙头+配套、集群+集聚、培育+引进、科创+产业、数字+制造。

这些关键词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两条腿走路」:既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也要培育本土企业;既要打造千亿级的大产业,也要探索前沿产业;既要有实体制造,也要发展数字经济。

相比于沿海的经济强市,合肥在初期面临的是高新产业匮乏、缺乏龙头企业的不利局面,但通过超前的「风投」布局,不仅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现代产业集群。

联想、京东方的落户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

蔚来、比亚迪的入驻,使合肥成为与上海、广州、深圳并肩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的聚集,使合肥与佛山、青岛在智能家电产业上旗鼓相当……

这些龙头企业在创造巨大产值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

公开报道显示,仅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就吸引了70多家供应商跟随落户,联想一个企业为安徽贡献了千亿产值和百亿美元的外贸总额,而产业链合作伙伴贡献了140多亿产值,提供了1.6万个就业机会。

这正是产业集聚效应的体现,也是后发城市借助龙头企业建立本土产业链的有效路径。

与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相比,「数字+制造」的

双轨战略,更让合肥走到了智能制造的前沿。

此前,合肥发布文件,提出到2025年建成「数字中国」的领先城市,全面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互联网大城相比,合肥在信息产业基础上并不雄厚,数字经济的跨越面临的挑战比实体制造更大。

幸运的是,合肥拥有一批跨越数字经济和实体制造的「双实企业」,政府和企业的合力推动了数字经济的飞跃。

联想旗下的联宝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联想最著名的身份是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其合肥产业基地就生产了全球约1/8的笔记本电脑,无论是先进制造水平还是超大规模复杂制造能力,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但是,联想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身份:数字经济的先导。

近年来,联想构建了以「端—边—云—网—智」为技术架构的「新IT」体系,助力实体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正是在「数字+制造」的支持下,联宝科技在众多工厂中率先完成了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变,目前正在向智能化过渡。

在联宝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哪吒线」和「水星线」已成为行业智能标杆线;而自动化的原材料和成品仓储系统、智造端到端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以及联合排产、供应云、质量云平台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企业及产业链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有了智能制造的支撑,即使面对每天8000多笔客户订单(80%以上订单是小于5台的个性化订单)和数以万计乃至十万计的产能需求,联宝科技都能充分调配数万名工人的排产、每小时2000万颗以上物料的调度,不仅能游刃有余,而且生产效率还在持续提升。

这正是「灯塔工厂」的魅力所在。

越是超大规模的需求,越是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越是横跨多地的供应链,越能展现智能制造的神奇之处。

在合肥,还有不少类似联宝科技这样的企业,共同助力合肥率先跻身「数字中国」的领先城市之列。

05

单一花朵的绽放并不代表春天,而百花齐放才是春天的真正来临。

灯塔工厂,如其名所示,不仅本身是光环所在,而且要照亮前路并引导后来者前进,它所凸显的不仅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先进性,更是广泛的、规模化的可复制性。

如果说「灯塔工厂」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是遥不可及的目标,那么智能工厂则是一个可触及的目标。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建成600多个具备先进水平的智能工厂,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3.5%和52.4%。

虽然进步明显,但与数以600万计的工厂相比,智能工厂的比例仍然很小;即使是针对大约1万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言,智能工厂的普及程度还远未达到广泛普及的水平。

面对这种情况,以联想为代表的「双实企业」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在将自身推向「灯塔工厂」的同时,如何照亮更多企业的前行之路,无疑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联想被誉为「双实企业」,一方面指其作为实体制造业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新IT」赋能传统制造业,成为「数实融合」的典范。

简单来说,双实企业集实体制造和数字经济于一体。

这种双重身份带来了双重优势。联想不仅自身就是「数实融合」的探索者,而且在全球拥有35家生产基地,在国内则形成了覆盖武汉、重庆、深圳、天津、合肥等「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智能制造布局。

这些工厂大多集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甚至零碳工厂、灯塔工厂为一体,位于智能制造的领先水平。

同时,作为Gartner全球供应链10强企业,联想的业务遍及180多个市场,全球供应商超过5000家。

如此庞大的产业链优势,为联想对外输出「双实」经验,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面铺开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如今,在联想的合作伙伴中,已经涌现出了像春秋电子这样的智能制造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联想的生产制造供应商中,「专精特新」企业达到了35家,单项冠军企业有15家,单项产品冠军达到7家。

这些企业,在不远的将来,或许都有望成为智能工厂甚至灯塔工厂的有力竞争者。

因此,无论是企业的升级,城市的竞争,还是国家间的较量,「数实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选择。

谁能在制造业领域和数字经济领域同时迈出关键一步,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