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吉林产粮大县大片黑土地被征占建别墅四百多户村民仍未住进安置房

2024-06-02财经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难题: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如何平衡房地产开发和产业发展?

前言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建设新路径,希望通过挖掘地方特色、保护传统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去特色化」、「大开发」等问题,有的特色小镇项目过度强调房地产开发,导致产业发展被忽视,甚至成为「房地产特色小镇」,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和反思。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是指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丰富人文历史底蕴的小城镇,是传统文化和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特色小镇建设,旨在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挖掘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与此特色小镇还应该是一个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活社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养生疗养的场所,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共享。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热潮的兴起,一些地方出现了「大开发」「房地产特色小镇」等现象,原本以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为主的特色小镇项目,被过度强调房地产开发,特色产业和农村面貌保护被忽视,最终演变成了「景区+别墅」「景区+民宿」「景区+度假区」的「去特色化」项目,丧失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和内涵。

二、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现实困境

1. 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矛盾

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开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一方面,特色小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产业发展,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农业等,提升小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另一方面,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房地产开发往往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法宝」,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企业看重房地产开发的「快钱效应」,将特色小镇项目过度「包装」成高端别墅、豪华度假区,忽视了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甚至「以房养镇」,导致特色小镇成了「小区」,农村成了「郊区」,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村民利益和乡村振兴的关系

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当地村民的支持和参与,而村民的利益诉求往往与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存在矛盾。在一些特色小镇项目中,为了腾空大量宅基地用于房地产开发,一些村民被强制拆迁,面临「上访无门」、土地流转、安置分房等问题,导致村民的利益受损,乡村社会稳定受到影响。

如何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实现村民利益、政府利益和开发商利益的多方共赢,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难题。乡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可持续的增收渠道,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支持者,如果特色小镇建设只是简单地「上楼」,而忽视了产业扶持和农民就业创业的需求,就难以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也无法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

三、君子兰特色小镇背后的思考

最近,一则关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谷家岭村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原本计划建设「君子兰特色小镇」的项目,竟然变成了高档别墅项目,开发商在农村的黑土地上盖起了一栋栋的高端别墅,而原本承诺的君子兰种植基地、温泉康养中心等特色产业,并没有兑现,部分购房者还遇到了延期交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周边村民也因为宅基地被大量征用,面临被强制拆迁的困境。

这样的现象,让人不禁深思,特色小镇建设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项目,会出现明显的「房地产化」倾向?如何才能避免特色小镇建设「入歧途」,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1.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理性认识

我们需要理性认识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特色小镇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包装」和「修饰」原有的农村,也不是简单地「盖楼」和「卖房」,而是要通过挖掘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互补共享,推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产业、人文、生态、制度等方面全面变革和创新的探索,需要综合考虑地域特色、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形成多元共生、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2. 政府和市场应该发挥好作用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政府和市场「双引擎」发挥好作用。政府在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工作,加强对特色小镇项目的前期准入和中期评估,严格把关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项目符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避免「盲目跟风」和「一刀切」的问题。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特色小镇项目的后期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对「去特色化」项目和「房地产特色小镇」进行整改和淘汰,给予符合要求的特色小镇项目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激励其在文化创意、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市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不应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是要有长远眼光,关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推动产业扶贫、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 村民和公众参与需要加强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村民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特色小镇建设,关乎当地村民的 vital interests,也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在项目选址、规划编制、建设实施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充分征求村民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沟通机制,形成多方协商、多元治理的决策模式,让各方都能够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来,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社会各界也需要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积极监督和评价,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和做法行曝光和批评,为「歪风」「邪气」刹车,为良好的探索和实践「撑腰」,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结语

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结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纠偏,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小镇建设新路径,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美好生活的期许。

希望通过君子兰特色小镇的反面案例,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深刻思考和重视,让我们共同呵护好身边的特色小镇,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好乡村振兴的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