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曾
承载了重庆百货转型梦想的「马上消费」,成功为前者利润「输血」多年,而直至2024年上半年,这家被视为增长引擎的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下滑20.66%,这一降幅直接导致其股东重庆百货的相关投资收益减少了8640万元。
双方多年的「甜蜜合作」,至此蒙上一层阴影。
回溯往昔,「马上消费」与重庆百货,曾是传统零售向金融科技转型的佳话,前者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牌零售商,在电商冲击下寻求新生,而「马上消费」则如同一剂强心针,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世事无常,消费金融行业的风云变幻,也让这段关系也经历了从蜜月期到考验期的转变。
昔日引擎,今日挑战
事实上,「马上消费」与重庆百货的渊源匪浅,并不止于表面的业务合作。
天眼查显示,「马上消费」的董事长兼实控人赵国庆,也是重庆百货的副董事长,这层关系也显示出两家企业间更为紧密的纽带。因此,马上消费」的诞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外界看作是基于重庆百货转型需求下的产物。
彼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电子商务、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兴起,对传统的零售行业造成较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困境,重庆百货进行转型探索,而马上消费金融正是其转型探索的重要一步。
2015年,重庆百货作为主发起人出资9000万元,与北京秭润商贸、重庆银行、阳光财险、小商品城、物美、西南证券共同发起设立重庆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上消费」),主营发放个人消费贷款,以此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随后的三年里,「马上消费」经历了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飙升至40亿元,期间,重庆百货分别出资3.2、2.7、6.3亿元参与,第三次增资后公司持有「马上消费」31.06%股份,截至目前,天眼查显示,重庆百货仍是「马上消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33.1%。
而「马上消费」也不负所望,创立后,产品矩阵日益丰富,安逸花、马上金融、优逸花等APP相继问世,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5亿大关。凭借强劲的增长势头,「马上消费」成为重庆百货利润端的重要支柱。
尤其在2022年,「马上消费」的投资收益高达5.6亿元,占重庆百货总利润的64%,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消费金融的盈利能力,也让外界对重庆百货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新的认识——看似商业零售为主,实则消费金融为魂。
然而,常年为其「输血」的「马上消费」,发展真如看到的一帆风顺?非也。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马上消费」的增长步伐开始放缓。从2023年的财报数据来看,虽然营收和净利润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已明显下滑,似乎预示着曾经的高速增长期或将成为过去式。
这一情况在2024年上半年出现加剧。日前,重庆百货公司的业绩快报揭示了其参股公司——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表现。数据显示,「马上消费」在该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0.66%,这一降幅直接影响了其股东重庆百货等公司的投资收益,导致相关投资收益减少了8640万元。
关于业绩下滑的具体原因,以及公司的应对措施,中华网财经联系了「马上消费」方面进行了解,不过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转型之翼,受挫于市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新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不断涌现,以及商业银行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导致消金公司面临更加激烈的客户争夺战,获客成本显著增加,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与此同时,资产端压力增大。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资产荒现象愈发突出,市场风险持续攀升,消金公司在资产获取上面临巨大挑战,优质资产难觅,导致资产端收益率下降。
据大河财立方不完全统计,今年开年以来,14家消费金融公司发布超过120条不良贷款转让信息,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挂牌最多,共42期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涉及未偿本息总金额超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马上消费」也是其中之一。6月17日,「马上消费」发布了【关于玉诚2024年第二期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拟于2024年6月20日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开展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总金额13.3亿元。似乎意在通过进行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以缓解资产端压力并优化财务结构。
而关于上述转让资产背后的成因,以及此次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何影响?中华网财经也联系了「马上消费」方面,不过,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上市之路,坎坷前行
事实上,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只是治标之策,若从根本上解决增长乏力的问题,消费金融公司还需在业务模式、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业内人士指出,尤其是在行业竞争加剧、优质资产难觅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获客成本、拓宽盈利渠道,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上市也被认为是寻求资本支持的路径之一,但对于「马上消费」而言,上市之路却是波折不断。
据悉,早在2020年9月,重庆银保监局就曾批复同意「马上消费」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然而,距离「消金第一股」仅差临门一脚之时,中国银保监会的一则公告,却让「马上消费」资本梦碎。
据证券时报,2021年6月,银保监会通报指出,「马上消费」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即媒体所称的「马上消费」「七宗罪」。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马上消费」还曾因对委外催收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以及贷前审查不审慎的原因,被中国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开出百万罚单。
次月,市场再度传出消息,「马上消费」已经选定创业板作为上市目标,正在接受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辅导。虽然该消息很快得到官方否认,但市场对于「马上消费」的上市依然充满浓厚兴趣。
不过,仍未能解决的高投诉问题,也让「马上消费」的上市前景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马上消费」相关投诉案例已达78903例,大部分都指向暴力催收、高额利息、虚假营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