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中欧贸易战升级:电动汽车关税引发中国对欧反制措施

2024-10-12财经

欧盟 27 国投票结束后,正式确立对中国发起关税制裁,中国随即发出警告,并迅速采取行动促使局势再度升级。中欧之间的这场对弈,不仅是一场贸易战,更是一场政治博弈。在令人错愕的短时间内,千亿大单被中国移交给了俄罗斯市场,整个事件背后的本质值得深入探讨。

中欧之间关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纠纷已经持续了半年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推动的亲美政策成功递交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终裁草案, 27 个成员国以 10 票赞成、 5 票反对和 12 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这一草案,意味着未来 5 年里,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昂关税。针对这一决定,中国商务部立即作出回应,指出欧盟的单边贸易保护行为不仅违反 WTO 规则,还会严重阻碍中欧之间的投资合作,进一步影响欧洲的绿色转型。本质上,这更像是一场由政治立场和经济利益交错而成的复杂局势。

欧盟在今年早些时候就以紧急通知的方式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这一突然的制裁让中国感到意外,并积极寻求与欧盟方面进行沟通。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多次努力,欧盟的回应一直模糊不定。直到 6 月份,欧盟确定了对中国新能源电车企业的反补贴审查进程,中欧之间的谈判才真正开始。尽管展开了十几轮的谈判,但双方间的分歧依旧难以弥合。

中国商务部部长亲自前往欧洲进行磋商,尝试以价格承诺等方案来避免贸易摩擦的进一步激化。然而,冯德莱恩等欧盟亲美派的政客却坚决推动制裁,最终导致草案在投票中通过。这一政策背后,体现的是欧盟在面对美欧关系和自身利益平衡时的复杂考虑。

事实上,欧洲并非中国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份额仅占全球总量的 8% 左右,难以对欧洲本土车企形成实质性的威胁。相反,中国在 2022 年对欧洲的投资总量超过 1000 亿美元,占中国对发达国家投资比例的 34% 。这些数据表明,与其说中国依赖欧洲市场,不如说欧洲更需要中国。然而,欧盟的决策让双方关系迅速降至冰点,中国也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

面对欧盟的举动,中国迅速对欧洲的猪肉、乳制品和葡萄酒等商品发起了制裁,并计划对欧洲出口到中国的大排量汽车进行壁垒设置。这一系列反制措施,旨在令欧洲切身感受到其措施的代价。法国干邑酒的主要生产地,因中国市场在其销售额中占比巨大,出现了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法国政府投票反对制裁。然而这些努力未能阻止制裁草案的通过。

面对中方的反击,欧洲多国也感受到了压力。法国、意大利等 10 个国家支持对华加征最高 35.3% 的关税,德国、匈牙利等 5 个国家投反对票,其余 12 个国家选择弃权。从投票结果看,尽管制裁草案最终通过,但弃权票的数量也反映出内部的不统一和不满。

中方连发三次警告,促使欧盟看清形势。中国明确表态,欧盟加征关税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阻碍中方对欧洲市场的投资。与此同时,中国敦促欧盟以沟通和对话的方式来化解贸易摩擦,而不是继续采取制裁对抗。最后,中国表明会采取一切措施维护中企的合法权益。

言出必行,在对欧洲猪肉类制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后,俄罗斯顺势而上,迅速填补了欧盟在中国市场留下的巨大空白,获得了原本属于欧盟的订单。俄罗斯企业看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普京的支持下迅速行动,进一步巩固了俄中经济合作。

当前局势虽然紧张,但中欧双方显然都不希望彻底破裂,还留有重新谈判的余地。欧盟在通过草案的同时也表示,这并不影响继续与中方谈判解决问题。中国商务部在 10 7 日再次与欧盟磋商,显示出中欧之间依旧有可能通过沟通找到共识。

制裁与反制裁的背后,中欧应该意识到,合作才是互利共赢的基础。未来双方需要在彼此尊重和互相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欧盟应当理解追随他国的制裁政策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而中国仍然愿意作为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共同推进绿色转型和经济复苏。只有双方都冷静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避免陷入更深的对抗泥淖,实现互惠互利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