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畅谈改革(二)面对来自舆论的压力,需要有主心骨给农民撑腰

2024-07-20三农

安徽滁州冲破禁区搞「包产到组」「包田到组」的行动, 看似「秘密武器」,无奈长在地里的庄稼还是透露了这个「秘密」。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张浩写的读者来信,并加了标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的编者按。 编者按指出:「已经出现分田到组、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对双包到组后正在忙春耕的农民来说,无疑是泼了一瓢冷水。

这时候,如果没有一根主心骨,这项已经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让农民从「包」字中尝到甜头的改革,就会戛然而止、偃旗息鼓。 此后,要想再让农民包干种地、包干种粮,也就难了。 即便愿意,也要等红头文件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听到报纸、广播反复宣传、反复播放。

这时候,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于【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发表后的第2天,也就是3月16日来到滁州地区,出现在忧心忡忡的农民面前,他说,「作为报纸,发表各种不同意见都是可以的」,「究竟什么意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靠实践来检验」,「只要今年大丰收,增了产,社会财富多了,群众生活改善了,你们的办法明年可以干,后年还可以干,可以一直干下去」。

省委书记这么讲,也就让滁州双包到组的农民放心了,包干到户这个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试想一下,如果安徽滁州的「秘密行动」,没有万里书记这个主心骨,怎么可能继续干下去,并最终推广到全国各地,从而让广大农民种地种粮的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让中国的农业生产率得到大幅提升,让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