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做好乡村「土特产」的「多」字文章

2024-04-01三农

原标题:做好乡村「土特产」的「多」字文章

春节前,随着黑龙江哈尔滨的爆火出圈,全国乡村展开了一场「土特产」大摸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历史悠久、文化多彩,孕育了大量具有「土」的基础和「特」的优势的乡村「土特产」。做好乡村「土特产」的「多」字文章,可以使「土特产」在特定区域内经济效益更突出、带农增收效果更明显,乃至成为地方致富的支柱产业。

多品类发展,形成百业齐兴格局。丰富的资源禀赋为发展多元化的产业提供了可能,也造就了百业齐兴的乡村「土特产」发展格局。一些乡村「土特产」产业链完整、产品类型丰富、品牌影响力较大,如柞水木耳、茂名荔枝、中益黄精等,是乡村「土特产」做成「大文章」的典范。而更多区域存在的是一揽子小众乡村「土特产」,有的通过创新发展方式,同样也结出了「富裕果」。各地实践充分证明,乡村「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但是要科学理解「大文章」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大文章」不单单是一枝独秀,也可以是百花齐放。乡村「土特产」不一定要做大规模、做全产业链,要因产制宜,适度发展、精品发展。乡村「土特产」产业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应陷入产业发展一定要求全、求大的思维定势。乡村「土特产」只要能够带动农民增收,其发展就是成功的,要根据现实发展需要有序扩规模、延链条、拓市场。

多元素赋能,凸显产品独特属性。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通过旅游、历史、科技等元素赋能乡村「土特产」,凸显乡村「土特产」的独特属性,打造独一份的品牌形象。一是旅游赋能。休闲旅游是乡村「土特产」发展的重要大众载体,通过文创店、伴手礼、乡村市集等方式将乡村「土特产」有效嵌入农文旅融合发展浪潮,开发了乡村「土特产」的消费新场景、带动了消费新体验。二是历史赋能。历史是产业发展的个性体现,也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基因,要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遗存,尤其是传统村落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讲好产品品牌故事。三是科技赋能。积极对接区域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通过创建博士农场、教授工作站等,改良「土特产」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拓展产业链,为乡村「土特产」发展注入科技动能,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选准产业,讲好故事,做优产品。

多主体参与,拓宽产品市场渠道。乡村「土特产」发展离不开能人带动,尤其是在产业发展初期,能人是乡村「土特产」打开局面、走向市场的关键,也是发展后期转型升级、行稳致远的支撑。村集体牵头发展乡村「土特产」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之一。村干部具有发展乡村「土特产」的强劲动力,还能够充分发挥村集体的功能与优势,尤其是当乡村「土特产」需要抱团发展、从「各自为战」走向「集群作战」时,村集体的经营管理优势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还应有序引导社会资本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接,合作开发农业农村资源,为乡村「土特产」发展引入人才、资本、市场、管理、数据等现代化要素。

多功能拓展,延长特色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是凸显乡村「土特产」独特属性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乡村「土特产」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从调研来看,乡村「土特产」主要向第三产业拓展,发展生态采摘、农事体验、农耕研学、生态康养等,部分体量相对大的「土特产」通过增设生产线或代加工方式向第二产业适度延伸。从加工来看,主要沿着产业链开发乡村「土特产」加工产品或相关衍生产品;从销售来看,主要依托区域内民宿、露营地等休闲旅游场所,销售基于本地乡村「土特产」开发的伴手礼。因此,乡村「土特产」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拓展产业链。一是横向拓展。可以以乡村「土特产」为抓手,向其他产业拓展,也可以借助关联产业带动乡村「土特产」发展,通过「+‘土特产’」或「‘土特产’+」的方式实现融合发展。二是纵向延伸。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定位,突出产品特色及优势,适度开发乡村「土特产」加工产品,切忌盲目追求精深加工。

多元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乡村「土特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利用本土区位、资源等优势的体现。从调研来看,乡村「土特产」产业发展形态既有独立经营,也有主体联合经营,以后者居多。对于联合经营,农民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初级产品销售、分红、务工创收。一是初级产品销售收入。销售乡村「土特产」初级产品是最常见的农民参与联合经营形式,农户将自家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销售给村集体、合作社等,有时还可以参与部分加工环节的务工,获得务工收入。二是入股分红。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间接参与乡村「土特产」发展,获得稳定收益。增收是农民参与乡村「土特产」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应鼓励其通过加入农民合作社、入股等方式,提高组织化水平。对于合作经营方式,要创新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尤其是联农带农机制,鼓励通过订单、入股、联营等方式,引领小农户参与乡村「土特产」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对于经济薄弱村或落后村,可以围绕发展乡村「土特产」提高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壮大村集体经济。

(作者李乾单位系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作者胡凌啸单位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