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71岁老人用5年时间还清儿子欠下的330万巨款

2024-01-31三农

古语云:行必成,言必信。诚在于心,信在于行。这句话简单的从字面来讲就是一个人用行动来表明了他的诚信。

1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人,他叫杜长胜,1939年1月生,是江苏徐州睢宁县梁集镇村人。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年轻时杜长胜因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家面粉厂的老板,老板觉得杜长胜人勤快人又好,于是建议他开一家面店,于是杜长胜听从了他的建议,拿出家里所有的钱咬牙买了一架手动的压面机,买回来后,他没有着急压面条去卖,他开动脑子,天天在家调和面粉和水的比例,压出面条后免费请邻居们吃,听大家的反映,看有什么需要改进面和水的比例的,直到压出来的面条,大伙儿都觉得不错时,他才开始了正式出售面条,也正是他开的这家小小的面店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

三个孩子相继长大后,陆陆续续外出打工。

而大儿子杜存平一直跟着父亲经营面店,因杜长胜一直以来做生意以诚信为主,从来不短斤少两的,为人客气,所以他家的面店生意非常好,周边居民都喜欢做他家的生意。大儿子耳濡目染,脑袋瓜子也灵活,慢慢地他也学到了如何做生意,后来杜长胜年纪也大了,于是自然而然就将面店的生意交给了长子杜存平打理,这样面店也一开就又开了十多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小面店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彼时杜存平早已成家了,并且有了儿子女儿。渐渐地他不再安心于一辈子守着个小小的面店,他觉得这样一辈子没什么出息,他想开面粉厂。

2

2009年,大儿子杜存平就将他的想法和家里人说了,但是遭到父亲杜长胜的反对,杜长胜认为开面粉厂风险太大了,家里的收入就是一个小小的面店,并没有多少积蓄,初步估算了一下开一个面粉厂从建厂开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那可不是一星半点的,至少80-100万的资金投入,家里一下子是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来的。

而且家里人从来做的是小本生意,开面粉厂投入资金多,风险太大了,杜长胜觉得儿子不要一门心思放在赚钱上,做好小本生意,为人诚实可信,一家人的生活不说大富大贵,至少衣食无忧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杜存平可不这么想,他想用借鸡生蛋的法子来开厂子,他的愿景就是通过借钱来开厂,然后面粉厂运转开来,就会有生意,有了生意不愁还不上钱。

有了想法后长子杜存平就开始筹建面粉厂了,首先就是借钱了,还真没有想到乡里乡亲都愿意借钱给他,当时一共借到了300多万。大家认为杜家的信誉好,值得信任,后来的故事也证明了杜家的确不一般。

3

杜存平借到钱后马不停蹄一心扑在了面粉厂里,天天都要干到很晚才从厂里出来回家,就这样到2010年10月,正当杜存平准备大干一场时,那天天已很晚了,当他骑着摩托车正急驶在路上时,不料一场突发的车祸夺去了他的生命,当年他才40岁,就这样他带着满心的不甘离开了人世,将半拉子的面粉厂丢给了孤儿寡母,此时的杜长胜已经72岁的高龄了,听闻噩耗他当场昏了过去。

醒来后,他强忍悲痛。如果遇到一般的人,估计半条命也没有了,但是杜长胜想到儿媳和孙儿,他强忍悲痛,强撑着帮儿媳打理面粉厂。

不料命运的无常此时并没有绕开他,几个月之后,儿媳竟也遭遇意外车祸,不幸没有救得过来,也去世了,可怜的孙儿孙女在短短的9个月的时间里失去了父母,杜长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接连遇上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事,他和老伴伤心得恨不得追随儿子儿媳去了,可是想到可怜的孙儿孙女,他又不得不将这世上的万般苦、万般悲压在心底。

儿子儿媳在世时为建面粉厂借的330多万元怎么办呢?有人跟杜长胜说,钱是你儿子借的,人死如灯灭,人死账也就不存在了,跟你没有关系。你个老头子也不用承担什么,更不用去争一口无用的气。

杜长胜想想也是啊,自己年纪都这么大了,孙儿孙女又小,这330万元不是33000元,不是3300元,更不是330元啊,整整330万元的,这在他的眼里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他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钱的,自己还不知能在世上活多长时间的。

可是当他看见那些上门来讨债的债主那种急躁又绝望的眼神时,他实在不忍心不管,他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儿,儿子走了,他不能让他的儿子死后还背上骂名,以后孙儿一辈子都要在他人的白眼中渡过,不行,这绝对不行!他想再苦再累也要让儿子存留在这世上的血脉挺起腰杆做人。

这一辈子,他没有做过任何的亏心事,没有做过一星半点对不起良心的事。于是他下定决心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4

他挨个打电话给那些债主说,我儿子尽管不在了,但是我老头子还在,儿子欠的债我来还。债主一听杜长胜这么一说,心中升起了一丝丝的希望,于是纷纷带着借条上门来了。

杜长胜为慎重也为表示诚意,他重新给这些债主们打上借条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其中有个人借给过大儿媳1万元,但是没有欠条。其实这笔账如果他不认估计债主也没有法子,毕竟口说无凭,人死开不口不是,但是杜长胜当场认下了这笔借款。因为杜长胜记得儿媳在世时偶然一次听她说过借了某人多少钱的,于是他二话没说当场给他打上借条,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对这些债主们说,当初借钱给他儿子,那都是他们家的大恩人,大家的钱不是天上刮大风而来的,都是大家的血汗钱,他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将钱还给大家。家没了但是不能昧了良心。为了还债杜长胜就带着孙儿开始着手面粉厂的运转,当时面粉厂刚刚投产,因为请不起工人,什么事都由杜长胜和孙儿一起干,其实孙儿还太小,才上高中,面粉厂的机器就由孙儿研究。面粉厂基本上都是体力活儿,一袋面粉50斤,他就自己一袋一袋的装车,然后送货、卸货。他还跑销路,不跑销路面粉怎么卖出去呢?他咬紧牙关,他也要给自己的孙儿孙女做个榜样。

孙儿孙女非常懂事,也吃得了苦,爷爷的所作所为,他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所以一有时间就到厂里去帮忙。

70多岁的老人本可以坐在家里尽想天年,哪里还用得着吃这样的苦呢。但此时的杜长胜他一天要扛两百多袋面粉,一个青壮年估计天天如此也受不了,更何况他一个老人呢,他累得是腰都直不起来,甚至连路都走不动了,但是心中一个信念支撑着他,他咬牙硬挺。他心里清楚得很,不忙不行啊!不忙,哪里来的钱还账呢?

其实像他这样的情况,按照法律除去老人的赡养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余下的财产才是用来偿还债务的。但是杜长胜并没有想那么远,也没有为自己和老伴留什么,一门心思就想着如何能还上债主们的债。

他将儿子儿媳车祸的补偿款、家里老房子的拆迁补偿款,加上老两口多年的积蓄全部都拿了出来用来还债。

他将节俭发挥到了极致,没有吃过一顿好饭好菜,难得的难得吃上一口肉,给肚子加点儿油水,平时的饭就是馒头就着咸菜,最最奢侈的就是炒个青菜,煮个萝卜,青菜和萝卜还是自己种的,一身衣服是补了又补,大冬天的棉衣一穿就是几年,从来没有给自己添过新衣服。他就这样一分一厘地省下来,10块8块地攒着,只要家里有钱就立马拿去还给债主,手头的钱从来不让它在家过夜。

为了还债,他将自己的住房卖掉,卖房的钱也用来还债。没有房子住了,他们只好搬进的村子里最简陋的板房去。

5

时间到了2015年,整整过去5年了,此时杜长胜翻开账本,他发现还有200万的债务没有还清,他很紧张。此时因多年的劳累,加上丧子丧媳的悲痛,平时营养又跟不上,他终于抗不住了,积劳成疾,躺倒了。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不得不下定决心,最终将厂子卖掉,共卖到了100多万元,这100多万元不到两天的时间给还债还得分文不剩。

直到此时杜长胜终于将330多万元的债基本还清了,此时杜长胜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330多万的利息差不多也有20多万元,杜长胜真的做不动了,他为自己还没能还上20多万的利息心存愧疚!

这位让人动容的老人说钱全是流血流汗做出来的,大家都不容易,他是真的老了干不动了,等孙子长大再报答这些恩人们。

让老人想不到的是没有一个人要利息!债主们说原本以为人都死了,人死了能咋办?但是就凭老人这份执着、这份诚意,他们也不能再要利息了。这位坚强的老人听了后是老泪纵横啊!有人说当善良遇到善良,便是这个世上最美的光。

6

他的子债父还的举动太感人了,他的信义之举传开了!2015年,他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各级文明办先后送来了17万元的补助金。善良的老人竟然不肯收下这笔钱,后来实在拗不过他收下了。收下钱后他做的第一事就是跑到了镇政府,他要求捐给贫困学生。镇政府考虑到老人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没有接受。

于是倔强的老人冒着酷暑跑了五六趟,坚持要捐。后来镇政府收下了2万元,并筛选20多名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助学金发放那天老人穿上了唯一的一套看起来还好点儿的衣服,他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他说他这么大年纪了,吃点苦无所谓,这些孩子更需要帮助。

时间到了2019年,此时杜长胜80岁,本以为还债的日子已过去了,天亮了,他本以为可以息上一息了,不料此时他竟查出来患了癌症。他不想给小儿子增加负担,过一天算一天,一直到不行了,家人才知道他得了这么严重的病,他说他不后悔,2021年10月18日,此时他83岁,终于油灯枯尽,这位没有上过一天学的老人走了。他用一生的光景给人们留下了:诚信和良心。

他虽然走了,但是他的事迹徐州几乎人人知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令无数人动容。他的塑像也永远地立在了「徐州好人园」里,他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2021年1月【子债父偿】电影杀青。

结语

他的故事点亮了许多人心灵深处那道圣洁的诚信之光,他用他的行动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诚信教育课,诚在于心,信在于行。

(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