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为什么欧洲用马耕地来取代了用牛耕地?

2024-01-07三农

因为欧洲的挽马,专门用来拉车、拉船、搞运输、干农活的马,就是比牛好使~

另外仅挽马就有很多品种,例如比利时挽马、夏尔马、荷兰挽马、佩尔什马等等。

绝大部分人对牛的力气比马大的印象来源于水牛,雄性水牛体重超过1吨,挽力则可达体重2倍,而且对饲料要求不高,是农业时代的完美畜力,但是依赖南方密集的池塘沼泽降温,北方使用不方便……另外因为水牛不仅怕热,还怕冷,温度低会冻死,因此贵州高山地带少数民族也是没法养水牛的,只能用黄牛,山上气温太低了,养不了……

根据欧洲18世纪的经验,4头耕马效能相当于12头耕牛,1匹耕马可以使用12年,而耕牛只有4-8年。

另外欧洲的挽马,脖颈和四蹄要更短粗有力,躯干也更加厚实,甚至面部也有所不同,其体态更像牛。

哪怕到了一战时,欧洲各国陆军还将4~6匹挽马编成一组,用于牵引数吨重的火炮。

但是在历史上,欧洲的马比东亚地区的马还矮一些,因为没有历史悠久的本土马种,500年前仍然是战马稀缺地区。而养牛方面欧洲历史就悠久了,一千年前就有黑白花牛,但是水牛并不多,也就分布在意大利或者东欧高加索这些地区。

例如很多人以为蒙古西征是蒙古人骑矮马打败了欧洲高头大马,实际上传统的西欧马、地中海马体型和蒙古马差不多。但后来欧洲畜牧技术发展,马种百花齐放,亚洲的马却不进反退,到清末比驴都强不了太多了……

而欧洲历史上由于长期缺乏好用的犁,直到近代才由荷兰人从中国引进,然后又以荷兰犁的名号传到欧洲各国,其实就是唐朝的曲辕犁。

但是马的饲养成本比牛高,二者物种不同,牛有四个胃,马靠盲肠,消化率只有牛的一半。牛靠吃草就能满足营养需求,马要吃豆科牧草和谷物,以此补充淀粉和蛋白质。

不过欧洲人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欧洲气候就很适合养马的。

特地说明一下,欧洲农民不爱用战马耕地,因为战马都是爆发力强速度快,但耐力和力量都不如挽马,还特别挑食,而挽马不适合用于骑兵。

但是牛的饲养成本比马低,而且牛的饲养技术也比马要低,娃娃就能牧牛,而马不成。当然成本对于欧洲或者草原上没啥问题。

欧洲还甚至培育了一种侏儒马专门用来在煤矿拉矿车,欧洲的重型挽马也是后世人工培养出来的。另外有一种看法认为挽马是欧洲森林马的后裔,森林马同草原马有明显的不同,一种类似鹿的马。

而欧洲大面积用马是19世纪中期末,也就是在工业革命后马匹数量才暴涨。

铁路到不了的地方就得靠骡马,公路取代马匹哪怕到了二战也就老美可以。

而在一战爆发前夕,欧美马匹占据世界最大份额,因为由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将大量开荒地用来种植牧草养马,当时各国马匹数量几乎和钢铁产量一样重要,尽管当时欧洲铁路普及后,基本上乡镇级别都通上了铁路,而最后10公里仍然需要马来运输。马匹决定了一战军队的机动性。而当时美国马2100万余匹,沙俄在3000万匹上下,法德三四百万左右。

而美俄领先是因为19世纪后期两国开荒比较多,大规模推广马耕。

而马耕最大的优势就是省人力,比方说两匹马一个人操控着一天能耕100亩,那么同样的面积可能需要4头牛4个人才能完成。

结尾:马要吃精料,食量又大,对气候和环境要求高,这是限制民间养马的主要原因。马的力气大体现在奔跑、跳跃和运输上,而中国没有本土冷血马种源,或者说整个亚洲范围都不好找,没有优良挽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利用苏联重挽马,相继培育出了铁岭挽马、吉林挽马,融合了苏联重挽马。专门用来耕种肥沃的东北黑土地。而东北农村,因为地广人稀,对运输的要求较多,所以东北是全国养马较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