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干农业的乐趣:这个行业越难,我越想挑战

2024-03-13三农

西双版纳鲜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冯卫锋

我在吴康银的傣柚园见过冯卫锋。他是陕西人,长得人高马大。2005年毕业于云南交通学院,在体制内工作了11年,后下海成为工程老板,从昆明一直干到西双版纳。2021年接了赵庆洲放弃的400多亩傣柚园,2022年又接了吴康银后发展的270亩傣柚园。

「你当时看好傣柚的发展前景?」我疑问道。赵庆洲和吴康银都是西双版纳傣柚产业的佼佼者,如果他俩都已经放弃的园子,初涉农业的冯卫锋哪里来的底气去接盘。

橄榄坝连片的傣柚基地

「不是!」冯卫锋摇了摇头,解释道:「因为那几年工程款不好收,就想着要不要改行,刚好我一位同学的姑姑是云南省农科院的柑橘专家,她给我们介绍‘金秋砂糖橘’‘091无核沃柑’和‘阳光一号’这3个品种,我们考虑到‘阳光一号’还没有大量推广,就决定发展‘阳光一号’,于是就找到这块地。」

「你拿这块地的目的是要这个树,不是继续种傣柚的。」我恍然大悟。

「当时我们去重庆奔象也考察过,说福建在柚子上高接‘阳光一号’很成功,我们就拿了这些树开始干了。」冯卫锋接着说:「第一年长得挺好,就像现在嫁接的‘三红柚’一样,但一年之后就发现不对劲,春梢冒出来就开始干枯,叶片变黄,不长了。」

傣柚高接「三红柚」的当年长势

几经打听,勐海的一位同行告诉他,「阳光一号」嫁接在红橘上表现很好,但嫁接在柚子上就是不行,属于亲和性的问题,无药可救。这无疑是给正干得热火朝天的冯卫锋浇了一盆冰水,一年下来,接穗、人工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已经投下300万元左右。

「后来怎么办呢?有没有想过放弃?」我问道。这个时候冯卫锋还是两条腿走路,是有条件脱身而出的。

「没有!我觉得自己做事还没有失败过,退场肯定是不甘心的。」冯卫锋说:「虽然‘阳光一号’没有嫁接成功,我大不了锯掉重来,用结算的工程款继续往里投呗,后来看到木瓜来得快,产量高,就全部套种了木瓜。」

冯卫锋在介绍木瓜的结果特性

「木瓜效益怎么样?」我对这个品类不熟,只知道它有「丰胸」的卖点。

「我是前年4月种的,去年卖了20吨木瓜,大概卖了300万元左右。」冯卫锋介绍:「除去种苗、地租和人工费用,剩下的利润还有100多万元。但我又种了黄晶果苗,光苗我就买了60多万元,再加上底肥、人工这些……」

「又换品种?」我诧异地问道。入行3年换3个品种,这样的骚操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因为木瓜还有一年的卖果时间,我先把黄晶果苗种进去,等木瓜结束之后,黄晶果也开始产出了。」冯卫锋指着木瓜行间间作的黄晶果苗解释道。

木瓜行间间作黄晶果苗

「黄晶果你看中什么呢?」春节前我来西双版纳的时候,冯卫锋还特意带了几个黄晶果让我品鉴,肉质有点像果冻,Q弹丝滑,但缺少风味,属于我经常调侃的「不正经的水果」。

「第一是黄晶果外观好看,现在抖音电商这么发达,这个果子比较上镜,人们看了都想尝尝;第二是黄晶果对气候的要求特别苛刻,在西双版纳,只有橄榄坝和东风农场可以种。我一位朋友在野象谷保护区的山上种了3年,今年才出来一批果;我在橄榄坝种了两棵大树,一年能结6批果。按照现在50多元/公斤的价格,一棵树一年能卖几千元。」

「你觉得这个口感好吃吗?」我不关注眼下的价格,只关注水果的第一属性——口感。

黄晶果(左)和鸡蛋果

「我觉得还可以,纯甜无酸,老年人爱吃,小孩也爱吃。」冯卫锋说:「我跟很多人交流过,他们尝了黄晶果之后,大部分人觉得最多吃两次,就不会吃了。」

「对啊!」我担心就是这个问题:「现在是数量少,所以不担心卖;一旦规模种植之后,你不担心销售吗?」

我前几天还去了一趟马关,兴致勃勃地去品尝百果园老大余惠勇站台的红果参,结果大失所望,直呼余惠勇已经忘了「好吃才是硬道理」的初心。现实也啪啪打脸,去年炒作之后市场爆火,今年马上遇冷,产地滞销。原因就是口感不好,没有复购。

有股青草味的红果参

「目前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冯卫锋自信地说:「中国这么大,版纳100多万人,昆明1000多万人,这么点量一个云南就销售完了;加上黄晶果对气候要求苛刻,苗子又贵,大家不一定都敢上。所以几个方面综合考量下来,我就决定在黄晶果上豪赌一把吧!」

我顿时无言,对赌的事情我不在行。

「你从2021年进入农业,也折腾了几年,现在怎么评价这个行业?」我换了一个话题,想听听这位工程老板对农业的看法。

工人在采摘木瓜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信心很足的,觉得农业的前景很好。」冯卫锋感叹道:「但实际做下来之后,发现农业的难度太大了!因为我们要跟当地的农民竞争,他们土地是自己的,劳动力是自己的,他们种地的出发点是为了生存,我们是为了赚钱。所以这个成功率是很低的。」

「你有没有见过在西双版纳搞规模果园还能挣钱的人?」我忽然问道。此前我调研过西双版纳傣柚和苹果枣两大产业,傣柚几乎全军覆没,苹果枣因为太费工,不适合规模种植,小户这几年的盈利情况还不错。

冯卫锋想了想,说:「如果前期投资不算,当年能挣钱的有两三家;如果算上前期的投资,我认识的只有一家,福建人,在这里种‘三红柚’。」

全部高换的柚子树

在西双版纳,「三红柚」的上市期比原产地——福建早两个月,有先发优势,所以今年冯卫锋在这位能盈利的同行(又是果商)的指导下,把最后一批树势尚好的傣柚高接成「三红柚」,准备走国外市场。

「为什么在西双版纳这种得天独厚的地方,最后还是出现大果园不挣钱的现象?」这是我这两年频繁来西双版纳后留下的困惑。如果是在冯卫锋的老家(陕西),我就不足为奇了。「除了品种选择的原因。」我还特意避开了冯卫锋所踩过的坑。

「还是我刚才说的问题,我们要跟广大农民来竞争。」冯卫锋说:「他们给我们干是不会拼命干的,我们就是给再多的钱,他也不会给你拼命干。」

冯卫锋(左)和张飞宇在交流技术

「以前在这边种香蕉的规模果园也有盈利的。」张飞宇(杰士农科云南事业部负责人)在一旁补充道,「但这个盈利也是有时效性的,因为这里面有行情的变化,也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这种生产上的可变因素太多了,一旦面积大了很容易失控。除非在技术上做出别人做不了的东西,才能产生规模化的效益。」

张飞宇这番话让我想起有次跟云南省农业厅前任厅长谢晖在聊及云南果业的优势时所提到的观点:在云南,光靠老天爷赏饭吃是不行的,还要叠加新的理念和技术。比如建水葡萄产业是叠加了浙江人的理念和设施栽培技术,这两年风头正盛的蓝莓产业是叠加了国外先进的容器栽培技术和品牌理念。

水清农业采用的葡萄补光技术

就拿我在西双版纳见到的种植「阳光玫瑰」能盈利的水清农业来说,也是叠加了丁臣照明的补光技术和杰士农科的营养方案,才能真正扬长避短,实现极限超车。

我跟冯卫锋说:「你进入农业的缺陷你已经看得很明白了,你是没办法跟农民竞争的。品种你也是把控不了的,不可能就你种,别人不能种,这个目前来讲是不现实的,还是需要找到能叠加的内容,提高门槛,避开农民的竞争,这样才有盈利的希望。」

「我的经验:农业你越舍得,越能赚钱;你越舍不得,就亏得越多。」冯卫锋把我所说的「叠加」理解为进一步的投入:「虽然眼下的结果不尽人意,原来的合伙人也都走完了,但我不甘心,觉得这个行业越难我越想挑战,现在每天拿着手机在研究学习,从品种选择到机械化作业,从水肥一体化到产品包装,我有信心让自己的产品走进各大商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新农人

但不知道为什么,除了信心、用心和执着之外,我还是觉得眼前这位新农人缺少点什么。

2024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