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村里修宗祠,我爸问我捐不捐款,不捐不好啊,有点两难

2024-02-22三农

我爸今天打电话给我,说老家准备起个宗祠,问我捐不捐款。

我说,咱本县同姓的宗祠不是有一个了吗,干嘛村里也要建一个啊?我爸说,那是整个县的同姓人的宗祠,这个是咱村里而已的。

我说比起花大钱修宗祠,我更侧重于设立宗族奖学金激励后学。我爸说,村里说了,先建好宗祠,再设立奖学金,不矛盾。

我说,那我宗祠捐少点,以后奖学金再捐多点吧。我爸同意我这么做。

为了让我捐得心甘情愿,他又跟我强调一番。

他说,血脉相承,文化相传,精神赓续,在宗祠文化里最能体现。解放后,我们村原本是有祠堂的,有近二十亩地,有石人石桌还有祖宗牌位,有个祖宗在山东济南做过知府,一直供奉了近三百多年,每年谁家主持仪式,谁家种这二十亩地,收成用来开支,后来一场闹剧,全部砸了。

他说,前几年他回了一下相隔百里的老寨(450年前,我们村子就是从老寨那里迁徙到现在住的地方开枝散叶的),老寨也组织宗亲重建了祠堂,虽然花了点力气,但收获满满。一是族中兄弟感情由疏远、矛盾多变成了团结局面,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族中有了商议事务的地方。三是族中年轻人更爱家乡了。四是各家各户的生活逐渐变好。所以不后悔。

修建祠堂和助学基金不矛盾。祠堂是对人生起源和先祖的寄托和荣耀,助学基金是对未来的帮扶投资。可能两者也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修祠堂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幸好现在村里不在乎钱多钱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心到意到,一起添砖加瓦。祖先都希望后代兴旺发达,无论贫穷富贵,料想祖宗们都不会嫌弃子孙后代的。

修祠堂它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祖先的纪念,对未来的期盼。它承载了我们村子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更是我们村子的骄傲和象征。

祠堂、祖庙,它不仅仅是一座座建筑,更是村民们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每一次修建的计划都是村庄精神力量的集结,是村民们共同目标的体现。

修祠堂,为了维系村子的凝聚力,为了传承家族的血脉,为了让后人知道我们的传统和文化。我不反对。不过,我个人感觉,花这么多钱在祖宗上面,不如考虑设立家族助学基金,培养孩子,为家族争光,为国家做贡献。我们这个家族目前还没设立助学基金呢,希望以后从小学到大学按情况补贴到孩子身上。帮助,奖励勤学奋进的后生们!让族人发扬光大!

回想起近十多年来,每一次修建或修缮村里的庙宇宫观,哪怕是举办一次庙会,那都是村里人经济实力的一次比拼,我爸打电话给我,也是想我为他撑点面子,我爸这人是个十分要面子的人。他可不想让村里人小看我家的经济实力。

我捐了款,他的面子是有了,我的钱包却薄了,没办法,修个小小的祠堂,总得要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人出主意。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既然大家都踊跃出钱出力,我家也不能不尽一份力啊。

款捐了,我还不能抱怨,要捐得心甘情愿呢,不然一点功德也没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