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苏州地产「三花」能否开出新芬芳?

2024-06-28三农

「阿要买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苏州人的夏天,少不了用细铁丝串起的白兰花和茉莉花,这一声声软糯的叫卖声,曾是这个时节里最温柔的记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更迭,街头卖花阿婆的身影越来越少。偶尔见到几位,售卖的茉莉花和白兰花也少有地产,多为外地进货。

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统称为「三花」。苏州的「三花」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曾经盛极一时,如今却只有零星种植。如何才能让地产「三花」绽放新的芬芳,让宝贵的「三花」文化传承下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为此,记者走访了仍在坚持种植「三花」的本地花农、非遗传承人、位于太湖边的种质资源圃等,希望能从中找到传承路径。

本地「三花」难觅踪迹

街头熟悉的叫卖声渐渐远去

「去年,山塘街上有一位小哥帮人串茉莉花手串登上了热搜,说明了大家对苏州‘三花’的喜爱,不过现在却难寻沿街叫卖的卖花阿婆。」最近,30岁的市民董晶晶在朋友圈里发出感慨,夏天快到了,她想买一串白兰花挂在车里,在市区兜了几圈都没找到挎着竹篮卖花的阿婆。

趁着周末,记者来到游客相对集中的山塘街、东北街、临顿路和平江路一带进行实地探访。这里曾是卖花阿婆们最常出现的地方,当天却只有零星几位阿婆出摊。她们中年纪最小的68岁,有的坐在路边,有的推着小车,托盘里摆放着白兰花、茉莉花的花束和手串,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我早上六点多从相城坐公交车过来的,就在山塘街附近转一转,下午天气不好就准备回去了。」今年70岁的金月英告诉记者,她原先住在虎丘山附近,父亲是花农,教会了她种花的技艺。搬到相城后,家里还种了十几盆茉莉花和白兰花,花开后,她就摘一些出来售卖。「我父亲那一辈,种‘三花’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白兰花、茉莉花都卖不出价格,也没人愿意种了。」金月英说,像她这样,家里还种一些茉莉花和白兰花的人不多了,市场上卖的基本上是外地产的「三花」。

53岁的黄玲专门在园区卖茉莉花手串和白兰花挂饰,她的货源都来自外地。「老板统一从外面进货,雇我们卖。我主要在夜市或者马路口售卖,一天最多赚个五十块。」黄玲说,现在很少看到本地阿婆卖「三花」了。

「没人卖本地的‘三花’,主要是因为苏州没有大规模种植了。」老花农钱林森说,作为苏州「三花」曾经的主产地,茶花村1978年的「三花」总产量为8万多公斤。上世纪80年代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茶花村「三花」生产日趋衰落。「当时,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种花成本高、效益低、劳动强度大,全年只有一季收成,还要面临花卖得出、卖不出的问题。」钱林森说,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花农们的经济收入不再单纯依赖「三花」,种「三花」的花农越来越少,很多人把花树卖了去从事其他行业。

留住「三花」的根与魂

太湖边建起白兰花种质资源圃

花农们虽然在逐渐「隐退」、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但是热爱「三花」的苏州人并没有放下这缕传承百年的清香。

作为三花栽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黄剑家几代人都种植三花。种植「三花」的人逐渐变少,他却仍在虎丘以花为伴。他的院子里,有30多棵白兰花树的树龄都在20年以上,树高超过三米。「以前我的苗圃最大的时候有10亩,现在已经很少了,不过我会一直种下去。」黄剑认为,保留这一缕花香很重要,「以后孩子问起来,什么是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得要有真实的花展示给孩子们看。」

而在太湖边,一座种质资源圃里种植了上千棵白兰花,还有大量的茉莉花和玳玳花。「我们建立种质资源圃,就是怀着对‘三花’的独特情怀,希望留住苏州‘三花’的花香。」有着「姑苏十二娘·花娘」之称的王巧珍是远近闻名的种花能手,也是这座种质资源圃的创立人。

1998年,她下岗后尝试创业种花,成立了苏州馨海园林花木有限公司,到了2003年,仅非洲菊一个品种,销量便占据苏州市场约九成的份额。在创业的过程中,王巧珍注意到了苏州「三花」的现状,「我发现苏州种植‘三花’的人越来越少,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都是外地的花,这样下去苏州‘三花’会不会消失?我想尽自己的努力保留住地产‘三花’。」这些年来,王巧珍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白兰花、茉莉花和玳玳花,每次遇到品质好的本地「三花」树种,就想尽办法收购。

为了给这些收集来的「三花」安家,她在太湖边打造了新的园艺基地,设置了专门的种质资源圃。「资源圃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养护,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确保每一棵白兰花都能得到最好的照料。」王巧珍深知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希望建立种质资源圃,让这些珍贵的花种得以保存和繁衍。

期盼花香飘得更远

农文旅融合让「三花」别样绽放

建设基地,留住了「三花」清香。然而,要让苏州「三花」飘香更远,功夫更多应在「花外」。文化学者梅锦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苏州「三花」不仅仅是花,它更是一种江南文化,承载着江南人细腻精致的文化追求,如今可以用文化的土壤,滋养苏州‘三花’文化产业。

就在前两天,虎丘景区举办以「忆江南·虎丘三花风雅寻香」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以「闻见、听见、看见」三花为载体,全方位展示「三花」非遗文化,让更多游客感受到苏州「三花」的魅力。而在太湖边,从前年开始举办「苏州太湖三花展」,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年,除了「三花」展示,还推出了三花文创手作体验、百花宴等花样项目。

「光建种质资源圃是不够的,以苏州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仅靠种植无法重新焕发‘三花’的生机,所以我们从文创开发、文旅项目打造等方面入手,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苏州‘三花’。」「85后」的徐峻育是王巧珍的儿子,也是连续两年「苏州太湖三花展」的策展人。

徐峻育告诉记者,从小与花做伴的他,深知母亲对苏州「三花」的情怀,为此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回乡接手了母亲的花卉种植事业,想要以年轻人的视角和方式,更好地传承发扬苏州「三花」文化。

开发「三花」文创产品是徐峻育着手的第一步。他开发了以茉莉花、白兰花为原料的香氛和花茶,「我们与专业的调香师合作,经过多次的试验和调配,研制出了既保留了传统花香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香氛,力求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目前,徐峻育还在积极打造「姑苏花娘主题园艺项目」,将白兰花种质资源圃融入其中,打造成一个集种植、采摘、观光和主题研学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点。「希望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让市民游客参与‘三花’的保护与传承中。」 他告诉记者,该项目正在施工中,预计今年9月对外开放。届时,他计划邀请园艺专家和文化学者,提供专业的研学讲解,「在人们心中种下‘三花’文化的种子,让‘三花’开出别样芬芳。」(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 刘达 文/摄)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