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连日暴雨,杭州海拔300米的高山上,村民抢收玉米忙

2024-06-27三农

橙柿互动 记者 刘抗 通讯员 朱维

连日暴雨,今天的雨消停了一点,金峰乡朱家村党群干部、志愿者与时间赛跑,抢收玉米忙。

淳安县金峰乡朱家村,每年正月初六,朱熹的后裔们都会用猪头在祠堂进行祭拜,朱家村也以「猪头大赛」而闻名。

山区乡村,位于平均海拔300米的半山腰,林下经济和生态农业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水果玉米是其中很重要的经济作物。

朱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珍介绍,早在2015年,村委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户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设了党建消薄增收基地,30余亩地,种植玉米、番薯、辣椒等农作物。

「水果玉米,3月育苗,6月下旬成熟上市。」 余珍说,种了将近6亩,每年这个季节加倍忙,「双抢」,抢收玉米,抢种辣椒。

连日的大雨,村里「老农」朱大姐有些犯愁,不时朝着梯田望望。

她提醒余珍,「玉米得赶紧收,过季就老了。」

朱大姐是低收入户,平时,由她带着一些留守劳力在村党建基地打理,育苗、下秧、除草……

人用心拾掇庄稼,庄稼也不负人。

今年收成不错,大概有6000斤的产量。

今天上午,趁着一点天晴间隙,余珍又和村委干部、志愿者10余人,男女老少齐上阵,抢收玉米。

「玉米地草多,水深,一片泥泞。」大学生村官朱维说。

穿雨披,闷热,里里外外汗湿透,不穿衣服,皮肤裸露的地方一条条过敏痕,又痒又疼。

即便这样,大家仍是干劲十足。女同志分拣,男同志扛袋运输。

「一个上午,抢收了2000斤,落袋为安。大伙都很开心。」朱维说,「玉米是杭州的企业提前预订好了的,收入作为村集体收入,党建消薄增收基地交由农户打理。」

朱大姐说,她高兴,不仅是为了钱,「这些玉米,是我种下的,可不能看着它‘坏’在地里。」

责任编辑:刘抗
审核:陈奕 林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