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习水县长坝村:产业为基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4-03-10三农

树绿花开,万物复苏。

连日来,习水县土城镇长坝村2组的山坡上,数十位村民们挖坑、种苗、培土……种植大树茶苗,一派繁忙的春播春种景象,种下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今年的第一个小目标,新种植大树茶100亩。」长坝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太国说,2023年,该村与习水县产投(集团)叶滋味茶业公司合作,销售大树茶茶青8000余斤,销售金额38万余元,今年该村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力争3-5年形成大树茶茶园示范基地。

长坝村位于土城镇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8%,最低海拔600余米,最高海拔1700余米,当地群众自古都有在房前屋后种植大树茶的传统,可长期以来,大树茶都只是当地老百姓自采、自制、自饮的一种普通「野茶」而已。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山水田园、生态长坝」的村级定位,并以「支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合作模式,打造以建成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厂和百年古树茶茶园基地为核心,食用菌、蜂蜜、辣椒、酒用高粱、大豆、麻羊、生猪养殖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2+N」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该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2023年,长坝村集体经济各产业农产品销售金额达92.4万元。

这个春节,长坝村集体经济古滋味大米加工厂生产的长坝水澌大米悄然上市。

长坝一带的大米在习水县内一直小有名气,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由农户作坊式生产工艺粗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019年,土城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和长坝村帮扶单位习水县人民医院投入党建帮扶资金5万元共同建起了古滋味大米加工厂,采购先进的大米生产设备,收购长坝及周边农户自产的稻谷加工成大米,并注册了「长坝水澌大米」品牌包装销售。

位于村办公楼旁的大米加工厂房内,机器轰鸣,从附近农户家里收购的当地稻谷经过剥壳、碾米、筛选、色选等工序后,一粒粒颗粒饱满、触感丝绒、泛着哑光的大米从出料口「跳」出。

「去年自产两千多斤稻谷在家门口就全部卖完了!」长坝村村民袁图林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种植的水稻运到县城零星散卖,销量小还卖不上价格。自从村里建起大米加工厂后大家的稻谷就不愁销路,直接运到村里的加工厂,村里的职业经理人就直接把钱转到微信里,价格不错还方便!」

「去年长坝大米销售额突破20万元。」罗太国说,在多方对接下,长坝水澌大米还进入贵阳社区团购。在他看来,好山好水必能孕育好的农特产品,所以到长坝村驻村以来,罗太国一直在派出单位习水县人民医院的支持下,四处对接市场,带动更多长坝村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除了大树茶和长坝大米,罗太国还推动长坝村与习水农产品企业三好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黄豆收购协议,承诺保底价收购,引导群众安心种好黄豆,实现户均增收200余元;对接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系了遵义师范学院农学院的专家教授到村培训小蜜蜂养殖技术,带动更多长坝村群众养殖蜜蜂,2023年已收购长坝养蜂群众蜂蜜2700余斤,实现销售收入27万元。

走进长坝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羊肚菌种植大棚、绿油油的蔬菜基地、清澈的河流。

「除了继续做大现有产业,我们还在谋划特色民宿民居生态旅游和豆腐加工厂等项目。」龙年春来,罗太国站在长坝村的田间路上,望着满山正在盛开的油菜花,他眼里的长坝村还有更多可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编辑 陈颖

二审 刘振梁

三审 钱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