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乡村振兴的短板,是对集镇的忽视

2024-03-27三农

经常到各地出差下乡,吃住在集镇。

我喜欢集镇。有一方风物,有乡土气息,尤其是遇上赶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满是人间烟火。

直到最近我才揣摩出来,集镇是一个被严重忽略的地方,处在城市化和乡村振兴大潮的夹缝中,鲜有政策红利照拂,少有人意识到集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价值。

集镇是行政区划的空白点,乡村生产生活的交集点

要认识集镇,先来梳理一下乡镇的组成结构。

最小的乡村聚落是自然村,由几户到几十户组成,除了农家宅院,几乎没有任何公共服务设施。2000年时全国有360万个自然村,2023年剩250万左右,还在持续减少。

行政村一般由几个到一二十个自然村组成,有村部、卫生室、小卖部等少量公共配套,由几位专职人员负责全村日常管理,有一定的村集体资产收入,目前全国共有60万左右行政村。

再往上就是乡镇,一般管辖数个到十多个行政村。乡镇是最基层的政府单位,除了党委政府部门,还设有若干个条块单位,比如国土、供电、财政、派出所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全国乡镇数量29000多个。

发现没有,这个体系里不包含一个叫集镇的单元,乡镇政府驻地在集镇,但管辖范围远大于集镇范围。

为什么集镇容易被忽略?

集镇更多是一个人居地理空间。在这个地理空间,杂糅了行政村、政府及医院、学校单位,以及乡镇商业和乡镇企业等,往往是一个乡镇里最大的聚落空间。其功能是管理、服务整个乡镇的农村生产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及实施措施中,基本都是聚焦在行政村,而行政村功能单一,很多公共服务功能需要落在集镇,由于集镇不属于行政单元,每每被政策红利给跳过了。不信您可以查询一下国家有关集镇建设发展的政策,没有!只有前些年大力推广特色小镇,而特色小镇与集镇不是一回事。

集镇是构筑乡村生产生活圈的原点

对于农民而言,除了经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接触最多的就是集镇。

采购日常生活用品和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接送孩子上学,贩卖些自家农产品,办理水电煤网络,存取款等等都在集镇完成。即使没有接送孩子上学的任务,也要隔三岔五总要跑一趟。对他们来说,集镇就是个熟人社会,有很多老伙计可以唠唠嗑。

交通条件的改善也提供了便利。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做到了村村通,即使是自然村(村民组)也有3米左右水泥村道,交通工具也以电动车与三轮车为主,到集镇的出行时间基本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一个上午就可以办完事回家吃午饭。如果让县城来覆盖,则需要完善的城乡公交系统和一整天的时间。

集镇存在的短板:

多年城市化发展虹吸,导致集镇赖以维系的乡村人口、教育等资源流失,长期得不到补充输血,平日少人,只有赶集或节庆才能短暂重现往日的繁荣。

人口总量小、增速慢、老龄化程度高,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农与非农混杂,长期缺乏政策资金扶持,规划缺失。

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产业一产比重大,二三产比重小。产业偏重内生性,很难有外部投资机会,工业用地也被限制。

重振集镇的价值与可能性

城市化是大背景大趋势,垒起集镇的小水坝,会不会被城市化的洪流冲刷推倒?会不会对乡村振兴有明显的助力作用?

如前所说,集镇对乡村的辐射影响是最直接的,集镇通便利、商贸活跃,有着多于村庄的居住人口和服务人口,具有行政、商业、交通、服务功能,集镇基础设施有高于村庄的利用效率。未来的乡村随着农业产业化提升,人口也逐步从散点自然村往中心村和集镇收缩。

中西部地区学浙江重金打造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其持续性,维护成本,价值发挥都是需要商榷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有些就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运动工程,宣传工程,考核工程。不如把有限的资金多用点在集镇上。把集镇建设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能起到事半功倍、纲举目张的作用。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推动集镇的建设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服务农村,乡村振兴就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

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