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湘阴县一批高学历年轻人回乡种地——「新农人」奏响乡村新乐章

2024-03-18三农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永涛 周磊

通讯员 蒋纪 彭柳

3月16日,湘阴县湘滨镇云集寺村,80后罗勇的育秧大棚正加紧施工。

「流水线式精准育秧,秧苗质量好、存活率高,这里所育秧苗可供应8000亩大田种植。」皮肤黝黑的罗勇站在地头,脚上沾满泥土。

很难想象,这是一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法学硕士。

记者走访发现,在湘阴县年轻人种地屡见不鲜,80后、90后「新农人」已成农村新生力量。

湘阴「最大」的农民,竟是北大硕士

从北大毕业后,罗勇2006年进入湖南省委办公厅工作。

早已「跃出农门」,为何返乡种地?

交谈间,罗勇吐露心声,他在洞庭湖畔长大,从小便跟着父母做农活,在城市奋斗多年,仍挂念乡村的生活气息。

「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肯定有发展前景。」2018年,罗勇一头扎回老家湘阴县新泉镇,成立湘阴链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当起「田保姆」。

罗勇推出稻田托管模式,建设链田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以科技智慧种植为支撑,以稻田托管助推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为农户提供高标准农田建设、品种规划、测土配肥和检测、定制植保、农机服务、技术培训、粮食烘干仓储销售、农业金融等全链条农业生产服务。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将是适度规模种植,是科技含量高、更加高效绿色安全环保的农业。」罗勇建起「县级运营中心+镇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的链田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湘阴县落地链田农业服务中心、站点近50个。

如何让更多农民受益?罗勇的做法是「授人以渔」。

在省内水稻主产县建立水稻种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11所,培训内容包括水稻栽培、农机修理、无人机飞防、大米加工销售等,培训人数达4万人次。

6年来,罗勇带领团队完成连片种植5万亩,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6000亩,实施社会化服务面积40余万亩,完成粮食贸易27万吨,创湘阴职业农民之最。2023年,盈利300余万元。

罗勇,成为湘阴「最大」的农民。

被村民笑称「傻子」的姑娘,打了翻身仗

走进杨林寨乡艾竹生态家庭农庄,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清香扑鼻。

「尝尝,不用客气!」骑着「小电驴」,张俊萍远远地打招呼。

这些草莓售价每公斤300余元,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地,一个面积2亩的大棚年产值可达2万元。

这位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90后」姑娘,6年前被村民笑称「傻子」,而今用「无土栽培」技术闯出一条「金」路子。

2018年,张俊萍放弃「公考」复试机会,回乡种地。

「怕是读书读蠢了,有蛮傻!」研究生返乡种地的「新闻」,成为村民茶余饭后谈资。

「我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供出个研究生,没想到你回来拿锄头。」张俊萍的父亲张球兵气得睡不着觉。

张俊萍却坚持:「学农不为农服务,老坐在办公室,这绝不是我想要的。」

父女争吵不断。最长一次,半年时间没有同桌吃饭。

最终,张球兵拗不过女儿,答应给她3年时间试试。

6位农学专业博士、硕士被张俊萍打动,投资入股。张俊萍以7万元启动资金成立艾竹生态家庭农庄,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蔬果。

无土栽培,即用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蘑菇废渣配上家禽粪便,采用生物技术进行高温发酵、消毒,将其制成有机肥料基料,用来培育蔬果。

张俊萍说,从栽苗到结果比传统种植快约1周时间,且无土栽培的作物口感更好、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她培育出反季节辣椒,颇受市场欢迎。

张俊萍的徒弟潘琼花先后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辣椒和香瓜,去年产值近6万元。

如今,张俊萍种养品种丰富,包括草莓、香瓜等,去年利润40余万元,帮助20余名农户增收。

「希望政府支持将附近的道路设施尽快修缮,我要在这里新建儿童游玩区,打造集有机蔬菜种植园、鱼菜共生种养园、昆虫家禽养殖园于一体的生态化种植养殖产业基地。」坐在「小电驴」上,张俊萍在田间肆意指点「江山」。

90后帅小伙,最爱的身份标签是农民

鹤龙湖镇仁合村,人人都知道有个爱当农民的帅小伙。

2019年,周浩24岁。大学毕业3年后,他放弃长沙的稳定工作回乡创业,运营湖南三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启与土地的故事。

从省城回农村,他的理由很简单:「父亲干农业,我喜欢农村生活,也觉得农业大有发展空间。」

身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周浩对村情了然于胸:老一辈农民年纪渐大,面对现代化农业力不从心,急需新鲜血液注入活力。

「基本实现水稻生产耕、种、防、收、运、烘等全环节机械化生产。」周浩在鹤龙湖镇连片流转耕地2000余亩,挖沟清渠、整修机耕道,提高生产效益。

除流转土地耕作外,三民农业公司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社会化服务。去年,该公司社会化服务面积近1万亩,产值逾2000万元。

「赚的钱又投进去了。」周浩指着今年新建的工厂式育秧中心笑道。

「相比大田育秧,流水线育秧可节约稻种,育秧质量好、效率高,还能克服‘倒春寒’等天气影响。」周浩说,育秧中心马上投入使用,可培育近7000亩大田秧苗。

「他是个干实事的小伙子!我们都很乐意在这里做事。」57岁的村民周术梅已经跟着周浩干了4年,负责田间管理,年收入近5万元。农忙时,三民农业公司可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其中多为村中无事可做的大龄劳动力。

「身边有不少年轻朋友,大学毕业后回乡种地,国家支持农业发展,我们愿意尽一份力。」周浩说,他计划加强田间智能管理,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现代智慧农业,打造千亩生态农业产业园。

在湘阴,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投身家乡热土,奏响农村发展新乐章。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