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乡间「土特产」 致富「金招牌」 ——毕节市潜心做好「土特产」文章

2024-01-09三农

威宁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答案是因为威宁自治县有着高海拔、低纬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优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种出的苹果着色深、含糖量高、口感好。

据统计,2023年1—11月,威宁苹果出口越南市场累计60批次、1725吨,同比分别增长6.5倍、6.4倍。这份来自大山深处的味道再次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追捧,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果果」。与威宁苹果一同受到市场认可的,还有赫章核桃、织金南瓜条、纳雍滚山鸡……农产品强势出圈的背后,是毕节市潜心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精心布局。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是乌江、珠江发源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让磅礴大山深处产出山珍瑰宝。近年来,毕节市深入挖掘特色资源,聚焦「特色、品质、品牌」,潜心做好「土特产」文章,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唱响乡村产业「振兴曲」。

念好「土」字诀 让土特产蓬勃发展

去年8月,在香港贸发局主办的中国农业展团对接交流会上,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携「贵天麻」系列产品亮相,并获得现场推介,赢得大湾区消费者一致好评。

当农产品领域的「多彩贵州风」轻拂过维多利亚港,「毕」字号农产品又一次从绿水青山中走向粤港澳大舞台。

「一方水土一方味」。不同的自然禀赋和农业资源,形成独特的物产,这是土特产的自然根脉,大方天麻同样如此。

被誉为「奢香夫人」故里的大方县,雨水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8摄氏度,土壤多为酸性砂质黄棕壤,植被主要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林混交,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草本精灵——大方天麻。

大方的野生天麻品质好、药效高,远近闻名,只是苦于没有人工培育的技术,天麻产量有限。直到1998年,天麻有性繁殖栽培实验获得成功,攻克种源及退化问题后,人工仿野生种植天麻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天麻仿野生栽培GAP关键技术、仿野生天麻种植技术、有性繁殖育种技术等研究,逐渐破解量产这一难题。」深耕大方天麻多年的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申请专利29件,注册商标25枚,其中「九龙腾」「奢香」等已成为贵州省著名商标;建成天麻胶囊、天麻酒等天麻保健食品生产线4条,实验室1个。

「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如今,大方天麻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拥有种植经营主体138家,精深加工产品30余个,备案食用产品23个,预计综合产值达6.25亿元。

立足本地特色,毕节市加快推进土特产形成规模效应,积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带,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产品」,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加速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打好「特」字牌 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利器

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脱贫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个围裙两个兜,兜住民生和增收。走进织金县猫场镇,总能看着穿着围裙的女人们围坐在一起,双手不停地从兜里拿出皂角籽来剥。

「皂角可是让我们自豪的‘宝贝’,咱们的钱袋子都是靠它呢!」当地种植户钟甜甜说,剥皂角米灵活方便、不受时间限制,平均下来每个月都能增收近2000元。

如今,一颗小小皂角米成就了猫场镇近5亿元的富民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增收行当。

做好「特」字文章, 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在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特色产业的同时,关键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坐落于山谷底部的太极村是七星关区较为偏远的村,青山环绕的村落由于河流沿山绕行,在河岸平原上自然形成了一个天然「山水太极图」,太极村因此而得名。而今,让这里更负盛名的是太极古茶。

据了解,太极村是七星关区古茶树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种茶历史悠久,树龄上百年的古茶树就有上万株。早年间这里的太极茶还曾为「贡茶」,由此声名鹊起。然而长期以来,这份大自然给太极村的馈赠,并未给太极村村民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的「活水」浇灌之下,太极古茶重焕生机,已形成四大系列近30款产品,年产量2.5万多公斤,销售遍布20余个省市区,辐射带动2万多名农民增收。

「我们太极古茶的名气越来越大,茶叶也能卖个好价钱,今年,我家就挣了6万多元。」56岁的太极村村民穆康禹告诉记者。

一叶生一业。当下,在太极村,饱饮山川灵气的太极古茶,历久弥新,续写着乡村振兴新故事。

传统产业拥抱新业态,开启新财富。如今,像清香的太极古茶一样,脆甜的威宁苹果,酸甜的七星关刺梨、醇香的赫章核桃、嫩滑的大方豆干……这些彰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不断走出大山,茁壮成长为一个个大产业,为农民带去真金白银的收入。

唱好「产」字歌 让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唱好「产」字歌,就要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下功夫。

在位于毕节高新区的贵州卡妈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当地辣椒、萝卜、蔬菜等农产品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辣椒制品、火锅底料、萝ト干、香辣脆、酸菜等系列土特产火爆电商平台,成为公司的明星产品。

据了解,该公司以农特产品加工和直播销售为主,目前有8条生产线。今年以来,通过视频直播带货,该公司已销售农特产品75万单,产值1650万元以上。

「我们毕节的农产品品质都特别好,以前只是藏在深山,鲜为人知。如今,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这些好东西变成一款款热销的土特产,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公司董事长吴佳明说,看着家乡的农特产品通过自己的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很是自豪。

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无疑会让越来越多「土特产」金字招牌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各地,进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核桃油、核桃糖、核桃乳……作为「中国核桃之乡」,赫章县把核桃玩出了花样,让小核桃成为赫章县推进乡村振兴、富民兴县的重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毕节市狠抓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引进企业进驻本市参与核桃产业精深加工,加大核桃糖、核桃油、核桃粉等产品加工力度,大力培育本土企业从事核桃系列产品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

如今,毕节市已培育核桃产业省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核桃加工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实现核桃配方油、核桃益生菌乳、营养强化型核桃粉、核桃乳等年产能10万吨以上,核桃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23亿元以上。

广袤的田野上,每一个「土特产」都蕴含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在毕节,越来越多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特色山珍「变身」各种「金元宝」。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王星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