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涨知识!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沙漠,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

2024-06-25三农

黄土高原和沙漠,这两个看似同样贫瘠的地区,实际上在生态治理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 。近年来,我国在这两个地区的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背后的方法和挑战却大不相同。

在沙漠地区, 植树采用「深栽浅埋」的方法 。这是因为沙漠土质松散,深栽可以让树根更好地扎入地下寻找水分,而浅埋则是为了防止浇水时沙子将树坑填满,影响后续浇水。

相比之下, 黄土高原的植树则需要深栽深埋,并且要预留足够大的浇水坑 。这是因为黄土高原的土壤结构更为紧实,需要更深的栽植深度来确保树木的稳定性和水分吸收。

两个地区的水资源条件也大不相同,这直接影响了植树造林的难度。在一些沙漠地区, 如毛乌素沙漠,地下水位较高,五六米就能出水,水量还很充足 。这为沙漠绿化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水源条件。

在黄土高原,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有些地方需要打100多米深的井才能找到水源,而且出水量可能很小,水质也可能不适合植物生长 。意味着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工作在水资源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沙漠地区相对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树苗和水源也比较容易运送到植树地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常常需要人工搬运树苗和水源,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

沙漠地区的植被种类相对单一 ,主要包括一些耐旱耐寒的树种和灌木,如樟子松、油松、梭梭、紫穗槐、沙柳等。这些植物都有着极强的抗旱能力和固沙能力。

黄土高原的植被选择则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人工种植的油松、刺柏外,还有自然生长的槐树、榆树、杨树、酸枣树等。

尽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工作面临更多挑战, 其生态恢复的效果却往往比沙漠更为显著 。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降水量相对较多,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自然恢复。据统计, 黄土高原的绿化治理每年可减少约4.4亿吨泥沙进入黄河 ,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量闲置的农村土地自然恢复了植被,人为干扰减少,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平衡。这种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如果未来大量人口回流农村,是否会对刚刚改善的生态环境造成新的压力? 这涉及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片黄土地变成了绿色山林,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青山绿水」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新的经济机会,如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

无论是黄土高原还是沙漠地区,都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科学的管理 。例如,在植树造林后,如何确保树木的长期存活和生长?如何在生态恢复的同时,为当地居民创造可持续的经济收益?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区都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存活。因此,在未来的生态治理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性,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治理策略。

【免责声明】本作品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正面信息。我们尊重版权和隐私权。如内容侵权或引起误解,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迅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