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英德加快向全国百强县目标迈进

2024-01-27三农

英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2024年新引进项目40个,总投资70亿元。

九龙镇石角村打造「春玉米+夏大豆+冬油菜」一年三熟「订单式」农业。

近日,中国共产党英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国共产党英德市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相继召开。

「百千万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在两个大会的工作部署中,能找到一系列聚焦今年乃至未来的关键词。

今年,英德将锚定「加快迈进全国百强县、争创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县、打造省级研学标杆城市」三大目标,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统筹壮大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发展、绿美英德生态建设等重点,力争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厚积薄发、乘势而上。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英宗

壮大县域经济

具备条件冲击百强县

大会上,英德提出了「加快迈进全国百强县」的目标。这对英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赛迪顾问在去年7月发布的【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该年度百强县评选的准入门槛为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并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8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虽然离「门槛」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英德具备了冲击的条件。

随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英德依托独有的资源禀赋和长期积累的基础,聚力打造「农业强县」「国家创新型县(市)」「绿美英德」和「研学之城」,大干快上的势头已经呈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件更加成熟。

迈进全国百强县,第一步是壮大县域经济。

新年伊始,英德项目建设传来捷报:英德市2024年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动工仪式举行,8个项目集中签约,8个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超67亿元。该批项目涵盖了低温仓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带动力强,为英德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注入磅礴活力。

项目建设「开门红」是英德今年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英德提出,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形成合力,建设符合英德发展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赶超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用好英德高新区、广德园和三大化工园区平台,力争2024年新引进项目40个,总投资70亿元。重点推动国能清远电厂(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投产。

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构建以英德红茶、麻竹笋为主导,以清远鸡、丝苗米为重点,水产、肉鸽、蚕桑等「N」个产业集聚发展的「2+2+N」农业产业体系。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英德红茶,力争2024年综合产值达90亿元。高标准建设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麻竹笋+」高端预制菜,推动麻竹往「以竹代塑、以竹代粮、以竹代材、以竹代煤」方向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争2024年综合产值达90亿元。

加快推动第三产业集聚成势。锚定打造省级研学标杆城市目标,建成一批国家级自然教育基地(学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批民俗游、文化游、红色游、乡村游产品。

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要素保障 补齐乡村短板

两个大会中,均多次出现「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关键词。

英德拥有24个镇街,每个镇街体量不一、资源禀赋不一、发展程度不一。如何解决「城强乡弱」这一「老大难」,是英德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点。

连日来,国道G358线英德市英城至大湾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现场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正抓紧施工黄金期忙碌作业。

想致富,先修路。作为连接英德市城区和西部地区的主干道,该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安全隐患大等实际问题,对促进英德市扩容提质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城乡、产城融合发展起到重要积极作用,是英德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条「大动脉」。英德力争在2024年底前完成英城至浛洸段主体工程的80%,2025年完成英城至大湾段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乡村产业振兴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英德提出,要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县域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和不足,统筹用好青年进县入村志愿服务就业创业行动、「十镇百企千村」、「百校联百县」等帮扶力量,推动办好中学、建强医院、做旺产业。

要以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连樟样板区和浛洸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改革试点为突破,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镇街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让沉睡资源醒过来、金融活力动起来、村集体收入好起来。

1月,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的草莓熟了,连空气都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气息。

曾经的连樟村山多地少,产业落后,是粤北山区的贫困村。近年来,连樟村通过党建引领,唤醒「沉睡」的资源,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以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为重要平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引进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玩具加工厂、麻竹笋加工厂等21个产业项目,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文化旅游、民宿、康养等产业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党建+文旅’‘文旅+农业’等业态发展,努力把连樟村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示范村。」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说道。

推进绿美英德

提升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

地处粤北山区的英德,有林地面积592.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84%,是广东省林地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辖区内有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和广东英西省级地质公园等。

走进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放眼望去,青山如黛,满目皆绿。该村地处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0.8万亩生态林,森林覆盖率达98%。

「我们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以‘绿’生‘金’。」联山瑶族村党总支书记吴乙明说,村里70%以上的家庭种起了茶叶、竹笋、冬菇、灵芝、木耳等特色农产品,还建有网络直播带货间,农产品销路更加畅通。

联山瑶族村是绿美英德建设成效的充分体现。

去年以来,英德深入实施绿美英德「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提升3.39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25万亩,新增麻竹种植面积超15万亩,以「竹」为特色的绿美生态建设「三大效益」不断提升。去年12月,英德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

今年,英德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打造强富绿美「英德样板」。

一方面,以「竹」为特色,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全力盘活低效林、松材线虫疫木林,广泛开展「五边」「四旁」见缝插竹,全力提升绿美英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价值;统筹推进古村落、红色村落、古树群建设,加强古驿道、生态碧道的保护与修复,深入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切实守好英德「绿色文物」,留住「乡愁古韵」;积极配合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创建,推进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英西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经济、林经济、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扩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植绿护绿扩绿,强化金融向优质农林企业授信,全力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动员全民共建绿美家园。

■数读「成绩单」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7亿元,增长3.9%;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1亿元,增长7.5%,1—11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1亿元,增长4.6%

全年新引进项目61个,新增竣工项目71个,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规划设计专业研学线路6条,带动全年旅游总收入36.02亿元,增长76.35%

新增麻竹种植面积超15万亩,麻竹笋综合产值超71亿元,增长78%;英德红茶综合产值达75亿元,增长25%,英德被授予「世界红茶之乡」荣誉称号

■一线实践

九龙镇唤醒「沉睡」土地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1月22日,寒潮来袭,气温持续走低。

在清远英德市九龙镇石角村,数百亩油菜花陆续盛放,为冬季的英西峰林添上一份色彩。

「这是我们推动玉米—大豆轮番种植项目的新尝试。春季种水稻、玉米,夏季种大豆,冬季种油菜,确保土地资源不浪费。」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玲介绍,这片田原本是撂荒地,通过土地整合、整治、流转,如今变成连片的良田。

石角村的转变是九龙镇探索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缩影。近年来,九龙镇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改革,加大撂荒耕地整治力度,推动土地流转交易,实现土地整合、撂荒地复耕、社会资本投入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极大提高当地村级集体收入。

以前,九龙镇农业生产以种植砂糖橘为主,但是村民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技术,导致农田土壤肥力下降,以黄龙病等为主的病害扩散,砂糖橘果园基本荒废,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农田无人耕作,造成土地撂荒。

为破解这一局面,九龙镇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整合土地6.4万亩,规模性流转土地近2.5万亩,规模性高质量农业产业已具雏形。

九龙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九龙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引进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石角村、新田村等11个村委会(社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耕地整合「大田」7000余亩,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绩效」的「春玉米+夏大豆+冬油菜」一年三熟「订单式农业」种植模式,已带动上百名村民就业。

同时,九龙镇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农业和旅游两大品牌,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镇建成了两个国家4A级景区、168间特色民宿;打造出桑芽菜基地、柠檬基地、大豆繁种基地、玉米种植基地等多个农业种植基地;引进日烘干能力达150吨的「万亩粮田」烘干仓储基地和建设农机服务中心,助力农业产业向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