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每日作物病害解析之小麦黄矮病

2024-01-12三农

小麦黄矮病又称黄叶病、嵌边黄等,是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小麦从幼苗到成株期皆能感染病毒。该病主要为害小麦、大麦及燕麦。小麦受害后,分蘖增多,植株矮化,多数不能抽穗,对产量影响很大。

分布与为害

分布: 小麦黄矮病在我国主要麦区均有发生,以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发生为害较重,以秋季和春季,发病比较多,秋季播种之后的幼苗期一直到越冬前,气温高,适宜蚜虫发生危害。

为害: 小麦黄矮病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鹅冠草、野燕麦、虎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叶片,表现为叶片变黄和植株变矮。病株叶片尖端岀现鲜明的黄色,逐渐向下扩展,呈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条纹。病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分蘖少,长势差,后期不能抽穗或仅抽少量秕穗,结实率低,秕粒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症状

小麦黄矮病症状是,苗期叶片失绿变黄,病株矮化,上部叶片从叶尖发黄,逐渐扩展,色鲜黄有光泽,叶脉间有黄色条纹,睌发的旗叶发黄等。

幼苗发病,叶片逐渐退绿,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绿相间条纹后呈鲜黄色,植株生长缓慢,明显矮化,分冀少,根系人土浅,易拔起。拔节期发病,一般从新叶下1~2片叶开始黄化,自上而下,自叶尖沿叶脉向叶身扩展,叶色稍深,变窄、变厚、质脆,叶背有蜡质光泽,植株不矮化。孕穗期发病,仅旗叶发黄,自尖端向下逐渐延伸,根系不健全,主根短,次生根少不矮化。

发病规律

小麦黄矮病是由病毒侵染后发生的。传毒媒介是蚜虫。其中麦二叉蚜传毒能力最强。一般早播麦田偏重,适期迟播较轻;点播稀植较重,条播密植较轻;阳坡地重,阴坡地轻;旱地重,水浇地轻;路边地头重,精耕细作,小麦长势好的轻;缺肥、缺水、盐碱瘠薄地重。

防治方法

冬小麦「黄矮病」的防治,必须把握「防重于治」的原则。而预防的关键措施又是在秋季冬小麦出苗后和来年拔节。

农业措施: 种植抗耐病品种;适时播种,避免早播;对已发病田块,加强肥水管理,能减少损失。

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 用6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也用种子重量0.3%的48%毒死蜱乳油拌种,并可兼治地下害虫和麦叶螨。

及时防治蚜虫: 蚜虫发生期喷施雾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氟啶虫胺腈或氧乐果乳油来降低传播媒介的密度,降低病害发生率。

病害控制: 病害发生时可选用毒氟磷、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或氨基寡糖素对病害进行喷雾控制,可起到补充营养和防止病害蔓延的双重功效。

小麦黄矮病毒病,从目前的发生情况来看,属于突然发生,种植户在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先下地确定发病原因,再用药,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省时省力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