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当兵时,战友因脚后跟肌腱受伤,进了炊事班,如今他年入几十万

2024-07-09三农

我叫姜涛,老家在贵州大山深处。老话说的「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就是我们这里环境的真实写照。

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会觉得我们寨子古朴玄奇,四周山清水秀、绿树环抱、烟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但只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懂,云雾遮住了眼界,山高阻挡了出路。

我的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种田耕地的农民,他们去过最大最远的城市就是县城。父亲年轻时,曾想到山外面的大世界看看,但直到步入中年,这愿望也没有实现。

他把希望寄托于我们姐弟三人,可姐姐、哥哥都是读完初中,就已经开始用锄头修理地球了。我要稍强一些,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父亲很渴望让我走出大山,我也一样,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

不是我们,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因为祖辈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也没让这儿变了模样,足以证明,用锄头建设家乡,实在难以改变现状。

因此,当我满了十八岁,响应「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号召,报名参军,应征入伍。

我带着父母、亲人的不舍和期盼来到了云南文山境内的某军营。

新兵连结束后,就分到了某边防连。

说实话,我刚到连队时,是有些失望的。连队驻地在一个小山村边上,四周跟我的家乡一样,也是群山环抱,树木苍翠。

我心想,本来是出来看世界长见识的,是要学好本领,出人头地,为家中父老争气,为家乡建设出力的,这刚出了高山又却进了深林。

但有一点是很好的,就是存在的意义不一样了,在老家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在军营是保家卫国,守卫边疆。

为了尽到守国卫边的义务,我训练也很积极,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拼劲儿。

我的班长是四川人,个子不高,但很精明,他发现了我好像有一些思想问题,就找我谈心。

我跟班长汇报了想法后,他说,你是高中文凭,只要加强训练,军事技能达到,在全连同年兵中拔尖的水平,连支部就会推荐你考军校。考上后,就会提干成为军官,也就能实现梦想了。

班长的话犹如拨云见日、让我茅塞顿开,自此,我有了精神支柱,再参加训练时,就像打了鸡血。

并且,除了连队统一组织训练时,我还会利用空余时间,加班加点的训练,变着法儿的加码练。

比如五公里越野,我会在小腿上偷偷绑上沙袋;射击预习时,我会在枪口上吊砖头,等等。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插曲。

因为平时跑步训练,我都带着沙袋,速度上自然压慢了,只能居于队伍的中间。

但,一次上级来考核时,我的成绩在同年兵中,遥遥领先。

平时跑第一的那位战友不服气了,怀疑我是在作弊,于是找到连长,说要跟我比一比。

连长问我敢不敢接招,我当然是欣然应战,只不过加了一点彩头,谁输了,当全连人的面,做500个俯卧撑。

经过比试,5公里的距离,我甩他30多秒,还是在我适当放了水的情况下。

结果,他当天吃饭时,碗都端不稳,筷子也拿不住,只能用勺子把饭菜往嘴里扒拉。

……

正在这一切都向着我的目标不断靠近时,出事儿了!

一个周末,刚下过雨,我想趁天气凉快,去练一下400米障碍,这个项目是我的弱项。

我跟班长请示,班长提醒我,最好不要去,障碍上有水,很滑。

我很不在乎地说,滑一点,爬什么,下雨就不打仗了?

班长又叮嘱我千万要小心,并安排了一名战友跟我同去。

事实证明,不听老班长言,吃亏在眼前。

在我跑上其中一个障碍物——独木桥时,脚底一溜,栽了下来,右脚脚踝着地,地上正好有块尖石头,扎在了脚后跟上,分分钟就肿得老高。

那时,连队医疗条件有限,连队干部就安排人把我送到县城医院,经过医生检查诊断,脚踝轻微骨折,但肌腱受伤,痊愈最快要半年,并且很可能肌腱会留下不可逆的损伤,以后不会影响走路,但剧烈的体育运动是不行了。

我回到连队后,心情很低落,心想,这伤了肌腱,不能跑了,还如何在军事训练上争第一,还怎么被推荐考学啊。

那一刻,我感觉梦碎了,整个人像被抽了筋骨,又似失了魂落了魄。

指导员见我,精神受到打击,跟我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心。

他安慰我说:一个人成才的路有很多条,不是只有考上军校;为社会、为家乡做贡献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改变家庭和自身命运的方法也很多。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再绝望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希望。

最后,指导员建议我去炊事班,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把厨艺练好了,学精了,一样可以为部队作出贡献,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信了指导员的话,也只能选择相信了。

炊事班长是山东人,大高个,看起来憨厚朴实,但我感觉他是为人忠厚、处事精明,不然,怎么能把炊事班管理得井井有条。

我到炊事班后,他很关心我,尽量给我安排一些轻松点儿的活。

但我只是不能快速奔跑,其他的影响不大,便主动挑重担,煮饭、炒菜、打扫卫生等样样都干。

并且,我还不仅仅满足于把饭菜做熟让连队官兵吃饱,还力求把饭菜做香、做好看、做出花样来。

我到炊事班也是来练「武艺」的,这一目的跟搞好炊事保障,非但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先是跟班长、老兵学,后又找来一些菜谱跟书本学,然后加以实践,特别是苦练刀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我的厨艺,在班上已经稳居第二。毫无疑问,第一是班长,他已经是服役第六年了,我跟他的差距还不小,厨艺这东西,再怎么努力,也需要时间来打磨。

此时,我入伍已经快满了两年,只得过一次嘉奖,连优秀士兵都没评上一个。

我感觉这样下去不行,与我的理想和目标差距甚远,必须得搞点事情了。

我发现,炊事班和养殖场之间有一片洼地,天一下雨,就积水,水湾要干不干的时候,就很臭,有时候,在饭堂里吃饭都闻得到,闹心得很。

我灵机一动,心想,要是在这里挖一个鱼塘出来,种点莲藕、养点儿鱼,既解决了发臭的问题,还能美化环境、改善官兵伙食,岂不是一举多得?

开班务会时,我提出了这个想法。有战友就开玩笑说,我们也想赏荷花,吃鲤鱼,你去挖吧,营区的空地多,够你挖十个八个的鱼塘的。

班长则表示,工程量太大,炊事班几个人挖,不现实,让我实在想干,去找连队干部请示。

我来到队部时,连长、指导员正和一群班长、骨干在商量训练的事情,他们听我说想挖鱼塘,几个班长都笑了,连长则和指导员对视了一眼,微笑着说,行,你去挖吧。

指导员也半开玩笑地说,你挖好了鱼塘,大家吃到了鱼,我年底给你请功。

我知道大家,都不太看好我,以为我是一时冲动,异想天开。

但我是说干就干,跟司务长借了一双雨鞋,找来一把锄头和铁锹,就开始了我的「大工程」。

因为,我平时还要在炊事班正常搞伙食保障工作,只能是利用业余时间和周末的工夫。

我开始干了之后,也才感受到,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一星期,只挖了两米见方的一个坑。期间有不少战友来看稀奇,估计多数人,认为我坚持不下去。

但他们都小瞧了我,咱是大山深处农村出来的孩子,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啊!

一个月后,我挖了有一米深,面积有二十多平的一片了。这时,没有人再怀疑我的毅力了,甚至有的战友,还会来帮忙一起挖。

又过了一段时间,连长、指导员也偶尔会抽空亲自下塘挖一阵。这样就带动了全连战友的积极性,来一起干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几乎全连都出动了。

最终,三个月后,一个深两米,三十米见方的大鱼塘就建成了,种上了莲藕,放上了鱼苗儿。

竣工的那天,全连还加了两个菜,连长还把喊到队部桌子上,一起就餐。期间,指导员还给了一次口头嘉奖。

……

值得一提的是,鱼塘挖好以后,当年并没有见到成效,到了年底,因为全连只有两个三等功名额,给了更优秀的老同志。

但是我被提拔为炊事班的副班长,还被评为了优秀士兵。

到了第二年夏天,塘里绿意盎然的荷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娇嫩花朵儿,婀娜多姿,淡香阵阵,那曾经的臭水湾,如今是锦鲤戏荷莲,水清鱼自闲,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第二年,我在炊事班的工作,也非常出彩,应该说,我当了副班长以后,伙食的保障也上升了一个档次,年终工作总结时,我以很高的呼声,荣立三等功一次。

然后,来到了我服役的第四年,开始了超期服役,炊事班老班长已经退伍,我接任。

又是一年后,我非常幸运,连队有两个转志愿兵名额,其中一个还只能产生在后勤口子上,这「泼天的富贵」落在了我头上。

我服役到了第七个年头时,志愿兵制度改革,我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二级士官。

第八年时,在我的建议下,炊事班长由我的班副接任,我成了一名老兵。年底,我本能转三级士官,但为了把机会留给另一名更渴望留下的战友,退伍返乡了。

我又回到了家乡,那个大山深处的小寨子,但我现在可跟当兵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是无眼光、无能力、身无分文的「三无」青年,现在是有眼界、有技术(二级厨师证)、有品质、有毅力、还有创业资金的「五有」退役军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部队站了志愿兵时,十里八寨的媒婆差点踏破了我们家门槛,后来,我娶了本寨最好看、最贤惠的姑娘为妻。

所以,准确的说还有了美满的家庭。

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后,又去城里考察了一个月市场,然后就租了两间铺面,开了一家老兵饭店,主营家常菜。

我一个经过部队炊事班多年锤炼的二级厨师,炒家常菜,属于降维使用,再加上,退役军人的信誉,饭店很快火了起来,天天顾客爆满。

饭店开了两年后,生意一直很好,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我已经不满足于此,在部队学到的真正技术,还没有得到发挥,尤其是用自己挖的鱼塘里的鲤鱼,练出来的「一鱼八吃」的绝活,根本没排上用场。

我把饭店低价转让给了一个员工,他是我带出来的一个徒弟,然后在城郊包了一个风景优美的院子,开了一个农家乐。

事实证明,我做的鱼也非常受欢迎,加上两年来积累的铁杆顾客粉丝,也来捧场,不多时候,农家乐也大大地「乐」了起来。

……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之间,我退伍已有二十余年了,农家乐几次扩大规模,期间也因不可控因素,经历了一些风雨,但都挺了过去,如今,净利润年入几十百八万是很轻松的事情。

我很清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贵人的相助。因此,这些年我致富之后,也没有忘记初心,村里修出山的公路、翻修桥梁、建学校等,都出了一些资金,也资助姐姐和哥哥的孩子,读了大学。

本想把父母亲接到城里来住,但老两口很不习惯城市的喧嚣,还是喜欢自己的老窝。我便把老屋翻盖了,院子全部用水泥铺了,又修了一个花圃,让二老没事儿就养养花、种种草,安享晚年。

回首往昔,无限感慨,谁能想到,当初在部队,因脚受伤,无奈之下,进了炊事班,却因祸得福,练就了逆袭命运的本领?

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口述:姜涛 ; 撰写:在路上吃番茄。有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