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奋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宝山篇」之五

2024-07-17三农

曲靖市罗平县

罗平县城瞰貌

罗平县城夜景

罗平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背靠云南,面向广西、贵州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东大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近年来,罗平县以县域特色为抓手,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旅游、工业双轮驱动,不断推动「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城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

宝山区援滇干部、挂职罗平县委常委、副县长董晖认为,如果说曾经的脱贫攻坚工作更像是一场「单向帮扶」的话,现在的乡村振兴则是一场上海宝山与曲靖罗平的「双向奔赴」。

大水井乡棠梨凹苗寨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因村前有一山凹,村周围棠梨树较多,故得名「棠梨凹」。棠梨凹村前拥十万大山峰林,背靠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下接多依河、小三峡等风景区。通过沪滇协作长期支持,棠梨凹村实现了整村提质升级改造,棠梨凹景区成为知名打卡点。

棠梨凹村村民王镜几年前一直在外打工,村里发生了大变化,她也回来了,在家门口工作,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变得更加稳定。

绣娘李梅是棠梨凹村的外来媳妇,她表示,从当初刚刚嫁进这个寨子的诸多不习惯,到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感触很深。昔日的姐妹们都很羡慕她嫁到了棠梨凹,「早上,林间有晨雾;晚上,天上有繁星。」在居委会工作的她,闲暇之时还能用一根绣花针,增加一份收入。「家里建起了小院子,我和丈夫一下班就来回收拾。看着村子越变越美,别提有多开心啦!」

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沪滇协作的支持,建成山海印民宿,与苗族旧居改造成的喏哩小舍、观山茶舍相辅相成,共同谋划十万大山、苗寨、综合服务区、餐饮住宿区、苗族文化体验区、劳动体验实践区、自然生态保护区的「一山一寨五区」发展蓝图。

大水井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星燃介绍,当地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2021年初,罗平县贯彻落实「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经验,以及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的部署要求,决定以百万亩油菜花海和金鸡峰丛景区为核心,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创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可持续、能复制」的示范样板。

拥有显著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的云上村,首当其冲。如何留住游客?「百千万」示范工程的背后是上万个乡村,该如何找准定位,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在深入分析研究了云上村及周边乡村的现实条件后,通过借鉴上海罗泾镇‘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积累的经验,「云上村、维古村、小龙潭村洗彩衣村、普鲁村」的罗平版 「五村联动」应运而生。

走进板桥镇玉马村,一大片鲜花种植基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板桥镇玉马村委会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用花卉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共享「鲜花经济」红利。

目前,合作社与农户共种植了250余亩菊花、康乃馨等鲜切花,一亩年产鲜切花7万余支,实现年产值1200余万元。在鲜花的植保、采摘等环节都会吸引周边的群众就地务工,每天能为周边村民提供100余个工作岗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朵朵绽放的鲜花,逐步成为富民强村的新产业。

如今板桥镇的乡村振兴示范园「云上花乡」。村内青砖巷道、古树庭院交错纵横,村外3000亩向日花海竞相绽放,风光秀丽。漫步在板桥镇云上、维古、小龙潭村,鸟语花香,泥土芬芳,菜园、蓝天、白云、青山,绘成了一幅自然美好的田园风景图。

板桥镇党委书记钱聪林介绍说,依托于沪滇协作,板桥镇将村庄规划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农村变景区、产业变景观、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民房变客房、农户变农家乐,努力拓展产业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区。既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改变了居民休闲方式,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态新村的强村富民之路。

罗平县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典型引路作用,注重机制建立,探索建立 「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最大受益者」的协作、建设、管理、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了农民主体作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乡村建设稳妥推进,乡村治理改进提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沪滇两地对口帮扶,真正形成从「大扶贫」到「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