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新春走基层】 新农人黄刚: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4-02-12三农

青山藏灵秀,白鹭舞翩跹。

金沙县大田彝族苗族乡地处白泥湾大山山腰,海拔高,农作物品质好,很受热捧。

「你不要看我年轻,我已经种了10多年的烟,带动了10户群众。」

「钱袋子」就在这片田地里!

跟着黄刚,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门口,一排高楼映入眼帘,旁边停着大货车和小轿车。「我这楼和车,都是种地种出来的。」 黄刚黝黑的脸上满是幸福。

这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数九寒天,走进大田彝族苗族乡大田村,只见道路平坦整洁,村道旁数十栋政府统一规划、白墙黛瓦的民居楼,错落有致。其中一栋三层半高的小洋楼是村民黄刚的家。

「来,来,请坐,喝茶。」看到记者一行前来,黄刚站在大门口热情迎接。

「这是我同村村民在村里种的茶,我们村海拔高,水土无污染,独特的气候环境,高山茶园产的茶滋味鲜爽,好卖得很呢,要卖好几百块钱一斤。茶老板是我小时候的玩伴,他种茶,我种烟,日子都过得不错。」黄刚边说边动手用勺从茶罐中取茶,烧水沏茶,如今他每天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茶,「一杯香浓的茶汤喝下去,顿觉神清气爽,新的一天才算开始。」

大田乡种烤烟的历史有30多年,在这个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彝族苗族乡,老百姓靠着烤烟和其他产业甩掉了「穷帽子」,稳住了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绿油油的烤烟,已成为村民们致富的法宝,承载着村民们奔向小康的希冀。据统计,2023年大田乡种植户数达113户,户均种植烤烟面积45亩,户均收入达18万元。村民们形象地说,我们的小康是「种出来的小康」。

「其实,种烟跟泡茶一样,是要用心的,一杯茶好坏,一喝就知道茶人做茶的心态。足不出村就把钱给挣了,现在的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黄钢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了样。

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每一个农夫,其实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

村里的年味更是浓了,杀年猪、蒸豆包、磨豆腐、买年货、贴对联、挂灯笼、守年夜……农民们忙碌了一年,在这个时候隆重地庆祝着新年,尽管过年的方式不尽相同,但这背后承载着人们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对新一年的祝福与希冀。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村里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新年也越来越「新」。

「自身不努力,政策再好也没有用。现在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37岁的黄刚,已种烟10多年了。 按乡亲们的话说,黄刚前些年可是有些不务正业,早年他怀着对大城市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辗转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开过餐馆、做过生意,娱乐场所、建筑工地、工厂他都干过,但是干什么都不长。

有一年春节,他突然回家过年,看着父母日渐衰老的身影,看到父母身体欠佳,打理家里的数十亩烟叶已经力不从心。

「在我小时候,村里就有人种植烤烟,但当时没有‘规模化’种植的意识。」一番思量后,黄刚决定回家尽孝和打拼,留在老家种烟叶。

第一年烟苗移栽后,看到被虫害蛀掉的烟叶,黄刚很心疼。黄刚意识到,种植烤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最主要的就是病虫害,之前没种过,没有经验,容易吃亏。」

当地烟站的工作人员奔走在田间地头,发现了黄刚家烟苗的问题,于是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技术指导、积极帮助黄刚解决病虫害困难。在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金沙分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对症下药」和不断摸索,黄刚家的烟叶长势逐渐变好,「自己后来也越来越专业,出现虫害的情况也开始变少。」

就这样,黄刚种烟的第一年,家里种了20多亩烟叶,第二年增至52亩,第三年(2021年)增至58亩,2023年增至78亩。

种植烤烟初期,一年家里人的纯收入就达到了七八万元。「就是这七八万元,更加坚定了我把种植烤烟作为增收致富产业的信心。」黄刚决定不断扩大种烟规模,让腰包越来越鼓。

从此,黄刚一发而不可收。经过多年种植实践、经验积累,他家的烟叶种植规模从20余亩扩大到70多亩,产值也从年收入五六万元增加到30余万元。

黄刚坦言说他自己参加了镇政府、烟草公司和合作社组织的技术学习及现场培训,生产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技术人员都会服务到田间地头,如烟叶如何盖膜移栽、病虫害如何防治、专用烟肥如何施用等,技术人员比他操心得多。

烘干的烟叶平均亩产能达到150公斤,烟叶卖了好价钱,黄刚头年种烟便旗开得胜。对于这样的好成绩,他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乡亲们也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年纪轻、肯吃苦、懂技术、善管理,如今黄刚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对比父母种烟的艰辛,他体会到烟叶生产的巨大进步。新时代烟农既要懂技术,也要会经营。

「通过冬翻,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降低病害的发生,对土壤氧化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达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烟叶种植是一门技术活,要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效益,关键在管理,核心在技术,一定要把种植烟叶的技术吃透,紧盯每一个环节,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才能实现稳产、高产的产业发展目标」前些天黄钢已经进行冬翻作业,利用自家机械优势,已将烟田翻耕并取围沟,让其冻坯不使土壤板结,为提质增效早作打算。

随着烟叶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黄刚的收益越来越好,不少邻居、朋友都向他咨询种植烟叶的技术、经验,也有乡亲提出想来黄刚家打零工。黄刚决定:带着大家一起富。

「我已经成为职业烟农了,今年我要好好种烟,把生态种植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出去,希望带领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为乡亲们的好日子再添把火!」提起新年的愿景,黄刚眸子里闪烁出希望的光芒。

黄刚夫妻二人表示,今年还要种烟70亩。家有楼房和小轿车,现在夫妻二人养育的儿子一个在毕节一中读高三,一个读六年级。黄刚说通过推进专业化服务、机械化作业,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现在种烟越来越轻松。有烟草公司做坚强后盾,加上现在乡村振兴政策好,走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的道路,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返乡种烟一定能实现家门口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凯 黄杏

编辑 王怡

二审 黄杏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