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是这些,让农民赖以生存的技能,逐步弱化直至丧失

2024-03-23三农

小时候,我很是佩服身边的大人们,他们不但是庄稼地里的一个种田种地的好手,家里农具的制作、物件损坏的修补、建房修路打井,几乎什么事情都是手到擒来,样样精通,无所不能。

社会上还有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身怀绝技,如木匠、泥瓦匠、烧碳匠、谯猪匠乃至媒婆、小货郎等等人群,更是那个时代吃香的喝辣的人,也曾经给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后来,看到【地道战】【地雷战】【铁路游击队】等战争片,更是把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中国农民的智慧更是无尽的。

一、现象

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然而,随着新一代的「新产业工人(农民工)」进入城市谋生,导致农村人口的锐减,以往农村人拥有的技能,绝大部分已经逐渐在农村见所未见,有些人甚至闻所未闻了。

与年轻人谈论这些持殊行业和这些「多才多艺」人的时候,他们总认为我们有些夸大其词,不知道多年以后,这些技能会不会真的全部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之中。

二、原因

这些技能的消失,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也有农村环境因素等原因所决定的。

一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 社会的发展,要求分工越细,相关领域的工作需要对应的人去干,它们不需要「全能手」,它们只要「熟手」「匹配人才」「干一行专一行」的人才,只有如此,他们才不会分心,全心地干好一项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创造出更多的 财富。同时,更容易于在工作方法和精益求精方面有所突破,更有利于发明创造。

二是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各类消费人群对产品的质量、外观、造型等方面要求比以往更高了。如果没有创新的技术和产 品,生产出来的东西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就会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而让生产者失业。

三是技能人才越来越流失。 在农村,有一些人员拥有一定的技能特长后,在农村往往发挥不了自己的才能。所以,他们多数外出务工,导致农村拥有一定技术的人才严重流失。同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相当大的 一部分农村人员不愿意继承老一辈的手艺、技能,导致这些手艺、技术的丢失或者遗失。

四是农村市场越来越扁平。 目前,广大的农村基本上都是上了一定岁数的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对物品的需求比以往更少一些、来得更直接一些,导致部分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质量没有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好,而且价钱有相对于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还要高。因此,传统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市场,有一些苟且延喘在市场之上,有一些产品直接消失殆尽。

三、几点建议

农村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传承着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传统技能,它们的生死存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让这些传统技能得以丢失或者中断。

一是还市场于农。 在一定范围内,按照市场规律,给农村传统技能一定的市场份额,能够让这些产品在市场经济机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还技术于农。 针对当前部分农村传统技能质量差、做工粗糙等问题,应当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托资金,不断加大农村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竞争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还人才于农。 鼓励那些有一定技术、有一定发展潜力、有一定头脑的人留在农村,为农村传统技能的发展保留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为发展新型的农村传统技能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是还优惠于农。 工作实践中,不同的地区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以往「非遗」工作的经验,加大研究还优惠于农相关工作的研究,在农村技术人员的保留、培养、激励、资金等相关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为进一步做好农村技术人员的使用、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不得不承认,许许多多的农村传统技能正在消失这一事实是真实存在的。社会的发展不断前进,面对滚滚前进的历史大潮,我们不进则退,保守则废。作为代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有义务肩负起这些技术的发扬光大的极责任,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