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除了回到农村,再也看不到穿木屐的人!传承或者很快中断

2024-06-24三农

周末回到乡下趁圩(外地好像叫赶集)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年近七十头发花白的老人在卖木屐。木屐是是用花心木、松木、桉木或者桐木制作的。再配上橡胶当鞋耳。然后用小钉子从边缘订好就可以穿了。在我们那,这算是就地取材,相当很正常。只不过,这木屐生意并不好做,我特意观察了好半天,才有一个老人过来买走了两双,一双三块钱。

木屐

看着眼前的木屐,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穿的木屐,那是因为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根本买不起鞋子!家里人都是用自家砍伐的花心木锯出来鞋子的模样,然后用手工刨不断刨平整,然后用三角挫打磨光滑,最后剪一块废弃的单车外胎磨平用火烫一会再拉直,松开瞬间就会弯曲,最后用钉子订上就是一双精美崭新的木屐。

那时候在我的老家,不管春夏秋冬都会穿木屐,哪怕冬天也不算是太冷。只要穿上一双袜子再穿木屐多冷的天气都可以熬过去。一方面是因为做木屐比较简单而且耐穿。穿坏了也不可惜大不了重新做一双。另一方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那时候太穷,买不起塑料鞋。更别提其它什么款式了!

家乡的山比较多,到处长满了茂盛的大树,有花心木,松木,桉木,桐木等等,每个山岭或者私人土地都种了很多树木。为的就是盖房子的时候使用。那时候修建泥砖房都会用很多木材。还有些人开始建水泥楼房也要用很多木材。所以家家户户都种了很多树木,可以说木材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些木材锯下来后用池塘的水泡上一年耐用韧性十足,至于为什么我至今不懂!只知道父亲每次锯回来的树木逗放在自家池塘泡上一年再捞上来晒干使用。据说特别耐用。这些木材让人感觉它天生就是用来做木屐的。家乡的花心木和桉木做出来的木屐是最耐用的!

为什么旧时老家穿木屐的人那么多?自然是因为穷困,买不起布鞋、胶鞋,波鞋。现在老家的人穿木屐更多地成了一种习惯,或者是为了方便或者干净。家乡的泥路到处是石头或者坑坑洼洼的,上山干活也到处是倒刺,穿其他鞋子不耐脏也不耐磨,木屐只要在鞋底夺锯些纹路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穿坏了也不心疼,大不了随手一扔,锯些木头,再剪些塑胶或者废弃的牛皮再钉一双就是。

穿木屐也成了村里一些老人的专利,年轻人不是运动鞋就是皮鞋,再也没有人碰木屐了。家里大伯,一生俭省,每年水里搬出来的木材晒干第一件事就是做上一家的木屐,树木晒干他立马拿出珍藏箱底的锯子换上新的锯条,拿出他那用了几十年的刨子和锉刀。他开始将树木一段段分开,再用锯子分成一片片。于是开始用铅笔画出尺寸和脚的大小,接着用刨子不断刨平整到最后再用锉刀磨平。如果镇上有砂纸还会买两片砂纸回来再次打磨光滑。再剪上塑胶钉装好就行了。他一做就是十几双,一年四季基本除了下田地就是穿木屐。

大伯除了种地,种果树就是放牛,每天赶着七八头黄牛在山间游荡,出村到山上到处都是硌脚的石子和长满倒刺的植物,自然很费鞋,穿木屐就不用心疼鞋了。我小时候经常看见大伯做木屐,也尝试过自己做木屐,但总是没有耐心刨到平整磨到光滑。

做了一辈子木屐,大伯做木屐的手艺精湛,主要是沉住气耐心一点点刨去多余的木片,再不断打磨去多余的木糠,直到木屐该光滑透亮的地方光滑透亮,该增加摩擦的地方增加摩擦,看似简单的一双木屐却包涵很多学问。

大伯说得没错,包括我的父母在内,很多乡亲慢慢都出城里打工了。年轻一辈的基本也就过年才会回来。大冷天的个个都穿布鞋皮鞋等等五花八门的鞋子。就连我年纪大了也要穿一双布鞋才行。慢慢地就没有人再穿木屐了!我也只是闲得慌才每年做这么多。你看看你们都不穿回来堆在那里还全新的,搽去灰尘就可以用。

大伯现在放牛也是走的水泥路,现在路上再也没有石子硌脚。前几年国家搞「三清三拆」早已经把山路河边修整得平平整整,这两年还做成了水泥路。木屐真的再无用武之地。

看到村里人去干活,听到哒哒哒的响声,那一不用猜了,往往都会会心一笑,说一句:「你大伯的木屐」。

村里穿木屐的人越来越少了,大伯也老了,也放不了几年的牛了,就算以后在家颐养天年。我想大伯还是会每年做一批木屐。用他自己的话说,穿木屐脚舒坦,几十年了早习惯。穿其它鞋子会感觉到别扭!

穿木屐的人越来越少了,大伯可能是十里八乡最后一个穿木屐的人?大伯送给我那几双我也只是带回来放在柜子藏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