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乡愁何以寄放 乡村何以振兴

2024-07-25三农

乡愁何以寄放 乡村何以振兴

——来自四川省泸定县岚安乡的蹲点观察

千万年前,地球板块运动中,横断山脉诞生,大渡河奔涌。

千百年间,难以计数的商队和马帮,走过四川、云南和西藏,走出茶马古道。

大渡河与茶马古道,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交汇,催生出一个曾兴盛数百年的商贾重地。今名,岚安。

岚安,繁盛过,也衰落过。

时代变迁,出行方式的改变让岚安失去茶马古道要衢的优势,一度沦为鲜为人知的「孤绝之地」。

时代变迁,曾经的「孤绝之地」,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依托雪山、云海、藏寨及贵琼文化等独特资源,迎来复兴新机遇。

近3年 ,面积仅57.96平方公里的岚安,吸引了来自广东、新疆、云南等地的39位「新村民」,投资超2000万元,在此修民宿、建书屋、开餐厅,安家兴业。

雪山环绕的岚安 (黄永邦 摄)

「新村民」携手「老村民」,在山乡里调制着「乡愁」「诗意」与「梦想」,将乡村振兴的画卷绘在青山绿水间,悠然步入新时代的「桃花源」。

「岚安已从昔日的农业发展为主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民收入来源更广,民宿客栈随处可见。」岚安乡党委书记黄兵说,如今的岚安,酒吧、咖啡馆、图书馆等从无到有,变得「文艺」「洋气」。

岚安,何以成为人们寄放乡愁与人生的「归处」?岚安,何以走出「绿」意盎然、文「彩」飞扬、产业「新」盛的乡村振兴之路?带着这些疑问,川经瞭望记者一行,走进岚安,一探究竟。

人兴则业兴

岚安成为「归处」,是从「归人」的故事开始的。

家在岚安的「85后」王健爽,2019年从城市回到乡里,开始创业。在惠农政策支持下,他以较低利息从银行贷款,建了乡里第一家民宿「辛巴五普」。近年,「寻山觅野」的人越来越多,民宿生意越来越好,不到3年,王健爽就还清了100万元贷款。

「旺季房间不够,客人常陪我睡客厅。」王健爽说,今年,他又投入30万元,将民宿房间增加到8间。

如果王健爽的回归,是「归雁」振兴家乡的开始,那么「老机」、肖榕等「新村民」的奔赴,则是岚安复兴的关键。

对于有20余年民宿经营经验的「老机」及其妻田茂来说,岚安是民宿选址的绝佳地。虽「藏」于深山,但岚安离成都仅3小时车程。「这里平均海拔2280米,四季分明,7座雪山巍峨连绵,且都能近距离观赏,这在整个川西地区,都很难找。此外,岚安97%的村民为藏族,还有茶马古道、贵琼文化等特色资源,民族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田茂已经爱上岚安、常住岚安,一旦离开两三天,就归心似箭。

岚安的民宿里,游客正在聚会(田茂 摄)

「老机」夫妻的民宿「归山牧云」,投资400多万元,是岚安第一家「新村民」开的民宿。「从4月梨花开,到暑假,几乎每天满房,平时周末入住率也有七八成。」田茂说。

游客小瑜说,「岚安隐在山间,掩在云里,就像藏于‘世外’,住在这里,心会安、会静。」

在岚安,「大手笔」投资的「新村民」,还有田茂的好朋友肖榕。

「我来这里,挣钱不是首要目的,生活才是。如果钱不够花,我可以再‘出山’挣钱补贴民宿。」肖榕笑得洒脱,她曾在新东方担任高管,也有在云南主理民宿的成熟经验。「在岚安,我可以种菜、烹饪、观山,有生活,也有诗意。我的未来规划与岚安紧密相连。」

游客在岚安徒步途中留影(王健爽 摄)

在岚安,「新村民」纷至沓来,也带来了徒步、研学等新业态。

「老机」的朋友深蓝,来自新疆,是徒步、绘画爱好者,在岚安已住了700多天。她在朋友圈记录着日常:晨起看日照金山,夜观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山溪鲵……

「我以前是做自然研学的,很多朋友是拍雪山、植物、鸟类的专业摄影师,岚安生态环境优越,吸引了他们前来拍摄。」深蓝说,岚安还有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遗址,红色研学也有基础。

「到岚安研学很有意思,民宿老板、村民给我们当‘向导’,带我们徒步,看到过珍稀动植物,还跳了锅庄,学了刺绣。」来自成都的大学生小万刚结束岚安研学,就忍不住在朋友圈分享。

在「老机」夫妇、肖榕、深蓝等「新村民」的影响下,扎根岚安的「宝藏村民」越来越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岚安的39位‘新村民’,自带资源,有想法,懂营销,提了不少发展新思路,比如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花卉等产业。」黄兵说,「老村民」回归,「新村民」到来,让岚安成为人才「汇聚地」、兴业「新归处」。

业兴则村兴

岚安产业之兴,是从村里闲置老房的故事开始的。

「新村民」从「老村民」手中租下老房,每年租金不超过5000元,最长可租20年。

租到房的「新村民」,会在保留老房原风格的前提下重新装修,让老房获得「重生」。

「石头房是岚安特色。我家民宿就是在保留了老房石头墙和主梁的基础上改造的。」王健爽说,岚安修民宿不是简单拆旧建新,而是修旧如故,再融入现代设计,让老房有「新样」。

岚安的民宿(王建 摄)

「95后」余美佳,是岚安最年轻的「新村民」,她因旅游邂逅岚安,从上海的大学毕业后,便和男友一起,到岚安租了栋老房,签了15年合同,开了一家咖啡酒馆。

「我们没有改动房子结构,只进行了简单装修。店刚开时,村里有几个婆婆,常来坐秋千、喝咖啡、吃甜点,她们说,想知道上海生活什么样。」青空流云,阳光烈烈,余美佳站在小院里,用采自山野的染料练习扎染。她翻转着染好的浅黄布包自信地说,等练熟就开扎染课,丰富经营项目。

老房出租,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带活了「老村民」的思路。

「我家也有老房,以前我在田茂的民宿打工,就想把自家老房也打造成民宿。田茂夫妻很支持,还免费帮我做民宿设计。现在,岚安已有4家民宿、3家烧烤店、1家柴火鸡店,都是‘老村民’自己当老板。」岚安「老村民」高德凤聊起她的「致富史」,眼里闪着光。

岚安的老房(刘婕 摄)

「去年,我们村‘老村民’帮‘新村民’修房子,挣了170多万元工钱。」岚安乡脚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权松说,民宿兴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岚安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新村民’,同样吸引游客,生态资源还可转化成生态产品,比如特色食宿、目的地婚礼等,产生更多价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李晓燕长期研究农业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她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岚安需要做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也是热爱自然的深蓝认为岚安该走的路。她说,「我在山间河谷转悠时,会捡散落的垃圾,还带着徒步的朋友和‘新老村民’一起捡,开展‘洁净山野’行动。」

「新村民」对岚安的爱护,让黄兵很感动。

「除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还要保护好营商环境。听说,以前有些地方把来投资的‘老板’当‘唐僧肉’,很多人都想‘啃’一口,这在岚安是不允许的。」黄兵说,「岚安近期成立了旅游发展协会,乡干部也加入了协会,但我们不当管理者,只做服务员。」

在岚安,记者看到,「新老村民」共护共建岚安,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消费业态,让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在乡村同频共进,实现了业兴带村兴。

村兴则国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黄兵说,作为中国万千乡镇之一,岚安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岚安4个村,已有「一村一画像」:昂乌村拟建成徒步旅游度假村,脚乌村拟建成乌托邦艺术村,昂州村拟建成云端古寨游客接待村,乌坭岗村拟建成高山户外观景营地。

岚安茶马古道风景(王建 摄)

蓝图如何落地?「首先要升级已显吃力的水电系统。」岚安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晓红说,引水、改电、扩路,都是岚安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岚安才能给更多「新老村民」兴业的信心。

「我们已制定升级方案,解决岚安供电紧张的问题,并且已得到同意施工的批复。」国网甘孜泸定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马越说,预计今年可以完工。

张晓红说,「岚安供水管网的升级预计也是今年完成。此外,进出岚安的路也会扩建。以后,坐大巴车来的游客就不用在县城换小车上山了。」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健乡村振兴的「骨架」,那么资金投入,则是丰盈乡村振兴的「血肉」。

去年,四川共投入各级衔接资金超310亿元,居全国首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据泸定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康霞介绍,在「泸定县2024年第一批中央、省级、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岚安获得1000万元,正逐步投入建设和美乡村、改扩建灌溉渠和发展农特产。

「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保障,还要有文化铸魂。」李晓燕说,岚安需结合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商品和消费场景,让经济更有活力,让文化更好传承。

行走岚安,记者看到,很多「新村民」和游客入乡随俗,穿着有岚安刺绣的衣服,十分吸睛。

「岚安刺绣已有1300多年历史,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点是色彩搭配素雅。」年满80岁的岚安刺绣非遗传承人张良珍介绍道,岚安民俗文化统称贵琼文化。目前保留比较完整的贵琼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刺绣、锅庄、建筑、服饰、语言等方面。

岚安绣娘(王建 摄)

张良珍的老伴黄能贵,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岚安锅庄的代表性传承人。40多年前,他在岚安组织了20多人的演出队,深入甘孜州各地演出,并搜集素材,整理、改编了【岚安锅庄】,让这一文化遗产得以成型。

「我12岁到泸定参加锅庄比赛,得了二等奖。」回忆起荣誉,78岁的黄能贵声音不禁高了起来。

与文化瑰宝相伴一生,张良珍有自豪,也难掩担忧。「以前,学刺绣是岚安女‘必修课’,但现在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要让岚安的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就需要岚安结合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比如让游客动手体验岚安刺绣,带走自己的绣品;围绕雪山,推出‘雪山刨冰’等特色美食;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产品,让身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如临其境。」李晓燕建议。

说起乡村文化振兴,来自河北的「新村民」苏成功很有想法。在岚安,他除了卖咖啡,还投入30万元建了岚安第一家公益图书馆,现有图书上万册。

「我还想在四川再建3家乡村图书馆。」苏成功说,希望能用知识助推乡村振兴,用书本点亮乡村孩子未来。

「岚安正在探索的是一条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切口,将人才、文化、生态与产业一体推进的振兴之路。」李晓燕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近5亿人,超过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她很高兴岚安的路越走越宽。

今日岚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盛得住乡愁,留得住梦想。

今日岚安,人兴、业兴、村兴,「新老村民」安居乐业,振兴图景渐行渐近。

山乡多一分振兴,祖国多一方长兴。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杜静 刘婕 胡敏 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