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长期牛市,但目前不会是快速跨入大台阶的行情|一周大V热观点

2024-10-26三农

#市场点金#

化债资金补缺口,哪些行业将收益?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对于城投市场,短期而言仍需关注增量的稳增长政策对于信用市场的冲击情况, 建议关注短端化债重点省份城投债的配置价值 。对于负债端较稳定的机构而言,可适当拉长久期至2-3年,关注中部资质区县级城投债的配置价值。此外,当前海外城投美元债、点心债等品种与境内债利差仍处较高水平,可积极关注海外城投债的配置价值。对于非城投板块信用债,可关注重点省份3Y左右的大型城农商行与地方AMC存量债的配置价值。产业债方面,可关注公司业务与地方政府往来较为密切,建筑工程、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地方国企短端1-2Y存量债的配置价值。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长期牛市

邱晓华 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没有太意外的国际黑天鹅事件或国内自然灾害, 个人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是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牛市。 过去的高点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很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点被突破。但目前的阶段可能还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行情,不会是一个快速跨入大台阶的行情。未来的终点我们可以看得很高,但这个过程不要太快,因为太快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普通投资者。

在资本市场方面,新的股民主要是90后和00后,他们是增量的主力军,但也可能是市场不顺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在最高位进入市场,导致出现了一些调整,可能目前亏损了30%到40%。市场变化太大,前期整体性修复行情过于疯狂,节奏太快,导致市场受到影响。舆论和政策都开始受到影响,出现一些变化。舆论的争吵可能影响到市场信心和预期,政策部门可能也会采取措施来降温。

第一轮行情是由资本市场中国资产价格严重缩水造成的修复需求,正好赶上美元降息,为中国资产提供了修复的契机。目前,修复行情大致接近合理水平,但价值还没有完全到位。如果美元利率能进一步下调,修复行情将进一步显现。

#地产洞察#

中国的土地供应由地方政府主导,是高度碎片化的,而劳动力市场越来越统一,人口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市场的扭曲和资源配置的低效。

地方政府的债务大多以土地的价值和潜在收益为抵押,但潜在的债务风险又需要中央政府兜底或承担相当的救助义务,形成道德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有意识地增加土地供应的弹性,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情况适时增加或减少土地供应,将土地和当下房价监管机制更紧密地联动起来。

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配额交易市场,就像碳配额和电力交易一样,由各地区自愿相互交易自己的年度土地配额,实现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定价和全国统一配置;在必要时,也可以由中央政府追加和拍卖部分土地配额,以稳定土地市场。

例如单位土地配额在西部地区的经济价值也许是一万元;在沿海地区也许是十万元。配额在两个地区之间进行交易,西部可以获得超过一万元的经济收益;沿海地区也同时收获了更高的经济价值,形成互利共赢。

三是将卖地收入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用于调节地区之间的财力平衡、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解决包括保障性住房在内的其他民生目标。

#宏观慧眼#

后续财政政策或持续加大养老、育儿等社会保障类 支出力度

赵伟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

化解债务风险背景下,本轮增量政策资金来源或较「四万亿」计划有明显区别。 近年,地方债务付息压力明显增量,专项债尤为明显。较大的债务压力,一方面使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或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或掣肘增量政策落地效果。因此,近期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增量政策中,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为首要政策,且后续大规模增量资金的加码可能主要来源于中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结构明显变化,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重心或相较‘四万亿’计划有所改变。当前我国人口陷入负增长,城镇化速度亦放缓,传统基建投资可能难以再度成为财政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工具。参考日本财政支出经验,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率下滑,后续财政政策或持续加大养老、育儿等社会保障类支出力度。

需要有更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我们需要有更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的广义支出不应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作为分和名义 GDP 的增速,即全社会的名义支出。

货币政策方面,最基本的原则是迅速、显著地降低实际利率。

房地产方面,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仍然面临现金流极度困难,收入和支出无法匹配的状况。因此,当前需要稳定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使其能够实现正常的融资活动。

经济学诺奖得主:AI的危害

张晓泉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Irwin and Joan Jacobs讲席教授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Daron Acemoglu的研究指出,AI技术若不受监管,可能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负面影响,如破坏竞争、加剧不平等和威胁民主。他提出通过监管和政策引导AI研究,以确保技术发展造福社会。

Acemoglu还探讨了AI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认为其效果取决于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生产率提升,预测A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有限。他强调技术进步应通过正确选择实现共同繁荣,而非加剧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