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新闻】
一大早,山中的水雾还未褪去。陶月星已经和父亲陶舍龙扛上采蜜工具,进入深山采集蜂蜜了。经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后,陶月星和父亲到达了第一个蜂桶,两人点燃艾草,用轻烟把蜜蜂熏到桶的另一头,便露出了白色的蜂巢,两人用铲子把蜂巢连同蜂蜜铲进容器中,待回家经过捣碎、过滤、装瓶后就可以出售了。
今年75岁的陶舍龙有着50多年的养蜂经历,至今仍沿用最古老的方法养蜂酿蜜。陶舍龙介绍,野生土蜂酿蜜周期长,一年只能割蜜1到2次,经过反复酿制,浓度和营养价值都非常高。如今,陶舍龙的儿子陶月星也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开启了第四代古法养蜂。「我们家是祖传养蜂的,四代人加起来的养蜂经历已经超过了100年。采集蜂蜜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蜂桶一般都放在悬崖峭壁上,一个不小心就会有掉下山的风险,对养蜂人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陶舍龙说。
据了解,陶月星和父亲一共在深山之中放置了600多个蜂桶,每个蜂桶都能够取出七八斤蜂蜜。由于野生养殖不易,父子俩所售的蜂蜜是150元一斤。虽略高于市场价格,但还是供不应求。
在武义县新宅镇茶坑村,像陶月星父子这样古法养殖蜜蜂的人还有很多,但很多村民由于经验不足,经常只能靠天吃饭。作为拥有四代养蜂经验的陶月星父子俩便将自身的养蜂经验和村民们共享,全村坚持古法养蜂。蜂蜜养成了,但如何销售也成了难题。茶坑村距离武义县城五十多公里,海拔高,土地贫瘠,茶叶和蜂蜜是这个村村民的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但由于位置偏远,许多土蜂蜜一度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为了让深山蜂蜜走出去,父子俩申请成立了武义县茶坑舍龙蜂蜜专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将采集的土蜂蜜统一包装,带到县城销售,如今,已有十几户村民加入蜂蜜合作社,一年两季的蜂蜜采集能够为村集体增加五十余万元的收入。
「现在我们村文旅这块发展得挺好的,有很多上海、杭州的顾客过来购买我们的蜂蜜。所以我接下来也在考虑开设一些古法取蜜的游玩项目,不仅能延伸申蜂蜜产业链,还可以让大家认识我们的蜂蜜,让村集体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陶月星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