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长江再不保护,中国人将无鱼可吃,为何只禁捕10年,能不能长点?

2024-07-03三农

导语

最近,国家对禁捕10年的长江禁捕政策做了松绑,让相关渔民再次可以进入江中捕鱼。

对此,有一些人表示这个禁捕时间太短,长江中鱼儿恢复时期还没有到,禁捕设立明显不能保护好鱼儿。

当然,也有人认为,禁捕时间已经够长了,鱼儿们肯定早就会好起来了。

然而,真正应该为难的不是这个禁捕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的问题,而是为什么长江再不保护,中国人将无鱼可吃?

又是如何禁捕出现的?

这么一场保护行动,有着哪些幕后推动力?

更是为了保护长江鱼种,被禁的渔民生活是怎样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解释。

为何长江再不保护,中国人将无鱼可吃?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从长江鱼群辐射到生态平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捕捞强度」开始。

所谓「捕捞强度」,是用来衡量渔民利用渔业资源的指标。

简单来说,所谓「捕捞强度」就是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用于捕捞渔业资源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以及用于开展渔业活动的水域面积等。

那么,「捕捞强度」高和低又代表什么?

反映渔业资源的利用水平,捕捞强度大,就代表在一定时间和面积上,对渔业资源进行过多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反着来说,捕捞强度小就代表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面积上,对渔业资源进行较小的开发和利用,也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较小。

而我国在渔业方面,就对不同的渔业资源,对不同的渔业区,制定了相对应的「捕捞强度」标准来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

对于长江这样内陆水域,更是存在着严格的「捕捞强度」上限。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物种都会相互划分出一个活动范围,这个活动范围,不能简单地用一个距离来进行估算,更应该从渔业资源的生产速率以及生长速率进行估算。

假如,渔民的捕捞强度大于渔业资源的生产速率,那么就会导致本来已经生活的很紧张的渔业资源受到更大范围的掠夺。

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渔业资源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最终渔民的生活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所以说,当渔民的「捕捞强度」大于渔业资源的生长速率,就会导致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从而造成渔民没有资源可开发的局面。

我们知道,长江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鱼类,但是其中最遭受重创的就是国宝级鱼种白鲟和中华鲟。

这也是长江鱼群的代表性,那么长江的「捕捞强度」就以白鲟和中华鲟为例,来进行计算。

中华鲟是生长非常缓慢的鱼种,在通常情况下,一条中华鲟要到45岁的时候,才能够长到60公斤的样子,同时还要「受难」10多年,才能长到100克重。

因此,若是按照中华鲟的生长速率来计算的话,那么渔民在15年就只能捕到一条100克的中华鲟。

而且,搞渔业生产的,不仅仅是我国的渔民,还有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渔民。

因此,更多的是映射出,我国渔民的「捕捞强度」是显著的超过「生长速率」。

到了2000年的时候,中华鲟已经是濒临灭绝的边缘了。

为了保护中华鲟,国家于1983年10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华鲟保护暂行条例】。

1984年,其进一步完善,将中华鲟和白鲟都列入到了濒临灭绝动物名单中。

10年后的禁捕,国家考虑这样就足够了吗?

在这之后,国家在中华鲟问题上,采取了多管齐下的行动。

首先,国家禁止了长江中的一切捕捞行为,这也使得长江上下游各级渔政机构,都进行了整改和加强了巡逻监管力度。

其次,为了培育中华鲟幼鱼,还专门成立了两处中华鲟监测站在三峡、葛洲坝等地搭建了养鱼场,对一些中华鲟幼鱼进行捕获,然后在这些养鱼场进行人工喂养。

再者,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保育研究,同时也是在为中华鲟保育当中,为白鲟和斑鱼等其他鱼种的保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对于「禁捕10年,能不能再长点」的问题,似乎要从10年中华鲟绝种的消息来说,这个禁捕时间「短」。

尽管中华鲟作为一种国宝级的鱼种,其生长速率确实是非常的慢。

但是,自从白鲟于2002年11月下旬,被渔民在长江上成功捕获一条209公斤重的白鲟鱼之后,长江再次出现了白鲟的消息。

不仅是白鲟,就连中华鲟也是在国家对长江中的执法不断的加强下,渐渐的回到了江中生存。

这背后,是国家对长江的重视,但是原本以为国家会一直将这种严格的「捕捞强度」政策持续下去,却没想到是在2002年对这一政策进行了松绑。

这其实背后也有它的考虑,因为禁捕10年的时间,就已经让长江中的鱼种得到了恢复,这也符合自然界中生物物种恢复生态平衡的道理。

但是禁捕时间一长,渔民的生活状态却不好,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通过捕鱼来维持生计的,长江中不能捕鱼,对他们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

所以国家就对「禁捕10年」这一政策进行了松绑,再加上白鲟重新出现的消息,所以国家就对长江中「禁捕10年」的政策进行了松绑。

怎么禁?

那么,国家「禁捕10年」这一政策是如何来执行的呢?

在2002年的时候,国家就对这一政策进行了松绑,此前,国家对渔业资源勘测过渔场的情况。

在勘测过程中,长江中白鲟的数量就已经被人们所关注,每年都有人对这些做过统计。

但是却不容忽视,要想达到「禁捕10年」的政策,就不能只是依靠统计数量、上报上来就可以了。

所以国家就在2002年对长江中的「鱼灾」进行了人工增殖,随着活着的鱼种不断的增加,对「禁捕10年」的政策,也就显得无力。

所以自此以后,国家就对「鱼灾」进行了列为重点进行保护,这其中就包括白鲟等其他的鱼种。

对它们的研究,以及各种先进的养种方法的探索,让长江中的鱼种种群数量不断的增加。

结语

有人说,国家对白鲟进行人工增殖,是「禁捕10年,今年最肥」。

但是少不了这些都是国家对渔民的一种补贴,毕竟渔民没有生源之后,对他们来说生活将变得非常的困难。

所以这些人工增殖的白鲟,都会

根据渔民的捕鱼情况,将一些钱打到渔民的卡上,这也是国家对渔民的一种关怀。

只要渔民能够遵守国家的渔业条例,那么国家也是会对他们给与一定的帮助的。

所以当渔民在2012年捕捞到的白鲟和中华鲟等其他国家保护动物的时候,国家就对他们进行了进行了处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完全依靠国家,还需要人人来共同的努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