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小学校尖子,昔日学霸能有几个登顶985?老师的回答很现实

2024-02-21教育
教育的耕耘是一个漫长而细腻的过程,虽然各个成长阶段的教学手段各异,但孩子们的本质与潜能往往不易被外界轻易塑造,特别是「三岁定八十」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植已久。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透过孩子的早期行为就可以准确预判他们未来的成就高度。在小学阶段,一些孩子便因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这些在小学时期成绩傲人的学生,成为了家长们眼中羡慕不已的「模范生」。不过,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这其中又有多少孩子能够在日后成功跻身985高等学府呢?教师们给出的答案颇具现实主义色彩。


有些家长察觉到,原本在小学调皮捣蛋、不受约束的孩子,到了初中阶段,成绩往往会大幅度滑坡,经历中考分流后,他们多数会选择职业高中,毕业后多数投身生产线工作。相对的,那些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展露头角的优等生,在进入中学后,学业发展势头迅猛,大部分都能考入理想大学,并在毕业后成功进入待遇优渥且地位崇高的职场领域。无数家长心怀期待,希望自家孩子能在学业上取得佳绩,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最近,笔者回到家乡,有机会与曾经的小学班主任展开了一场深入交谈。


【令人失望的结果】回忆起过去的班级成员,班主任提出了一个引发深思的问题:当年那些在学业上堪称翘楚的「学霸」,其实并非人人都能顺利进入名牌大学。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的郑同学,数学屡获满分,备受教师宠爱,他初中时进入了市区最好的私立学校,中考更是成功进入省重点高中就读。可是,当他步入高中生涯不满一年,虽迅速晋升至快班前列,排名一度位列前30,但之后的表现却逐步下滑,最后只考入一所极为普通的本科大学。


老师坦诚表示:「当初我对几位寄予极高期望的同学跟踪了解后发现,其中竟有一半未曾成功考入一本大学,而能够迈入985、211这类顶尖学府的比例更是低于三成。这种情况并非某届学生的特例,而是几乎每一届毕业生都要面临的现实。」这种结果无疑会让许多家长倍感失望,毕竟在当前重视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中,学习成绩常常被当作衡量学生素质的绝对标尺。所以,许多家长理所当然地认定,只要孩子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便意味着他们必将轻松考入重点高中,甚至名牌大学,似乎一切都将是顺遂自然的过程。


【学习是一场持久战】仅凭借小学阶段的成绩就断言学生的未来发展,实乃缺乏理性分析的做法。小学时期的成绩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大,很难分辨谁才是真正具备智慧与有效学习策略的学生,而在成绩落后的学生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又各自不同。学习宛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率先出发的选手未必能笑到最后。再者,小学与中学的学习模式存在着显著差别。与此同时,考试形式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对的考试内容通常围绕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的知识点,学生主要依赖重复学习来掌握知识点,这个阶段的考试更像是对学生记忆力和执行力的一种测试。这一时期恰好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窗口。在小学阶段被誉为「学霸」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类则是遵循既定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中学阶段直观重要】随着进入中学阶段,考试的标准愈发严苛,除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还注重他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时,学生间的差距就会显现出来。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会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而缺乏这一习惯的学生则可能仍沿袭旧有的学习模式,由此导致成绩无法得到显著提高。有一些学生,原先在初中阶段适应良好,学术能力出众,但在高中阶段却选择性地降低自我要求,甘于平凡。这些曾在过去被视为「学霸」的孩子,他们的成就感往往建立在名列前茅的基础上。然而,当他们步入高手如云的高中环境,即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可能只能停留在中等层次。


【作者有话说】初次直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残酷现实,可能会给某些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陷入深深的焦虑,反而影响了学业进展。因此,本文作者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家长发出警示:教育的核心应立足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现阶段,过于强调孩子的刻苦拼搏,或者单一强调「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或许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