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别小看孩子的能力,和孩子一起从小学学哲思

2024-10-16教育

不要小看孩子本身的哲思能力,我就曾被我家娃的哲思回答所震惊。

国庆回来,我家的小白猫跑出去就一直没回来,于是我问芮丫头,「要是小白以后都不回来了怎么办呢?」

芮丫头说:「习惯就好了。」

我问她「你是不喜欢小白了吗?」

芮丫头说:「我没有不喜欢小白,我是说习惯了就好了。」

听了芮丫头的回答,我直感叹「绝了!」。

知道小白跑出去后,她没有跟我一哭二闹的逼着我去满足她喜欢的事情。

当喜欢的东西丢失了,她也没有哭闹和执念着必须得到或再次拥有。

对于失去心爱之物,她可以继续保持正常的生活,选择接纳,选择包容。

想必未来遇到这种放不下、得不到、舍不得的情景,我也不必太担心她会被情所困,因情所伤了。

至少在「小白丢了」这件事情上,她思考的很理智,很是坦荡和洒脱。

说起哲思这件事,原本只是我自己喜欢看这类的书,从一个故事里看出背后的意思,这让我看来是读书的终极收获。

如今我想带着孩子一起探讨,你猜为什么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呢?

因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我娃上小学三年级,语文考试阅读理解全军覆没,问起其他孩子家长,同样是阅读理解这里扣分特别多,尤其是最后一道题,这篇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

看起来是开放性的送分题,可是却让人不知如何得分。

其实每个孩子本身有一种特殊的才能,就是向世界提问,会提问,会惊叹,会思索,会分析,这份能力统称为:哲思。

可是在应试教育之下,这份独有的天赋被隐藏起来了。

早在晋代,陆云曾提到「哲思惟文」,即要通过哲学的思考方式来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看了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的【和孩子一起哲思】这本书后,我更是肯定,小学生开始学哲思,刚好!

译者张香筠将【和孩子一起哲思】这本书翻译的特别流畅,翻开书看,我根本感觉不到这是外国人写的书。

作者弗雷德里克提倡到:孩子用不着去背概念,可以学着依照规则辩论,培养批判精神,去感知,并且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而不是通过某种信仰或人云亦云,来形成个人的观点。

弗雷德里克为我们提供了哲思课要怎么开展以及谈论怎样的主题。

在课程设置上,他有10项建议。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有点儿像职场教练的内容,当然,作为课程而非一对一,那么还要注意每一个孩子的参与度,让孩子多去说自己的观点,以孩子的回答思路引导讨论,让不爱说话的孩子发言,并且时不时地要总结一下大家的发言并记录。

哲学班究竟可以讨论些什么内容呢?

比如幸福、情绪、爱、朋友、暴力、生死、成功等等。

不要小看孩子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可能比你想的还富有深意。

就比如他们会说:

10岁孩子:

快乐,是我想要拥有的东西。

幸福,是跟别人分享的快乐。

9岁孩子:

幸福是来经历的,高兴是来感觉的。

10岁孩子:

朋友和伙伴不一样。伙伴就是天天在一起玩的。朋友呢,就是什么都可以讲,你需要的时候他就陪着你,支持你。

7岁孩子:

即便别人不尊重你,你也要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想尊重你。因为如果他得到尊重,就会很高兴,就会也学着尊重。

岁孩子:

我热爱生活,人要是快乐就不想伤害别人。犯罪分子想杀人,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不爱生活,他们不幸福。

书中除了有相关的课程教案记录,还有参考资料和书籍的推荐,相比起读书写字,哲思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