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呼吁 每一位 父母 在 教育孩子过程中所说 的 每一句话 都 应经过思考 ,因为根据对 全球儿童调查数据 显示, 80%经历过父母语言暴力 的 孩子或多或少 出现了 心理扭曲 , 超过90% 的 孩子 会 因父母一句话陷入「镜中我效应」 , 性格、三观大受影响 ,甚至 长达一生 !
「没错, 我就是不行 , 我就是蠢货 」,明明只是 批评 了 忘记在试卷上写名字 的小聪, 提醒 他「 下次不要忘记 」,然而 孩子 却如此 直白 的 否定自己 ,令身为 2年级班主任 的 黄老师深感惊讶 。要知道, 小聪平时成绩 基本都能 在全班前3名内 。
所以,黄老师连忙 安慰他 :「小聪, 老师知道你只是这次忘记写名字 而已, 答题并没有问题 ,下次咱们记住就好!」然而,小聪还是 十分消极 并 恳求 她:「黄老师,你 可不可以不要将这件事告诉我爸妈 ?不然我 肯定又被骂 了!」
看着 孩子 有些 惶恐 的模样,丝毫 不见成绩名列前茅的自信状态 ,黄老师 耐心询问 后才知道,原来他 每天 基本都 活在被父母「打击」 的 状态 。如他若是 考试得了第1名 ,父母就会跟他说「你 这次虽然考了第1 ,但 也只是题目简单 而已」。若他 只是考了第2名 ,父母则会 严肃批评 他「你 怎么只考了第2,太笨了 」、「 我们对你感到失望 」。
还有 日常生活 中,他 想与小伙伴们出门玩耍 , 妈妈 一般会回他「 不行,太阳太大,你会中暑 」、「 太冷了,你会感冒 」。当他 想爬高 时, 爸爸 也会 第一时间 说「 你不能爬,太危险 」、「 你这么笨手笨脚,肯定摔下来 」等。
听了小聪的诉说, 黄老师 当即 决定抽时间与他的爸妈进行沟通 。毕竟,不管是 教育界 还是 儿童心理学界 ,有 3句话 是 公认 且 常见于父母教导 的 孩子心理「毒药」, 其中便包括 不断否定孩子 的话语。
有3句话,父母千万别对孩子说
育儿圈公认的一流父母们(也就是教育孩子比较出色的),一致认为,三流父母(经常责备孩子、教育不上心的父母)经常跟孩子说下面的三句话,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希望你一句也没说过。
第一句话:「你不行」
孩子做什么 都会得到 父母 的一句 「你不行」 ,就像大家都批评男星 杨烁 在 【一起出发吧】节目 里, 对儿子杨雨辰处处「挑刺」 的举动。哪怕只是 普通的走路 ,都能 被他从路线、速度上大肆批评 。以致于明明 十分懂事聪明 的 孩子 , 变得胆怯 又 内向。
还有 孩子想做什么事业 都 被父母阻止「不可以」、「我们不同意」 。殊不知,就像 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 提出的 「白熊效应」 ,即 越是向实验者强调不要想象白熊的样子 ,他们 越是控制不住大脑进行联想 。
Tips: 父母越是强硬管束孩子不要做某些事情 , 孩子 也会 出于好奇、叛逆心理 等, 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 。
第二句:「你一定能做到」
在 腾讯育儿 联合 几个教育机构 对 上千名孩子们进行调查 后发现, 孩子 的 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家庭 , 超过70.2% 的 孩子 因 父母极大的期望感到「透不过气」 。
同时, 孩子们 都 表示 , 每一次父母对他们说 出 「加油」 、「 你一定能做到」 等看似 鼓励 的 话语 ,反而 让他们觉得 「 我做不到的话,爸妈就会失望 」、「 我不得不做到 」。
不难看出,虽说 父母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可以 增加 他们的 自信心 ,但若是 一直强调 ,很可能 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 。
第三句:「你快点」
【AERAwithKids】杂志 对 日本众多家庭进行调查 的结果显示,几乎 8成的父母每天 都 或多或少催促孩子 「 你快点」 ,如 早上催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餐 , 晚上催孩子写作业、洗澡、睡觉 等,似乎在 父母眼中 , 孩子 就是 「无催不行动」 的状态。
然而,这些 催促的过程 往往会 带有贬义话语 ,如「你 怎么这么磨蹭 」、「 没有我们催你 ,你 肯定做不了什么事 」等,这不仅会 增加孩子 的 心理负担 与 焦虑感 ,也会 让孩子不断否定自己 。同时, 习惯 了 任何事情 都 有父母催促 后, 孩子 也会 失去自我思考、安排 的 主动性 ,养成 事事依赖他人 的习惯。
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 认为:「 孩子出现 的 性格、能力缺点 ,都 源自童年时期的错误教育 。」而 心理学家马丁·泰彻 更是提出, 孩子 的 性格、为人处事 的 方式 等都 受到父母任何话语影响, 甚至可以 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父母在 教导孩子 时, 任何话语 都应 慎重开口 。
与孩子交流,一流父母的做法值得参考
心理专家王纪琼 在讲座中 与其他家长分享 了他的 亲子经历 ,如 儿子考了90分 ,很 忐忑 地问他:「爸爸, 我没考到100分 , 你会不会不高兴 ?」而他看着 前一刻还面带笑容 的 儿子 ,回道:「 爸爸看到你很高兴 , 爸爸也很高兴 。」
这个回答 无疑 让孩子明白 , 父母 并 不会只在乎 他 是否考得高分 ,而是 接纳他努力后 的 不理想成绩 , 尊重他的情绪 与 想法 ,如此才能让他 感受到自由 与 自身价值 , 不会感到太大压力 ,只要 坚定、勇敢 地 学习 , 付出自己 的 努力 , 任何结果 都 有意义 。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正如植物需要水分,孩子成长过程需要得到鼓励与肯定,但不包括敷衍或不正确的鼓励。」
正如 【正面管教】 一书里提到, 正确、有效 的 鼓励 应以 尊重 作为 前提 , 充分考虑孩子能力 情况下,提出 具体 的 鼓励 ,而 非单纯 的以 「加油」、「你可以」 作为鼓励的话语。
如「你 对待学习很细心、认真 ,所以我们都 相信你可以凭借这些优势战胜难题 」,即 肯定 了 孩子 的 优点 ,也 引导 他 以何种态度应对难题 。如此也能 避免 出现 对孩子的否定 ,如「 你虽然能力不足 ,但 爸爸妈妈还是相信你可以做到 」,这样的话语只会 加强孩子对自我 的 错误认知 与 否定 , 还没开始努力 就已经 产生「我不行」、「我能力不足」 的 观念 。
在 【向往的生活】节目 里, 宋丹丹 的 儿子巴图 原本是 想给妈妈煮几个水煮蛋 ,但因 对烧火并不熟悉 ,不仅 被烟熏 ,还 迟迟未能将鸡蛋煮好 。而 宋丹丹 虽 十分心疼儿子, 但 说出的话 却 充满 了 嘲讽 ,如「你 这鸡蛋是煮不好了 , 我还是不吃了 」、「就像 参加你小时候的家长会 , 没有一次是让我开心 的」等,令 巴图十分不快 。
当节目播出后, 许多网友 纷纷 吐槽 自己的 父母 也是这般 「刀子嘴豆腐心」 ,使 长期生活在语言攻击 的他们 哪怕成年 后,也 无法平复当时心灵受到的伤害 , 一想起 便 感到难过 。
可见, 父母与孩子相处 时, 正面表达对孩子 的 爱意 与 关心极为重要 。不仅 关乎亲子关系是否亲密 ,也能 避免孩子 无形中 受到「语言暴力」 , 内心缺乏安全感 之余,也一直感到 难过、郁闷 。
那么,到底怎么跟孩子沟通呢?一流父母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既能教育孩子,还能起到鼓励的作用,让他以后的行为,慢慢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到底怎么做呢?可以参考【非暴力沟通的父母话术】,这本书也是我的枕边育儿书,经常会拿出来翻看,每看一页,就能学到不少知识,得到不少感悟。
孩子常见的13种情绪问题,书中有明确话术建议,让家长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其实,我们家长有时候,很爱孩子,也很希望自己的教育方式,可以起到效果。但总是用错了劲儿,努力错了方向。明明是希望孩子能洗完澡早点睡觉,但脱口而出的是:「快点儿,现在去洗澡!」结果呢,孩子更抵触了,不想照着做,即使真的去了,也非常不乐意。
到底该怎么说呢?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情况,进行引导。比如在看动画片,可以说: 「等你看完这集动画片,就去洗澡,怎么样?」 或者在玩玩具,可以说: 「咱们再玩5分钟,就去洗澡,争取早点休息,让大脑好好歇一歇,怎么样?」 孩子都能很好的接受,并且照着做。
经常看这本书,让我明白,不做控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有利的。比如,我们认为孩子需要营养,让娃必须吃饭。
实际上却忽视了,孩子可能身体不舒服,或者正对其他事情感兴趣,并不想吃饭。这种控制型的父母,很难教出优秀的孩子!
在每一个章节,还有具体的方法,告诉家长,如何跟各种时期的孩子进行沟通。并且有思考题,让家长总结一下,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是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有方法有总结,还发愁教育不好孩子吗?
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每天都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些可能处理起来,不是那么应收。 可以借鉴这本书上的做法,让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和谐,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枕边育儿寄语 :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 认为:「 人类 的 心理、言行十分复杂 , 孩童时期 需要通过 观察、学习获得成长 。而 父母 的 言行 会在 潜移默化 中 影响孩子 。」也就是说,如果 父母对孩子说错话 , 负面影响超乎想象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