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人口警报拉响!二胎三胎政策遇冷,专家奇葩建议能破局?

2024-10-10教育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生活有点甜

引言:人口警报再度拉响,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二胎效果不佳,三胎少人响应,奇葩专家建议频出。这背后,既有我国人口漫长的历史变迁,也有现代年轻人面临的诸多困境。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严峻的人口形势?它不只是数字难题,更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深刻拷问。

人口警报再响:政策调整与现实困境

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人口数量在历史进程中历经多次起伏。

古代农耕社会,人口是发展的基石,从西汉元始二年的5950多万人,到西晋的1600多万,再到明朝永乐时的6660多万人,清朝顺治时的1400多万人 ,人口数量受战争、生产力等条件制约,直至乾隆时期国家稳定,人口才出现井喷式增长,乾隆6年1.4亿,乾隆27年2亿,道光20年突破4亿 。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动荡,从清末到民国末期战争不断,人口锐减,新生儿更少,还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出现人口负增长。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起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1963 - 1975年新生儿人口基本保持在2100万以上,最高达2934万。

因人口过多对资源配置造成压力,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当时我国总人口已达9.87亿。

人口警报再响:政策调整与现实困境

近年来,我国人口警报再次拉响。2017年新生儿数量首次下滑,相比2016年的1883万,当年为1700多万。

2017年之后,下降趋势加剧,呈现「断崖式」,2023年跌破1000万 。

据相关专家预测,2024年最多只有720多万 。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在生育政策方面,我国积极调整生育限制。

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 ,给予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权利,这是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一步。

2023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三胎政策 ,鼓励生育第三个孩子,以应对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经济支持方面,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生育补贴政策。

一些地区根据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现金补贴,以减轻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

例如,某些城市对生育二胎的家庭给予每月一定金额的补贴,直至孩子达到一定年龄。

延长生育假期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在教育资源保障方面,我国政府致力于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增加公立幼儿园数量,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以保障孩子在早期教育阶段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专家奇谈:奇葩建议与现实脱节

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一妻多夫制」 ,此建议因违背人伦道德遭到广泛批评。

厦门大学经济学家丁长发建议年轻人「走出去,招进来」,引进外国女性,以解决男女比例失调及彩礼问题对生育率的影响。

就这些现象来说,我们发现专家的的这些建议虽独特却未触及根本。

从数据上看,古代人口增长受战争、灾害等因素影响,和平稳定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而现代社会,年轻人面临的困境截然不同。以生活成本为例,根据相关调查,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成本中,住房支出占比约40% - 50%,教育支出占比约20% - 30% ,这两项高额支出极大而地压缩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再看工作竞争压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2023年达到1158万 ,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年轻人为了职业发展往往无暇顾及生育。

新生儿出生后的养育成本也不容小觑。据统计,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平均养育成本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增加了家长的焦虑,为了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家长往往需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解决人口出生数量问题

现代年轻人面临的生存压力是多方面的,这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要真正解决人口出生数量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供更多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降低年轻人的住房成本。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

就业方面,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竞争压力。

社会层面,应营造生育友好的氛围,宣传正确的生育观念 ,让生育回归到基于爱和责任的本质,而非功利性的追求。

家庭和个人也需调整生育观念,认识到生育对于家庭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

人口警报已敲响,我们需正视生育困境,摒弃不合理建议,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确保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参考资料:

[1]【专家建议用国际婚姻解决剩男】济宁新闻网

[2]【经济学家「应考虑允许一妻多夫」引争议】澎湃新闻

[3]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为何全球都在晚婚少子化?】20230117

[4] 人民日报【9组重要数据,读懂中国人口变化】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