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南京大学城遍地,是福是祸?

2024-01-26教育

熟悉南京的朋友都知道,南京是一座拥有深厚科研、教育氛围的城市,其城市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便是大学城。大学城就是数座高等院校集中的区域,而这样的大学城南京已经实际拥有6座,不过上大学城是后来的概念,如果再算上原主城的大学本部以及城东的部分,南京实际上已经拥有9座大学聚集区。

如此庞大的规模国内并不多见,但事情总是双面性的,大学城遍地既是南京的优势,其实在某些方面也是南京的一大困扰。

01 超大封闭地块

不管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大学的存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城市商业人文的角度来说,个人认为,南京现有的大学建造模式却存在很大弊端。

现有的大学校园看似环境怡人、设施优良、功能全面,但本质上还是一座封闭式的大院校园。一座大学的确带来了很多学生和教师,却也圈占了非常巨大的一片土地,有些大学内部甚至连山头湖泊都包进去了,很多时候一座大学的规模就是一座小镇。

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校园内部设施资源的独占性,校园建得再好,和周边居民也没有太大关系,即使设置了所谓的校园开放日,也无法消除这种人为的空间隔阂。一大片区域,全用围墙围起来,就开2个门,这样的封闭式建筑结构和我们不喜欢的大院模式实际上是一样的。

关键高校一般面积很大,对于城市街区的影响也更大,这导致校园很难真正融入城市,在我看来现在的大部分院校都是嵌套在城市中的城中城,或者说一个个城邦。

第二个问题就是无法建立丰富热闹的街区文化,因为校园是超大的封闭结构,所以内部和外部路网并不互通,这就导致校园外部无法形成良好的街区氛围。尤其是多所大学相互贴着的时候,超大封闭地块的组合,更是摧毁了校园外部的步行体系。步行体系的消失注定周边商业以及人文活动土壤的崩坏。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大学或大学城对于当地商业产生较大积极的影响其实并不现实。

02 开放街区与封闭管理

当然这里我们不是说大学不好,而是说现有的封闭式大学模式与城市的街区制是有些冲突的。后续南京再新建其他大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采取新的模式。

首先需要尽量减少单体地块的大小,让街区大小接近适合人的体感尺寸,用不了小地块,至少也应该是中地块。当然以国情来说封闭式校园肯定有他的优势,毕竟其可以更方便管理和保证较高的安全性,所以将高校校园完全建设成开放式街区目前也不现实。那么为了同时满足中地块与封闭式校园的要求。我觉得南京应该尝试优化,或可以采用多地块空中连廊贯通结构与复合地块性质的形式。

既可满足中地块中路网的空间尺寸,又保证多院区整体感的实际要求。同时利用复合地块形式,地块边缘适当的安排商业用途,以满足街区多元化的需求,这样一来大学城的街区也可以是热闹,有烟火气的。城市空间的活力感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了,这对于很多新城来说其实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这种方案至少比如今超大校园与周边冷清街道的组合要更加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城市。下图就是我们按照这个逻辑简单做的一个简图,虽未必准确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当然这就需要大学内部设施的规划与城市规划相配合,个人认为应该是以城市规划为底层蓝本,在城市规划的地块和路网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的需求,圈多少地块给大学,然后大学根据地块大小和特点安排自己的功能分区,多个地块通过空中连廊或多层次结构保证连通与一体化,即大学规划基于城市规划。

而不是大学圈一大片地,里面自己任意设计,内部封闭管理,然后城市规划的路网再去配合大学,个人认为这是本末倒置。这样造出来的大学城如同一座座封闭的城邦,看似青年众多,但其实孤立而缺乏活力,更无生活的气息,新城区尤其是远郊新城依靠这样的模式真能脱颖而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