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晚潮|推开高考绿色通道的门

2024-01-11教育

潮新闻客户端 叶辉

元旦前夕,一次聚会与原浙江省总督学鲁林岳相遇,谈及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我们都很感慨。

高考是被认为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方式。但最公平的制度也有缺憾——一些偏才、奇才、怪才被挡在大学门外。国家为此开通了绿色通道,却鲜有人能从这一通道进入大学。20多年前,两位偏才考生高考落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她们在全国率先通过这个绿色通道进入大学,而鲁林岳和我便是这一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2001年6月,我获得一条信息:德清一中有个被称为「浙江女韩寒」的高二女生出版了一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她因此获得浙江省第九届青少年英才奖,她的长篇小说获浙江省第三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获奖的同时,她的另一部书稿已完成并正在联系出版。

然而就是此事却在浙江教育界引发一场「中学生出书是利还是弊」的争论,一方认为,教育应为这样的偏才提供更好的成才环境和条件,另一方则认为,中学阶段学生以学习为主,醉心写作会使她成为「高才留级生」。

中学生为何不能写小说?主要是担心其偏离应试考试轨道,影响高考。这是一个值得报道的选题。我决定去采访。

同样对这场争论感兴趣的还有人民日报驻浙江记者江南。江南是江南才女,小学时就出版过诗集,她也对这个题材感兴趣,于是我们结伴去德清采访。

「这是一个伪命题。」一位朋友对我说。「中学生想写小说,为什么不鼓励?教育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此类学生更好地发挥专长,应帮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而不是用世俗、功利的眼光看待这类事,不应用应试教育来扼杀她的写作专长。」

朋友是教育家,他的观点刚好可以为我所用。

我们赶到德清一中,见到了这位来自莫干山区的农家女孩,她叫崔利静,瘦小腼腆,在我们面前害羞得不敢抬头,她拘谨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采访很快结束,临别,我给她留了一张名片,说:「有困难有需要,给我打电话。」

稿件很快刊发了,有些反响,一些朋友熟人来电话发表看法,我没有做进一步的报道,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像以往一样,稿子发完,我就把这件事丢开,小女孩那双灵动闪烁的眼睛渐渐从我记忆的屏幕上消失了。

崔利静高考刚结束。徐忠民/摄

一年后。

2002年7月25日,我意外收到崔利静发给我的邮件,她告诉我,她高考落榜了,她表示不参加高复了,准备外出打工,边打工边写作。在邮件中她对应试教育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看完邮件,我一时愣住。对一个作家来说,虽然人生中的挫折、失败和磨难都会成为创作的财富,虽然人生有许多不同的选择,但她正逢青春年少,是接受更好教育的时光,上大学是她当时最好的选择。但她却落榜了,生活逼着她到社会上去闯荡,而一旦进入社会,沉重的生活压力将严重挤压她写作的空间,一个可造之材就可能夭折了。

我从农村出来,深切体会到农村青年希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心态。落榜对她是一次沉重打击,如果复读,她还是有机会进入大学的,但她已决定放弃复读,那就意味着她再也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可惜啊!

我怔怔地坐着,思绪漫无边际地漫游着。

突然,脑子深处闪出一丝光亮,我浑身一个激灵。

因为长期从事教育报道,平时我对有关教育的政策比较关注,此时我依稀记起,国务院曾下发过一个有关破格录取学生的文件,有发明创造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高中的高一级学校不正是大学吗?这个规定实施过吗?适用这个女生吗?这么一想,我顿时感觉一股热流在心中涌动,顿时感到有些激动。我马上拨通了省教育厅总督学鲁林岳的电话,向他咨询。

鲁林岳熟悉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政策,同时又十分了解和重视媒体,懂得运用媒体的力量来推动工作。以往我在教育上遇到问题经常向他咨询。

「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下发,今年开始实施。」鲁林岳的回答很肯定,他进而指出,高考虽然公平公正,但也助长了平均主义,导致我国基础教育不能扬长避短,而是抑长补短。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出不了世界级大师?文学上超不过鲁迅、茅盾;自然科学上超不过杨振宁、李政道;音乐上超不过聂耳、贺绿汀;教育上超不过蔡元培、陶行知!真正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奇才、怪才一般都是严重偏科的学生,钱锺书考清华,国语、外语都是第一,而数学只考15分,若按现在的高考总分来录取,他也会是一个落榜生。」鲁林岳越说越激动。「国务院的决定就是避免此类人才被埋没。崔利静的情况应该符合这个文件的规定,如果她能通过专门的考核,完全有可能被破格录取,那么,她将可能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破格录取第一人!」

中国高考改革破格录取第一人?这可是一条好新闻啊!我的犹疑顿时被一扫而空。放下电话,我直奔鲁林岳办公室。我知道,我抓到了一个好题材。

采访非常顺利,鲁林岳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也为这个学生的出现而激动。他说,国务院的规定还停留在文件上,有关部门应尽快拿出实施方案。我国关于奇才、怪才、偏才的讨论已经有过多次,如关于上海小作家韩寒、南京计算机奇才王珂等。现在不要再停留在讨论上,让韩寒、王珂、崔利静尽快通过免试直接进入高校就读,使这些偏才、奇才、怪才经过培养成为大才。我们再不能让崔利静这样的偏才在高考面前面临尴尬了!

稿子很快完成,当天我就把这篇稿件发回报社。

7月27日上午,我拿到当天的光明日报,【专家呼吁给偏才建立绿色通道】在二版头条刊出。

按多年的经验,我敢断定,这则消息应该有反响。

果然,我正在看报,鲁林岳的电话就来了。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崔利静有希望上大学了!」

这么快?我一阵激动。

鲁林岳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拿着当日的光明日报找到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向侯靖方报告了这件事。

听了鲁林岳的介绍,认真看了光明日报的报道,侯靖方马上表态:由浙师大对崔利静进行面试,面试结果上报省教育厅和省高校招生委员会,如果考试通过,则正式上报省政府特批破格录取。

这意味着浙江将开通「升学直通车」,崔利静将可能是第一个搭乘「升学直通车」的考生!

听到这个消息!我既激动,又振奋,我知道,这个农村女孩的命运将因媒体的干预而改变。同时我感到,就新闻而言,中国第一个高考直通车乘客将在浙江诞生,这又将是一条好新闻!

我马上拨通崔利静家的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她非常意外,也非常激动,电话里,她的声音发抖了。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女孩,能在高考落榜之后被破格录取,这是她绝对没有想到的。

接着,我的第二篇报道于8月3日刊出:【偏才学生有望跨入大学之门,中国高考绿色通道将迎来第一个考生】。

这篇报道马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正在陕西师范大学采访的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汪大勇给我打电话,陕西师大校长表示,他对光明日报报道的偏才女生很感兴趣,愿意破格录取。这位校长还让汪大勇把校办主任的电话告诉我以便联系。

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崔利静,她当即决定赶往西安。毕竟,多一个渠道多一份把握。

崔利静赴西安不顺,第一次出远门缺乏防范意识,刚到西安钱包就被盗了,后来家里汇钱给她,她才赶到学校,通过了面试考核。

很快,消息传来,考核通过了!陕西师大表示,只要浙江省在招生时投档,他们就录取!

正在此时,又有消息传来,浙师大专门成立考核小组,由副校长梅新林领衔,有中文系几位教授参加,考核组将对崔利静进行专业水平的考核。崔利静接到通知马上赶赴金华。

浙师大的考核也顺利通过。近水楼台先得月,后来是浙师大先下手为强,录取了崔利静。

8月31日,我的第三篇报道刊出:【崔利静成为浙江高考直通车首位乘客】。

其实,围绕崔利静的录取,有关部门曾发生过争议。多年后,鲁林岳向我讲述了这场因我的报道而引发的争议。他说,当年录取崔利静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侯靖方告知省招办,国务院文件规定「在科学研究、创造发明以及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学生,可免试升入高等院校学习」,根据鲁林岳的建议,高中阶段能写出源自生活的长篇小说,只要证明是她本人创作的,应该视为文件中提到的「有特殊才能」,可以破格录取!此事在有关部门引发争议,高考招生是历史上最公平的录取机制,其公平之处就在于凭分数从高到低录取,现在要录取一个没到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其公平性如何体现?再说,凭一本小说就能上大学,这样做合适吗?这样做如何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当然,因为有国务院明文规定,而崔利静又通过了专业考核,最后省政府批示同意将其录取。

中国高考直通车录取的第一个考生就这样在浙江诞生了。

使鲁林岳感慨的是,在已有国务院决定的背景下,全国竟然除浙江外没有一个省能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浙江也是在光明日报报道的推动下,才出现崔利静这样的幸运者,崔利静实际上成为新时期高校「自主招生」第一人。他认为,光明日报的报道撬动了高考改革,推动了国务院决定的贯彻落实,而浙江成为贯彻决定、首开高校「自主招生」的发源地。

崔利静毕业后先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后在一家网络公司主持游戏的研发,成为职场金领,不久她结了婚,有了温暖的家和一个孩子,生活幸福美满。

崔利静破格进大学一年后,德清一中又出现了一位高中时出版长篇小说的偏才女生,也同样因为偏科高考落榜。虽然这已不算新鲜事,但我还是决定去采访,并确认这个学生是一个偏才,符合高考直通车的入学要求,于是我第二次刊发报道为其呼吁,鲁林岳第二次为其奔走疏通,侯靖方厅长再次作了批示,这位偏才考生后被湖州师院中文系录取,她毕业后在一家媒体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