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美术生书单推荐」设计类专业课外阅读书单

2024-04-01教育

Hello!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术生书单推荐】栏目,今天艺考狮哥精心为想要学习设计方向的同学们精心整理了一份干货满满的书单!

本书单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装饰】杂志推荐的2022-2023年出版书籍 ,囊括多个设计及艺术领域,包含诸多前沿观点及最新的历史研究结果,美术生们可以通过阅读设计类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逐步建立自己的设计思维。

狮哥TIPS:

NEWHEIGHT

【装饰】杂志原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报,与这所拥有独特艺术与学术传统的学院一起,见证了新中国艺术设计的诞生与成长。 自创刊之日起,【装饰】杂志就一贯以之地坚持为美化人民的生活服务,为繁荣和深化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与艺术理论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以全新的文化品格和高水准的学术定位,对学院的教学工作和专业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全国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广大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者充分认可的知名刊物。1999年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此后,【装饰】杂志的主办方变更为清华大学。

【装饰】杂志依托清华大学这一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平台 ,不断进取努力,在国内外形成了更为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唯一的核心期刊,【装饰】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 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

设计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框架,能培养人的创新自信,而创新自信是产生创意的基础,最终它能让每个人都充满创新精神;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激励我们跨越思想的边界,从而实现真正的和根本性的创新。 美术生们只有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才能在集训的时候厚积薄发,所以,跟着新高度艺术一起来看书吧。

01

【欧洲装饰艺术史】

[法]索菲·穆金、[法]阿涅斯·博斯、[法]萨利玛·希拉尔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二战初期的欧洲装饰艺术,对其风格的演变、式样的创新、材料的加工、技艺的进步、用途和功能以及交易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全景式的解析。

作者列举了600余件经典装饰艺术品,本书不仅提升了装饰艺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适合于专家、学者的经典之作;它所呈现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作品,也将帮助爱好者们打开发现、欣赏和理解装饰艺术的大门。

02

【数字物质性:设计和人类学】

[澳]莎拉·平克、[西]埃丽森达·阿尔德沃尔、[西]黛博拉·兰泽尼

在这个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技术语境复杂的数字时代,如何面向一种可持续的未来,展开对人们日常文化实践的研究?由享誉全球的设计人类学家、莫纳什大学新兴技术研究实验室主任莎拉·平克等主编的【数字物质性:设计与人类学】一书,聚焦于「数字物质性」,在数字化、设计、人类学以及媒介研究之间这片充满潜力的新兴交叉研究地带,为我们提供了窥见并探索数字时代可能性的切入点,并带来了一系列充满思辨性、实验性、创新性和启发性的前瞻思考与实践。

03

【内在的自然】

汪芸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植物与花卉在我们的私人和公共室内空间中发挥了复杂且重要的作用。虽然国际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随着各种植物品种的流行而不断演变,但我们将自然融入室内的需求一直保持不变。

本书呈现了室内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引人注目的档案照片和葱茏的当代室内设计为背景,彭妮·斯帕克透过植物在人类环境中的作用这一独特视角,重新诠释了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故事。

04

【世界文字设计之旅】

[捷克]琳达·库德尔诺夫斯卡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字体?哪些新字体推动了字体设计的发展?什么样的作品和想法正在影响着平面设计领域?这本书将给你最好的回答。

50个紧跟潮流的字体故事与40位设计专家的分享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让你与当代设计师透过纸面进行一次跨越国界的漫游,为你奉上最新设计类图书、字体设计、代表性的企业标识、世界文字设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活动与人物传奇。

05

【建筑的另一种尺度】

[日]石上纯也

重塑「尺度」,意味着为建筑找到新的可能性。本书选取的5个概念起源——云、森林、地平线、天空、雨,均是极其常见的自然现象或事物,设计师却从中抽离出适用于「建筑」这一人造物的特质,从而在人工与自然之间找到了一种新的对话途径,这也构成了书中作品的想象力基础。

设计师对自然物的解读并非全然出于感性,而是从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中寻找依据,并借助现代材料科学与建筑技术的力量,将这些「想象中的建筑」以模型形式制造落地,将建构之美予以充分展现,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建筑设计作品集。

06

【梦想城市:塑造世界的七种城市理念】

[美]韦德·格雷汉姆

【梦想城市】是一本以崭新的方式探索我们的城市的书——它描绘出那些通常相互冲突的理念,关于我们将如何生活、工作、游戏、创造、购物与思考;它讲述了那些构想城市的人的故事,他们梦想中的城市即是我们当下所处世界的蓝图。

作者格雷汉姆在本书中揭秘了那些杰出的、令人着迷的,有时也可能是自大狂的设计师的原计划,展现了今日丰富多样的城市建成环境的根源,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有关现代城市的阅读指南。

07

【纺织与服装】

赵丰 [丹]玛丽-路易斯·诺施 [英]彼得·弗兰科潘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不仅是对丝绸之路的证明,也是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机构和研究中心所进行的世界级学术工作的一种观察。

全书共22篇文章,邀请了来自全球纺织服装领域的30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阐释丝绸之路上纺织材料、技术、图案、艺术、文化、功能性的发展历程及沿线的交流。它对纺织品和织物在全球历史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全面的概述,帮助读者了解这个涵盖近四千年的广泛主题的意义。

08

【设计的经济】

[英]盖伊·朱利耶

从历史上看,设计为产品和服务增加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它似乎在扮演着更加重要且复杂的角色,既被经济体系所影响,又对其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书开创性地揭示了设计是如何被嵌入政治经济学之中的,并引用世界各地的真实案例,说明设计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系统的重要特征元素。

09

【建筑家的读书塾】

[日]难波和彦等

难波和彦老师2010年从东京大学退休后,以难波研究室历届学生为中心发起了LATs读书会,本书是对此读书会的记录。

选取「日常性」「复杂性」「具体性」「历史性」「无名性」 「无意识」作为关键词,以研讨会的形式,先是读书会成员进行提问式的读后书评,后附难波老师的解说,对12本书逐一进行读解。视点从建筑家到使用者、从艺术到设计,对在现代主义运动影响下舍象了的「近代」,试图探索可以对其进行捕捉的、深入而细致的另一种视角。书后附有「难波研究室必读书30册」目录及其简介。

10

【文物光华】

陈文平 陈诞

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共展示了3000余件中国文物艺术品,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艺术展览。本书作者在调查大量国内外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回顾并钩沉了展览会期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全景式地再现了这次展览会历史盛况,并着眼于其时代背景和蕴含的政治意义。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首次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编辑出版的【1935年—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目录】全本翻译,该目录收录了三千余件展品的图片和信息,内容包括展品名称、年代、简介、来源和收藏机构等,为我们研究和追踪海外中国文物来源,提供了具有文献与历史价值的重要参考资料,弥足珍贵。

11

【为多元世界的设计】

[哥伦]阿图罗·埃斯科瓦尔

本书作者提出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新视野,旨在将设计构造世界的能力引导到公平正义与地球环境深度和谐的存在与行为方式之上。与着重于说服读者相信设计的思路不同,作者从设计理论、政治生态学、政治本体论和认知科学等领域出发,表明设计可以为解决一些紧迫的全球危机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本书既是设计理论著作,也是一位人类学家对过往研究的重新评估,更是极具号召力的设计变革手册,不失为一本设计人类学、设计研究和发展研究的经典之作,为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多元的思路与可能性。

12

【中国当代设计学术思想文丛】

陈岸瑛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设计学界所进行的设计启蒙,多表现为"启蒙」决策者和管理者为设计的学科地位摇旗呐喊,为国家建言献策。2011年以来,随着设计学成为名正言顺的一级学科设计的思想启蒙已阶段性完成任务,继之而起的应是设计的生活启蒙。随着市场的繁荣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日益提升,中国设计由理想变为现实,由弱小走向壮大。本套文丛在中国设计更全面、更深入地走进生活日常的发展过程中,或能起到某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13

【中文打字机】

[美]墨磊宁

本书以中文打字机为对象,追溯了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历史。近现代以来,汉字作为非字母文字,在技术语言现代化的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字母文字中心主义的重重阻碍,其一便是无法适应西式打字机。本书通过讲述中 文打字机的发明历程,展示了汉语世界的机械革命,探索了中文寻求生存、适应且影响科技变革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近一个世纪之间,中文使用者在发明中文打字机的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尝试、经历种种失败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权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时代,重新获得独特地位。

14

【为存在而设计】

[英]苏菲·洛夫威尔

此书副标题为「迪特·拉姆斯的设计之道",本书以拉姆斯工作与生活的不同阶段为顺序,全面而系统地回顾了这位传奇工业设计师的人生轨迹。

书中展现了他在威斯巴登的成长和求学经历,他为博朗公司和维索公司设计的简约耐用的家庭电器和家具,以及他一直在宣传的极简设计和生活理念,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位传奇设计师的发展轨迹,思考他的理念对于当代生活的重要性。

15

【舒适观念的诞生】

[加]约翰·克劳利

「舒适」,仿佛是现代性的必然组成部分,是人类天然的需求。但我们关于身体舒适、居住舒适的观念真的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吗?本书作者提出,人的感受力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有着时尚感知的上层人群对于「不舒适」的发现。于是,他们对「舒适」提出了需求。人类也就此开始拥有了对现代「舒适」的感受力。这部开拓性的作品从近代早期的英美等国的人们在天气、火、食物、衣着、感觉和对夜晚的焦虑等多个方面对于舒适与不舒适的感知论述了这个问题,从而为我们全面理解「舒适」观念的起源提供了权威的论断。

16

【故宫建筑细探】

周乾

专业的宫廷建筑图文详解,有趣的故宫古建故事,235张高清彩图,从一片瓦到整座城,细探故宫建筑里的秘密。

从根号二的数字密码到精密设计的排水系统,从倦勤斋的通景画到太和殿的镇殿灵符,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详实的文献资料,真实再现建造过程,细致拆解古建结构与布局,探究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辅以235张高清彩图,全面呈现故宫建筑之精妙与华美。

17

【机器行为学-以人为中心的智能设计】

谭浩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在深入地塑造和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等,作为人为事物的智能机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本书提出机器行为学的设计与研究框架,以「人」作为出发点,将智能产品、智能系统及算法置于「自然-人类社会-人为事物」的三重本体系统中,面向行为科学、智能科学和设计科学,研究智能机器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的模式,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智能设计理论、方法与研究体系,为从人和社会的角度来设计人工智能提供科学知识、研究工具与设计方法。

18

【手工开悟:非遗与文创设计】

杨慧子

【手工开悟:非遗与文创设计】共分七个篇章,从多个方面对非遗与文创产品进行了论述。第一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意义入手,阐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第二章主要分析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及其现状;第三章结合前两章分析了非遗和非遗文创意产品的关系,提出「非遗文创」的概念;第四章对非遗文创的现存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归纳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五条核心原则和六种设计方法;第六章针对非遗文创的发展,提出复合型「经纪人」、「流水线」、政策制度、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等相关对策。

19

【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

[法]乔治·杜比

乔治·杜比是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

【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这部里程碑式著作是乔治·杜比首部面向普通读者的作品。这是一部关于艺术的历史学著作 ,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以文学的手笔书写的经典之作。它将中世纪的西方艺术创作还原入整个西方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向我们展现了「欧洲之都城」这一荣耀如何从希腊、罗马转向了巴黎,以及法兰西文明何以在几个世纪里独占鳌头,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又摄人心魄的艺术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20

【从旧制度到工业国】

[德]理査德·H, 蒂利 /[德]米夏埃尔·科普西迪斯

从18世纪到1914年,德国崛起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强国。这段时间是德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见证了德国成为改变世界历史格局的重要力量。本书追溯了德国在这段时间的工业化工程,关注德国向现代经济增长转型的决定因素。

两位作者借鉴了大量研究,将德国经济起飞的根源追溯到18世纪以前,强调了制度变革逐步重塑旧制度、刺激农业革命出现的作用,强调了行会转型以及出口导向的农村原始工业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区域集中性。

21

【设计美学】

[加拿大]简·福希

设计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与美的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由此设计美学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学科。然而本书的作者却认为,设计美学的合理性要建立在它与美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上。

基于这种视角,作者对康德美学进行了重新分析,找寻从中延伸出设计美的基本概念的可能性;同时她还在对日常生活美学的批判性研究基础上,指出设计美学比日常生活美学更合理的地方。作者对设计美学有着深沉的寄望,认为它有可能重建美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深刻关联。

22

【故园惊梦:园林里的中国】

贾珺

古典园林是了解中国文明的一扇窗,更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花园,寄托着我们对理想生活、与自然同居的向往。从先秦的高台厚榭到六朝的山庄田园,从唐宋的风雅端丽到明清的曲折婉约,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园林。如今,这些园林少数幸存至今,大多烟消云散,或沦为遗址。

清华大学教授贾珺通过爬梳文献、实地考察、复原想象,重现了古代名园的景观,生动讲述了掩藏在园林背后的故事。

23

【系统创新时代的设计思维】

张凌漕/朱琪颖

系统性设计思维是在体验经济、服务经济及数字科技时代的背景下,在创新领域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本书在当代学术视野下,以系统、流程与方法为关键词,主要面向复杂性产品或其他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思考并提出综合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在创新产品设计的框架、系统性设计思维及其发展探讨的基础上,对深度洞察、战略分析、概念创意、产品实现及系统实施的 思维过程与方法选择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应用指导。

24

【通往历史的门:跨越西方建筑与艺术】

[西]奥斯卡·马丁内斯

这是一本关于门的书。关于史前圣所、埃及、希腊和罗马神庙、中世纪教堂、要塞、宫殿和别墅的入口,关于它们的特殊之处以及我们人类如何赋予它们意义和象征意义。

门槛是一种混合体,是两个现实之间的一个瞬间,是两个世界和两种存在状态之间的边界。门是与变化和进化相联系的,它们可以是联结梦与暮色、光与影的纽带,也可以是从生到死、从无知到智慧的通道。

本书也是一篇篇叙事性文章,它们打开了许多门,通过文化和艺术,历史和秘密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段旅程。

25

【波斯锦与锁子甲:中古中国与萨珊文明】

韩香

萨珊波斯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大文明策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似性,都建立过帝国,都具有专制及多元色彩。

本书利用多语种文献以及中西方考古文物资料,着重探讨了萨珊波斯与中国的互动关系,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的转译与适应等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小到物品、物种等的交换与交流,大到技术、思想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力图修补中外文明交往史上这块模糊的「拼图」。

26

【笔下流金:西方文字书写史】

[英]埃万·克莱顿

这是一部与书写相关的工艺史,重点介绍了罗马字母书写的发展过程,内容围绕书写和印刷字体,以及纸质和数字文件这两个大的方面展开,另外还考察了文本材料和文本表现方式。

书写不单是语言的记录,它是一种关于形式和内容的生态,在文明发展和传承、个人自我表达和修养,以及人与世界的交流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7

【林徽音先生年谱】

曹汛

该年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扎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教授对中国建筑学所作的贡献,以鲜活的史料回顾了林徽音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也是事业上的伙伴梁思成先生,一起走过了满怀理想的青葱岁月,共享充满朝气的北平营造学社时光,战争年代濒于绝境的生存状况和近乎于零的研究条件也没有打断他们坚持多年的中国古建筑调查,让后世的我们看到,他们在长年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弘扬中国文化做出的卓绝努力。因此,将林徽音的建筑生涯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28

【图题:西方绘画命名的故事】

[美]露丝·伯纳德·伊泽尔

绘画的标题往往是我们进入画作的首要指南。然而,绘画并不总是自带标题,并且许多画作——包括那些传世名画——的标题皆出自制版人、策展人、画商、批评家乃至艺术家亲友之手,而非艺术家本人的创作。

本书对西方绘画的命名活动及其实践模式进行了历史考察,呈现了这种活动如何随着艺术世界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以及标题如何塑造观者对从勃鲁盖尔和伦勃朗时代至今的画作的观看经验和阐释视角。

29

【慕琴生涯:丁悚和 20 世纪艺术与文化】

顾铮

丁悚是画家,插图、连环画、月份牌、漫画乃至商业广告、装帧设计,手到擒来。他是上海美专元老之一,当过多年教务长。期间他创办天马会。作为中国漫画的先驱之一,他发起中国第一个漫画社团「漫画会」。他又好摄影,是著名摄影社团「华社」得重要成员。丁悚还会写小说,与文学圈、报界人士来往频繁。丁悚和戏剧、电影圈也有相当多交集,留存了非常的信件,弥足珍贵。这些珍存的海派文化档案被梳理出3000余件。可谓繁花似锦,从而展现海派文化百花齐放的社会景象,同时也为我们传承海派文化梳理了脉络。

30

【楼山和鸣的空间叙事研究:中国传统造园新诠】

方晓风

本书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方晓风教授所著,分6个章节全面讲述了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的来源、构建、验证、归纳和当代应用。作者将现有的园林遗存视作一种整体文化现象,借鉴文学叙述的逻辑方法,通过大量的园林案例,如拙政园寻求「官气」与「散淡」之间的平衡、留园以「留」为先的山水面貌和园主「爱石」之意的巧思、网师园标榜「隐逸清高」之意境、静心斋中「万物皆备于我」的观念等,寻找传统园林空间叙事和古人营园时所追求的意境立意的对应关系,揭示传统园林设计思维中普适性的原则,力求以实证研究指导设计实践,同时构建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叙事理论,推动本土设计理论的现代化。

31

【苹果集-设计文化论】

柳冠中

【苹果集——设计文化论】系柳冠中先生40年来在设计研究领域辛劳播耕、艰苦求索、果敢采撷的智慧之果,该书以论述工业设计的概念、意义及基本方法论为起点,进而以揭示人类不同文明阶段的表、中、深层文化结构为线索,对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与工业设计作了鞭辟入里的论述,提出设计是「协调人—产品—环境」三者关系的创造活动,设计是「创造新的使用方式」以及「共生美学观」等新颖、深刻、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同时又将系统的理论阐述、作者本人设计实例以及国内外设计实例的剖析,相渗相溶,构筑起一个坚实而有说服力的思想体系。

32

【面料的隐喻性:纺织品中的诱惑与恋物】

[英]莱斯利·米勒[英]爱丽丝·凯特

此书选题新颖,探索了人与面料之间的互动,是首次对皮肤和布料触感之间心理关系的批判性研究,讨论了面料中隐含的心理情结和心理作用。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为表现即「面料的描绘」设计即「面料的制作与重作"、另类即「另一种面料"、表演即「表演中的面料」,内容涉及艺术设计、电影、表演、文化和政治等领域。

书中列举了凡·艾克、提香等人的画作,阿巴卡诺维奇、须藤玲子等人的面料作品,王家卫、李安等导演的电影,以及韦斯特伍德的品牌广告等,都是大众所熟知的视觉案例。

33

【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

[美]大卫·哈古斯

补子是明清两朝识别官员身份的重要标志,本书在大量私人收藏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大量图片,介绍了识别文武官员官服补子上飞禽和猛兽的线索,阐述了对嵌入补子设计图像的基本理解,以及它们在明清两代的演变,尤其是清代中前期的变化。

大卫•哈古斯(David Hugus),博士,长期从事中国纺织史研究。1991年开始收集中国官员品级标识,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通过参加各种亚洲艺术展来充实他的私人收藏。

34

【文物展具与装具】

刘彦琪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八章,借助展览实践案例,论述了文物展具设计制作的理念、原则、方法、工艺、技术,以及展具的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易拆解性、绿色设计乃至新兴技术的使用等。下编六章,借助装具设计制作和使用的诸多实践案例,介绍如何为文物设计、制作最适宜的装具,确保文物在日常保管及长途运输中的安全,另外还介绍了多种符合博物馆使用需求的新型包装结构。本书理论结合实践,书中所配1500幅彩色照片和线图均为著者在长期实践工作中积累的一手资料,配合20余万字的文字描述,便于读者学习掌握各类型文物展具与装具的设计制作。

35

【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陈振旺

本选题以隋代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为研究对象, 从隋代及唐前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出发, 通过对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形制、图案类型、造型演化、文化源流和语义变迁等进行专题研究, 揭露这一时期各阶段藻井图案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同时选题将莫高窟图案与中原和广大西域地区的图案进行比较, 通过具体案例比较、论述了莫高窟图案与其他地域图案的关联和差异。

36

【阿拉伯文化中的美】

[埃及]多丽丝·贝伦斯-艾布赛义夫

阿拉伯美学是奇妙、壮丽而又深远的,本书为阿拉伯艺术史专著,以艺术类型划分内容结构,爬梳了阿拉伯文化中的美感及艺术创作的社会背景,总结了阿拉伯文化特质,体现了其对生命、自然、时间等方面的思考。正是这些思考鼓舞了阿拉伯美学的创作,并因此产生了无数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全书多维度讨论阿拉伯美学意蕴,为阿拉伯文化史与艺术史领域提供了系统而翔实的研究成果,扩展了我们对阿拉伯文化美学内涵及其具体表现的认识。

37

【秦汉工匠】

[美]李安敦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创造达到了一个高峰,大量精美的器物、工具、工艺品,时至今日仍令人叹为观止。在财富权力高度集约化的社会模式下,这些优秀的作品是如何成形的?

李安敦教授透过本书,带领我们了解这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商业和技术网络,让我们从走马观花中停下脚步,开始体悟千年前的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有着与当下的你我一样的人性。本书不仅是一部可称「如何把沉默的人造物转化为言语性史料」的美术史方法论示范,同时也是「近25年来,对汉代社会经济史最重要的英文专著」。

38

【纸上摩登:近现代视觉文化和图像传播1910s-1940s】

顾铮 李华强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图像消费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第二章以「政治、国族与视觉表征」为主题,第三章以「革命图像与视觉动员」为主题。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的描述和解析,让读者们或许能够触摸到更有质感和肌理的具体历史,而不是笼而统之的「大」,于此对于历史、历史认识和历史书写有一个更为真切的感受和认识。

走近艺术,感受艺术,是我们感知世界、感知内心情感,感知美的途径。希望每本书都能让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