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毒药,能把孩子的一生的幸福摧毁的体无完肤。
母亲的情绪里,藏着子女未来的人生。
女儿不幸的婚姻,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妈妈的过度参与,来源于妈妈对姑爷的看不上。
养孩子是一种慢慢放手的过程,像教孩子走路一样。
今天的故事,是直播间一位心理学家咨询过的案例(家庭问题治疗案例)。
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妈妈们看到,都能有所悟。
撰文/红尘禅语
说明:
本篇故事,是一位心理学家讲述的她治疗过的一个真实的家庭问题案例。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情节有演绎。
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一起感悟人生。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01.老虎型妈妈
有一种妈妈,是老虎型妈妈。这种个性的妈妈养大的女儿,特别容易出问题。
这是一个真实的、蛮扎心的案例。
娟娟和磊磊的婚姻,只维持了不到4年,就离婚了。
娟娟和磊磊是自由恋爱,在外人眼里,他们算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可是,就是这样一对外人眼里的璧人,却离婚了。
离婚时,两个人没要小孩子呢。
他们离婚的原因,你可能想象不到。
娟娟跟朋友说,她和磊磊之所以离婚,就是因为娟娟妈妈看不上磊磊,并因此告诉娟娟,不能跟磊磊生孩子。
02.妈妈的百般嫌弃的副作用
娟娟说,她每次跟磊磊回家,妈妈对这个姑爷都百般嫌弃。
妈妈对磊磊的百般嫌弃,久而久之,让娟娟的潜意识里也觉得磊磊哪哪都不好,有一大堆问题。
在娟娟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女儿老优秀了,什么样的男人都配不上她女儿。
娟娟从小到大,都被妈妈过度保护着,也因此时刻处在妈妈的控制中。
用当下一个流行词形容,娟娟是典型的「妈宝女」。
朋友得知娟娟已经跟磊磊离婚后,问她:
「你爱你前夫吗?」
娟娟:「爱」。
朋友:「你前夫爱你吗?」
娟娟:「也爱」。
朋友:「你前夫再婚了吗?」
娟娟:「没有」。
朋友:「你再婚了吗?」
娟娟:「没有」。
朋友:
「为什么离婚已经4年了,你还没有再婚?」
娟娟:「因为,我忘不了他」。
03.为什么不在一起?
朋友:
「既然你前夫至今未婚,你也未嫁,你们为什么不能再在一起呢?」
娟娟:
「只要我妈妈还在,我们不可能复婚。」
(这句话,太扎心了)
04.妈妈的反应
对娟娟婚姻的状态和处境,朋友很心痛。
她想帮助这对母女,让她们走出恶性循环。
朋友找到娟娟妈妈,问了娟娟离婚的前因后果,娟娟妈妈坐在那里,痛哭流涕:
「我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就是宝贝,我女儿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但是,也算得上是小家碧玉了。」
娟娟妈哭诉:
「你知道吗?她那个老公就知道使唤我闺女。」
朋友:
「他怎么使唤你闺女啦?」
娟娟妈: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我有他们家的钥匙,事先也没告诉他们我要去。我开门之后,看到他们家的情况,我气坏了,当时,我气的把他们家的东西都砸了!」
朋友:「怎么了?」
娟娟妈:
「我当时开门进屋时,看到她婆婆和她公公,还有她老公,他们仨坐在那里打扑克,我闺女在厨房煮面条。
我闺女在家,我都没舍得让她干过什么家务活啊,现在,却在这伺候他们一家三口。
我进门之后,乒乒乓乓,一顿乱砸,他们家客厅里的东西都被我砸的稀巴烂。砸完,我一摔门就回家了。
姑爷一路小跑撵出来跟我道歉,我当时也没原谅她,半年后,我这气儿也没消。
这不,最后这小子还是不提起,过不到一起去,就只能离婚了。」
05.妈妈的唠叨
这样的虎妈太可怕了:
女儿即使结婚了,还渗入到她的家庭里,还在参与和操控女儿的夫妻情感。
娟娟妈妈在女儿婚姻存续期间,总是不停地在女儿耳边唠叨姑爷的不是,总跟娟娟说她丈夫不知道心疼她。
久而久之,娟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判断,认为她丈夫真的不知道心疼她。
因为误解,所以抱怨。因为抱怨,小夫妻矛盾不断,最后,矛盾升级,无法调和,只能选择结束这段吵吵闹闹、互相埋怨的婚姻。
其实,夫妻之间,偶尔谁多做点家务活,真的没什么。
就像娟娟,其实,她并不经常做家务,平时,都是磊磊做饭,做家务。
那天,磊磊父母去他家,磊磊也是想在父母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在家里的户主地位,故意不做家务,示意娟娟去煮面条。
娟娟也是在磊磊父母面前,给足了丈夫「面子」。
结果,被娟娟妈突然破门而入撞见这个场景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噼里啪啦一阵砸东西,搞得好好的家庭聚会,鸡飞狗跳。
最后,娟娟和磊磊也因此心生芥蒂,影响了夫妻感情,导致小夫妻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06.让妈妈看到女儿婚姻破裂的本质原因
朋友是做心理咨询的。
她找到娟娟妈妈,小心翼翼地帮助她分析,让她看到事情的本质:
女儿婚姻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妈妈对女儿婚姻生活的过度参与,还有就是妈妈对姑爷的过度评判。
这样的母爱,是一种占有式的、控制式的。
很多当妈妈的,都容易到这个毛病:
我的小孩,我打我骂,任由我来,但是,别人不能使唤她。别人不能说她不好。女儿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最好的,是傲娇的小公主。
写在最后:
这种占有式的母爱,对孩子(尤其是对女孩子)的生命和幸福,是一种摧毁式的。
这样的妈妈,对孩子,即使其成年了,结婚生子了,对自己的孩子总怕失去,认为,孩子一生的归属权都是自己的。
这样的妈妈,喜欢也习惯永远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这样养孩子,还在便成了「巨婴」,是永远养不大的。
养孩子的过程,就是慢慢放手的过程。
所有的关系都是为了在一起,亲子关系最终的结果(目的)却是为了分离。
亲子关系最终的「分离」,不是父母与子女「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要让子女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
父母学会放手,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就像孩子们小时候蹒跚学步,哪怕是跑跌了,我们该扶的时候扶,该松手的时候要松手,该摔的时候,就得让他们摔,当然,该安慰的时候,也要给他们安慰,还让他们奔跑的时候,就让他们尽情奔跑,哪怕刚开始的时候会跌跌撞撞,甚至会跌倒。
父母不要对子女过度保护,也不要试图凭自己的力量,扫平孩子人生路上可能出现的所有障碍。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种养育方式,是对生命的侵入和掠夺。
父母要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他们过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