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19年前,那个带着「弃婴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后来怎样了?

2024-07-18教育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有人说,当苦难降临时,人们习惯于用「哭惨、屈服、一蹶不振、悲观厌世」来宣泄内心的不甘。

可问题是,越是如此,苦难就越是如影随形。

它不会因为你的求饶、妥协,就手下留情,更不会因为你的自怜自艾,就高抬贵手。

所以,想要打败命运中的苦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面而上,用自己的不屈和执着,唱响反抗的战歌,与苦难一斗到底。

而我们今天要说起的主人公洪战辉,就凭着敢与苦难争高低的勇气和毅力,冲出生活的一片狼藉,最终化茧成蝶,令人钦佩。

那么在他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坎坷的童年

有人说,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但是用「不幸」二字来形容洪战辉的童年,似乎不足以展现经历全貌的的万分之一,更别提该用怎样的代价去治愈了。

让我们一起把时间拉回到1982年。

在河南省西华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洪战辉出生了。

虽说家庭条件不算富裕,但是身边有父亲、母亲、弟弟和妹妹,一家五口其乐融融,也算幸福。

如果不是12岁时家里接二连三的变故,或许洪战辉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成长,快乐地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

可是,命运有时会突然给我们一拳重击,顷刻之间把所有的美好,无情的碾碎。

1994年8月的一天,洪战辉的父亲毫无征兆地在家里疯狂的摔打着东西,目之所及,无一幸免。

洪战辉的妈妈想要上前阻挡,可遭受的却是丈夫的拳打脚踢,无奈之下,只好夺门而出,喊邻居帮忙。

但令人悲痛欲绝的是,当时不到一岁的小女儿,却因妈妈的慌乱,被留在了屋内。

等众人赶到,不满一岁的女儿,已经没了气息。

原来,洪战辉的父亲患有间歇性的精神病,所以才会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暴打妻子和女儿。

但无论怎样,洪战辉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算是彻底被撕开了可骇的缺口。

此后,为了给父亲治病,一家人几经辗转,但是病情没有起色不说,外债反倒是越欠越多。

再加上父亲时不时发病,家里的安宁日子,算是彻底成为了过去式。

直到几个月后,一个女婴的突然出现。

那是冰天雪地的11月份,洪战辉的父亲突然发病,跑出了家门。

一家人赶忙出门寻找,终于在村口的树林里找到了,只是此时父亲的怀里却抱着一个女婴,嘴里不停地念叨说这是洪战辉的妹妹。

大家拗不过,只能任由父亲把女婴儿抱回了家。

可问题是,为了给父亲看病,这个家庭早已千疮百孔,哪里还有金钱和精力,再去养一个孩子。

无奈之下,妈妈趁着父亲病情稳定的时候,让洪战辉把孩子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可每次只要洪战辉把孩子放回原地,小女孩就会哇哇大哭,等抱起来后,就立马露出笑容。

那一刻,似乎有某种柔软的东西,叩开了洪战辉的心门。

于是他心里暗暗拿定了注意,对着妈妈说:「妈,你要是不愿意养,我养」。

从那以后,面前跟妹妹差不多大的女婴,和12岁的洪战辉的人生,紧紧的系在了一起。

02.母亲离家,男孩一瞬间长大

洪战辉给捡来的女婴,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洪趁趁。

洪趁趁的「从天而降」,给这个乌云压顶的家庭,带来了一抹光亮与希望。

可是父亲的病却发作的越来越频繁,动辄对家里人拳打脚踢,而妈妈为了保护孩子们,常常遍体鳞伤。

终于有一天,不堪重负的妈妈,在跟邻居留下只言片语之后,走出了村口……

而放学回家的洪战辉,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妈妈会抛下自己和弟弟妹妹,于是他不分昼夜的四处寻找,但都无功而返。

也许那时的洪战辉还想继续找下去,但家里生病的父亲,孱弱的妹妹,以及年幼的弟弟,都似乎等待着他用自己小小的肩膀,去承托。

那一年,他也不过13岁啊。

但在苦难面前,根本不会给你一丝缓冲的机会,你必须,在一瞬间长大。

那时,洪战辉一边上学,一边照顾一家人。

为了贴补家用,他卖过鸡蛋、冰棍,捡过纸盒、塑料瓶。

赚到的每一分钱,自己舍不得用,都用在了给爸爸买药,给弟弟妹妹补充营养上面。

甚至,为了让妹妹能够好好的长身体,每每村里有新生儿出生,他都会抱着妹妹去「讨奶」喝。

若是实在讨不到,他就爬树掏鸟蛋,哪怕时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也从不喊苦。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一转眼,捡来的妹妹三岁了,而洪战辉也因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西华高中。

这所学校,当时只有三个人考上,而洪战辉,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无法想象,为了拿到这一纸录取通知书,洪战辉付出过多少心血和努力,但我们知道,在如此境况的家庭里面,想要继续上学,难度可想而知。

毕竟,学费和生活费,就是首当其冲的拦路虎。

所以在权衡之下,洪战辉第一次有了打退堂鼓的打算。

不过他的父亲似乎看出了儿子的忧虑,将卖麦子得来的50元钱,交到了洪战辉的手里……

洪战辉红了眼,他知道,这一家人的未来,都在他一个人身上担负着,他不能退缩。

于是,那个暑假,他走出了家门,不分昼夜的干遍了脏活累活。

两个月的时间,他足足挣了700多元,这在1997年,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没人知道这中间他经历过多少艰辛疾苦,但好在这700元如救命甘泉,不仅解决了学费问题,还给父亲留下了一部分生活费。

新学期如约而至,洪战辉来到了学校报道,而跟他一起的,还有妹妹洪趁趁。

洪战辉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

每天早上,他跟妹妹吃完早饭,再去学校,等到中午和下午放学,他会带着饭菜,回到出租屋里,和妹妹一起吃,等到晚自习,他会带着妹妹一起去学校,让她在教室外等着自己。

洪趁趁虽然很小,但似乎也能体会到哥哥身上的难处和不易,每次都很乖巧,不哭不闹,让人心疼。

就这样,洪战辉既像个普通学生一样上学,也像个长辈一般照顾妹妹。

当然,空闲之余,他更像是一个成年人,琢磨着如何解决自己跟妹妹的生计问题。

他在包子店打过工,也卖过圆珠笔、书籍资料、英语磁带、鞋垫、袜子……

总之,只要能挣来钱,洪战辉就愿意弯下腰。

可是,这种时光并没有延续多久,父亲连续犯病,将洪战辉逼入了绝境。

03.逆境重生,书写与命运抗争的传奇

高二那年,父亲再次发病,为了让父亲可以安心治病,洪战辉离开了校园,一边伺候父亲,一边打工赚钱。

眼瞅着父亲病情慢慢稳定了下来,洪战辉重新回到了校园。

可是高三那年,父亲的病又一次严重,正在备考的洪战辉因此受到影响,高考失利,无奈落榜。

事情到了这一步,想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命运的捉弄下缴械投降,再无一战之力。

可洪战辉,却偏偏不屈服于苦难,顽强的站了起来。

一年后,他再次参加高考,以490分的成绩,考入了湖南怀化学院。

他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为我们深刻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不抛弃、不妥协,不放弃。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在怀化学院的校园里,人们总能看到一大一小两个身影。

哥哥洪战辉用尽一切,给妹妹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而妹妹体贴哥哥的不易,竭尽所能的为哥哥提供帮助。

有人说,这仍然是一个承认每个人努力的世界,只要你不断抗争,就能得到眷顾。

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上天似乎真的为这个顽强的孩子而动容,于是好运接二连三的降临。

2004年,洪战辉的事迹被央视报道,一时间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也是这一年,洪战辉从怀化学院毕业,考入了中南大学的本硕连读。而且父亲病情好转,就连离家快11年的母亲,也回来了。

从此一家五口,整整齐齐。

2008年,他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湖南长沙段的火炬传递活动。

……

当无数赞誉从天而降,从儿时便步步血泪、一路走来的洪战辉,却显得异常平静,他说:

我不想站在鲜花的后面,我怕它挡住我脚下的路。

这些年,他婉拒了很多捐赠,就连学校特批的生活补助,他也从未领过。

似乎在洪战辉的心里,没有什么比「依靠自己」更让他觉得踏实,也没有什么比「坚守初心」更让他觉得安心了。

2011年,洪战辉从中南大学毕业,不少知名企业抛来橄榄枝,年薪更是开到了20万……。

可洪战辉却不为所动,毅然决然的回到了母校-湖南怀化学院。

虽说待遇和条件远比不上私企,但洪战辉却干的很开心,甚至在学生眼里,有了「知心哥哥」的称号。

他还如往日一样,纯粹、善良,激励着自己,也激励着别人。

2017年,他从学校辞职,创办了长沙市湘华中等职业学校。

2021年,他在河南老家创办了一所学校,并成立了「洪战辉助学基金」,希望可以扶持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

他说自己希望把教育办的越来越纯粹,办一所所纯净的学校……

如今的洪战辉早已成为了人父,妹妹洪趁趁也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父亲病情稳定,老两口搬来与儿子洪战辉一起生活,彼此照应。

而这个从12岁便背负上不符合自己年龄伤痛与苦难的孩子,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抹光。

我想,如果回味时光,历数过往,他可能会满含热泪地对12岁的自己说:小伙子,你做的真不错。

是啊,你用稚嫩的臂膀,挑起了几近破碎的家。

是啊,你以事必躬亲的态度,给了无数「贫困孩子」新的希望。

是啊,你真的做得很好很好。

其实,笔落到这里,寥寥数语,真的很难写尽几十年来的风雨沧桑和艰难岁月。

但尽管如此,我们也能从字里行间,读到洪战辉身上的责任、勇敢、毅力与顽强。

再联想到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可能一出生就生活无忧,聚集了万千宠爱,可却很难拥有洪战辉身上的宝贵品质。

前后对比,令人生出无限感慨。

之前有人问我,看了洪战辉的故事,你最想对自己孩子说什么?

我想,我可能会告诉她一个道理,一个或许越来越不被大家接受的道理:

在汗水面前,所有美好的、期待的东西,对每个人都是机会均等的。

无论是物质或者梦想,它就放在那里。

但是这些东西,永远不是「各取所需」,而是「按劳分配」。

如果只是一味偷懒,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那么有朝一日,可能人生的总结报告上,就只会印上四个大字:谢谢参与。

其实,这些话不止是对孩子说,也是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