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复旦教授上课时香烟从不离手,学校和学生却从不反对,为什么?

2024-04-29教育

在复旦大学中,一位教授手握粉笔,烟雾缭绕中讲述着哲学的深奥理论。这位教授名叫王德峰,他的课堂上总是人满为患,即便他上课时烟不离手,也无人反对。

这种情形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但在复旦,王德峰的这一行为似乎被奇妙地默许了。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非凡的学术地位让他享有特权,还是他的教学魅力足以让人忽视这个缺点?

考入复旦大学的工人

1975年,在上海的工业脉搏中,东风有色合金厂的工人们在高温、噪音和重机械的环境中辛勤工作。

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金属气息和机械油味的地方,王德峰是众多蓝领工人中的一员。

每天,他都会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和护目镜,操作着复杂的机械设备,参与到金属的熔炼、铸造和加工过程中。

尽管王德峰的日常工作是如此单调和艰苦,他的生活却有着别样的光彩。工作之余,他总是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

他的工具箱里,除了常规的扳手、螺丝刀等工具,还特别为几本书腾出了空间。这些书籍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文学等多个领域,是他在工作间隙的精神食粮。

王德峰对知识的渴望是无止境的。在休息时间,他常常坐在工厂的角落里,忘我地阅读。

即便是在吵闹的工厂环境中,他也能够完全沉浸在书页构建的宁静世界里。他阅读的内容广泛,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都研读过。

1978年,高考恢复,王德峰在自学的基础上,参加了这一年的高考,成绩优异,成功考入了复旦大学哲学系。 这个成就对于一名工厂工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王德峰的工友们对他的成功感到既惊讶又自豪,他们为有这样一位既勤劳又博学的同事而感到骄傲。

在复旦大学,王德峰的学术之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他不仅深入学习哲学理论,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顺利完成学业后,他被上海译文出版社聘用为编辑。在出版社工作期间,王德峰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翻译项目,他的工作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然而,内心对学术研究的强烈渴望驱使他在1987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在出版社的工作,返回母校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

留校任教

王德峰在成功获取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开始了他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的教学生涯。

他首先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随后又担任美学教研室的教师,涉足这两个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王德峰的经历使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与美学的深刻洞察,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德峰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学术研究,攻读了博士学位,并最终晋升为哲学系的教授。

他在学术界的成就和在课堂上的表现赢得了无数学子的尊敬和爱戴。他的课程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被他对哲学的深刻理解和生动的讲解方式所吸引。

王德峰教授在讲课时,总能巧妙地将复杂的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哲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他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点燃学生们对哲学深邃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教学方式使他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然而,王德峰教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在讲课时总是烟不离手。 在教室的讲台上,他经常一边阐述哲学观点,一边点燃香烟。烟雾环绕在他周围,成为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这一习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罕见,但在教学环境中仍然是一个较为少见的现象。

上课抽烟的争议

王德峰的授课模式在复旦大学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一堂九十分钟的课程中,他有时会抽掉半包烟。

这种行为在封闭的教室里尤为显眼,因为教室的通风设施并不理想,导致烟雾往往在空气中徘徊不散,形成了一种持久的烟雾环境。

尽管王德峰的课程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这种环境还是引起了校方的关注。

校方面对王德峰的吸烟行为表示了担忧,他们明确指出,在公共场合吸烟违反了普遍的社会公序良俗,尤其是在教育机构内部,应当更加注重健康和安全的教学环境。

校方也认识到,要改变王德峰多年形成的吸烟习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校方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民主和灵活的方式,即让王德峰的学生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允许他在讲课时吸烟。

投票活动在王德峰的课堂上进行。在投票前,校方人员和王德峰本人向学生们说明了这一做法的背景和原因。

投票被设置为匿名,以确保学生们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无需担心可能的压力或偏见。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反对王德峰在课堂上抽烟。 学生们普遍认为,尽管二手烟的存在确实带来了不便和健康担忧,但这并不足以让他们放弃王德峰精彩的讲授和哲学洞察。

学生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王德峰教授的尊重和对他课程内容的高度评价。

在接到投票结果后,校方决定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对王德峰的教室做了特别调整,加强了通风系统,以尽可能减少烟雾对学生的影响。

此外,校方还在教室内设置了更多的空气净化器,并安排了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有机会离开教室呼吸新鲜空气。

这一决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现有规则的一种妥协,但也体现了校方在处理师生关系和个人习惯问题上的灵活与人性化。

最终,这种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健康、教学质量和个人自由之间平衡的一种尝试,被视为一种双赢的结果。

独特的个人爱好与生活方式

王德峰教授知道自己的吸烟习惯对周围人有所影响,他总是试图通过自我嘲讽和直言不讳的方式来减轻这种影响。

每次课堂开始前,他都会半开玩笑地对学生们说: 「我还是先要说句非常抱歉的话,特别是坐在前排的同学,你们忘了戴防毒面具。我如果不抽烟就萎靡不振了,那么,有违今天的规则,请大家原谅哈!先让我抽一支。」

在教室里,王德峰的桌子上总会放着一个大烟灰缸,里面堆满了烟蒂。尽管如此,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尽量减少烟雾的影响,比如讲台周围装有小型的空气净化器,并且在讲课期间尽量控制吸烟频率,特别是在深入讲解复杂理论时。

除了在教学中的这些小插曲,王德峰的私生活中也有着丰富的色彩。 他不仅热爱吸烟,还对饮酒和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王德峰教授的饮酒几乎与他的吸烟一样出名。

在校外,他经常会邀请三五好友到家中,举行小型的酒会。他们一起品酒讨论,从黄昏谈到深夜,有时甚至直到天明,场面常常十分热烈。

对于古典音乐,王德峰教授的热情更是深入骨髓。他能够巧妙地将音乐元素与哲学理论相结合,在讲授哲学时,经常引入古典音乐作为理论的辅助说明。

他的家中摆满了各种古典音乐的唱片和乐谱,从贝多芬的交响曲到巴赫的赋格曲,他都能倾情演绎其中的哲学意涵。

王德峰教授对音乐和哲学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2007年翻译了英国哲学家瑞德莱的【音乐哲学】。

退休:传承与争议的落幕

2021年,王德峰在复旦大学的讲台上宣布了自己的退休,这标志着他在这所高等学府超过三十年的教学生涯画上了句点。

他的退休仪式在大学的主教室内举行,许多曾经的学生、同事以及朋友们都来到现场,见证这位教授的职业生涯的落幕。

退休之后,王德峰并没有完全离开大家的视野,他反上课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爆火,影响力开始延伸至学术圈之外,触及更广泛的公众领域。

不久,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视频平台如抖音和B站,纷纷出现了以「王德峰教授」名义运营的账号,这些账号发布各种声称是由王德峰教授提供的哲学讲座视频和文章。

这些内容有的是对王德峰教授课堂讲义的片面解读,有的则是彻头彻尾的伪造,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严重误导了公众对王德峰教授学术立场的理解。

更甚者,有些账号还涉及到商业广告和其他不正当利益的推广,这让王德峰教授感到非常困扰和无奈。

面对这种情况,王德峰教授选择了正面应对。他在自己的学术会议和公开演讲中明确声明,自己从未创建或授权任何社交媒体账号,所有声称是他运营的社交媒体账号都是假冒的。

他还通过复旦大学的官方网站和学术通讯发布了正式声明,澄清自己与这些账号无关。

为了更有效地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并控制信息的准确性,王德峰教授决定利用正规的学术传播渠道。

经过一番考虑,他选择与喜马拉雅平台合作,确定了一个系列节目的框架——「中西思想必修课」。

在这个节目中,王德峰教授计划深入探讨中西方哲学的多个方面,将包括但不限于他个人在哲学研究中的深入见解,以及他对于当前哲学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评论。 每个节目都由王德峰教授亲自撰稿并录音,确保内容的原汁原味和学术的严谨性。

「中西思想必修课」很快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王德峰教授不仅在节目中分享了深奥的哲学理论,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哲学知识,使得普通听众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侯肖林,周兑梦.哲学与我们的时代——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专访[J].上海支部生活,2014(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