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天才指挥家」舟舟:肺癌痊愈后,父亲不再逼妹妹为他养老送终

2024-04-25教育

胡一舟,昵称「舟舟」,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曾被称为「天才指挥家」。

1998年,一部名为【舟舟的世界】的纪录片的播出,让舟舟和他的家庭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胡厚培和张慧琴是舟舟的父母,曾因担心舟舟的将来而生下第二个孩子,女儿从小被寄予「照顾哥哥」的重任。

然而,胡厚培却对这一决定的坚持逐渐动摇。

2006年,张慧琴因乳腺癌去世,舟舟也因肺癌入院治疗。 意外的是,他的病情奇迹般地有所好转。

舟舟的父亲认为,这是因为舟舟的乐观态度和无忧无虑的性格。随后,舟舟的父亲也决定不再强迫女儿承担为他养老终老的责任。

之后,舟舟被送往一个残疾人艺术团,过着相对自由的集体生活。 这样的安排即「解放」了舟舟的妹妹,也让舟舟在晚年找到了属于他的一片天地。

指挥棒的起航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科技和文化的迅猛发展为之后的经济开放奠定了基础,同时,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和现代观念的冲突也日益凸显。

1978年,4月1日愚人节,胡厚培和他的妻子张慧琴在这一天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给他起名叫胡一舟,希望这个孩子能像一艘勇敢的船,在人生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胡厚培是武汉歌舞剧院的一名低音提琴演奏员 ,张慧琴则在当地一个工厂工作。虽然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但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特别是对刚出生的儿子充满无比期待。

他们想着胡一舟能子承父业,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然而,就在胡一舟出生后的一个月,例行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们, 胡一舟患有唐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疾病,意味着他的智力发展将永远停留在幼儿阶段。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全家人都陷入了震惊中。

胡厚培和张慧琴虽然有些不太相信,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他们的朋友和亲戚甚至提出让他们放弃这个孩子,认为终生照顾一个智力障碍的孩子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胡厚培坚持认为,既然是自己的孩子,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责任。他深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爱护,哪怕这条道路再艰难。

为了给胡一舟一个可能的未来,胡厚培和张慧琴查阅了大量关于唐氏综合征的资料,试图找到最好的养育方法。

胡厚培利用业余时间,不厌其烦地教胡一舟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如使用厕所、穿衣服、吃饭等。

随着胡一舟慢慢长大,他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上幼儿园或小学,也无法与邻居的孩子正常交流。

每当胡厚培工作忙碌无法照看时,胡一舟常常遭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和嘲笑。这些经历让胡厚培和张慧琴更加坚定了要保护他、教育他的决心。

胡厚培和张慧琴决定再次怀孕,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来照顾胡一舟。

1981年,他们迎来了第二个孩子,一个女儿。

出于对家庭未来的考虑,胡厚培从一开始就教育女儿,她最大的责任是 在父母去世后照顾她的哥哥。

胡厚培将胡一舟带到了他工作的武汉歌舞剧院,希望通过音乐的熏陶让他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尽管胡一舟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学习音乐,但他似乎对音乐有着特别的感应。

每当音乐响起,他总是能够随着旋律摆动,尽管这些动作简单,却是他自己的世界里最优美 的动作。

看到胡一舟与音乐有的独特联系后,胡厚培逐渐在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猜测,也许通过音乐,胡一舟能够找到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哪怕这种表达非常基础。

一天,胡厚培制作了一根简易的指挥棒,半开玩笑地递给胡一舟,问他是否想尝试指挥。

胡一舟的反应出乎意料地积极,他愿意尝试,而这一尝试,未来将开启他全新的人生旅程。

命运的指挥

接过胡厚培手中制作的简易指挥棒,起初,胡一舟在家里的小客厅中尝试指挥,跟随者家中播放器里的播放的音乐旋律摆动。

胡厚培和张慧琴看着儿子的动作虽然简单,却不失节奏感,心中涌出一丝希望。

胡厚培决定让胡一舟在更大的舞台上尝试。他选择了一个周末,在武汉歌舞剧院没有正式演出的时候,带着胡一舟来到了空无一人的演播厅。

胡厚培请了几位乐团的同事,在厅堂中进行一场小型的演出,让胡一舟尝试指挥。

乐队开始演奏一首经典乐曲【卡农】,胡一舟在台上摇摆着手中的指挥棒,虽然他的动作并不专业,但足以跟随乐队的节奏进行简单的指挥。

音乐带来的兴奋让他显得尤为投入,每个音符似乎都在他的指挥棒下富裕了生命。

胡一舟逐渐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当乐队有小型的非正式聚会或者练习时,胡厚培都会带他来参与。

尽管这对其他乐手来说可能是一种娱乐方式,但对胡一舟而言,这却是他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胡一舟在每次「表演」完后会朝着座位席鞠躬,【卡门】也因此成为胡一舟最爱的曲目。

1995年,一位名叫张以庆的纪录片导演偶然间来到武汉歌舞剧院,目睹了胡一舟正在指挥的场景。

张以庆被这一幕深深吸引,决定拍摄一部关于胡一舟的纪录片,名为【舟舟的世界】。

拍摄过程中,张以庆和他的团队几乎24小时跟随胡一舟和他的家庭,记录下了许多胡一舟与音乐互动的珍贵瞬间。

纪录片的拍摄非常顺利,编辑后的作品描述了一个唐氏综合征患者如何在音乐的帮助下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

1998年,纪录片在国内外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巨大。胡一舟的名字快速传播开来,他被赋予了「天才指挥家」的称号。

尽管胡厚培深知儿子的真实水平,但公众的热情和媒体的炒作使胡一舟的形象愈发神话。胡一舟的演出邀请接踵而至,他开始在更多的舞台上出现,每次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掌声。

无论是小型慈善活动还是大型公共演出,他都成为了焦点人物。胡厚培虽然为儿子的成就感到高兴,但也对这种「造神」行为感到忧虑。

1999年,胡一舟被邀请参加由残联举办的新春晚会。

胡一舟穿着定制的燕尾服,第一次正式以指挥家的身份登台,指挥了一支著名的交响乐团。虽然只是象征性的指挥几分钟,但这足以让他成为晚会的高潮。

新春晚会后,胡一舟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演出越来越频繁,一年的演出次数最多时达到168场。

然而,张慧琴的去世和他自身健康问题的出现,这种高强度的公众生活开始对他的身体产生了不小影响。

音乐的归宿

2006年,张慧琴去世后不久,胡一舟被诊断出患有肺癌。虽然最初的治疗非常不乐观,但他的病情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意外好转。

这一转变让胡厚培深信,是胡一舟乐观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帮助他克服了病痛。

面对儿子健康的改善,胡厚培决定不再将照顾的责任强加于女儿身上,他为舟舟找到了一处新的栖息之地——一个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艺术团。

这一决定不仅减轻了女儿的负担,也让舟舟有机会在残疾人艺术团中找到新的归宿,继续他的音乐旅程。

这里不仅为他提供了表演的平台,还让他与同样条件的人共处,感受彼此的陪伴与理解,胡一舟的生活变得更加自在。

即使每天的日程虽然被排得满满当当,从基础音乐理论到集体排练,但胡一舟似乎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

艺术团里的其他成员也渐渐接受了这位曾经的「天才指挥家」,他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也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胡一舟在艺术团的表现开始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他虽然不再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指挥,但在这个小集体中,他依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艺术团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些简单的指挥任务,比如在内部演出中担任指挥,这让他能够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艺术团的演出不如过去胡一舟参与的那些大型公演那样光鲜亮丽,观众通常是本地社区的居民或是特殊学校的学生,但这种亲切和温暖的氛围更适合他现在的生活。

每次演出结束,他都能收获观众真诚的掌声和微笑,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胡厚培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到艺术团看望胡一舟。他看到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自我,这让他感到欣慰。

尽管外界的正常生活可能对胡一舟来说过于复杂和残酷,但在这里,舟舟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平和与快乐。

胡一舟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外界对他的关注也逐渐减少。

胡厚培时常回想起过去那段繁华景象,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但他也清楚,现在胡一舟的生活已经不需要那些虚名,他需要的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关怀和支持。

如今,胡一舟也46岁了,开始渐渐老去。

胡厚培在生命的晚年,仍旧坚持做着他认为对的事情。 他不再是为了让舟舟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忙碌,而是为了让舟舟的每一天都能过得有意义。

胡厚培看到了胡一舟真正的快乐,作为父亲感到了最大的安慰。

结语

胡一舟一个普通家庭中出生,却因患唐氏综合征而面临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尽管被冠以「天才指挥家」的虚名,但胡一舟的实际能力远不及外界所颂扬的那样。

纪录片【舟舟的世界】的成功,虽让他一时名声大噪,但这样的光环并未真实反映他的能力,反而掩盖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需求和情感。

胡一舟逐渐从公众的瞩目中隐退,他在一个残疾人艺术团找到了新的舞台。

尽管胡一舟可能永远不会达到作为一名指挥家的水平,但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路径。

如今,已经46岁的胡一舟,虽然体力不复当年,无法在舞台上持久挥舞指挥棒,但他对音乐的热爱依旧不减。每当响起他最爱的【卡门】的旋律,他依然能准确无误地跟随着音乐的节拍。

对胡厚培来说,这22年的旅程虽充满了坎坷,但每一步都值得感激,因为这是与儿子共同经历的宝贵岁月。

在这曲终人散的时刻,留给我们的,是对平凡生命的尊重与庆祝。

参考资料:

1、胡一舟作品年表_电影网 (1905.com)

https://www.1905.com/mdb/star/2998574/works/

2、胡一舟_百度百科 (baidu.c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胡一舟?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3、國際競賽影帶 (tidf.org.tw)

https://www.tidf.org.tw/zh-hant/films/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