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高考状元陈勤:11年硕士毕业年薪154万,因被排挤选择从楼顶跃下

2024-02-02教育

「高考状元」, 经历过高考的人才明白这几个字有多少不易和艰辛,更何况陈勤还能做到延续辉煌,最后考上硕士。对比大部分人来说,已经是妥妥的成功人士。

但是让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位在其他人眼中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在丢掉美国的工作后却直接选择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一生。其中到底存在怎样的内幕呢?

按理来说,寒窗苦读数十载的陈勤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不应该如此冲动的结束自己的人生,可结局就是来的如此草率,让人有些无法适从,陈勤自己是如何想的呢?

年少时的辉煌

出生在福建省普通家庭的陈勤没有任何先天上的优势,他知自己唯一拥有的财富就是努力,对比其他同龄人,陈勤的自制力让人赞叹,甚至可以说将自己完全投身到了学习中。

我们常常说, 「先当书呆子,才能当聪明人」。 年纪尚小的陈勤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只有相信知识的力量才能改变命运。

人生历程中,可供选择的道路有许多条,但陈勤的选择无疑是其中最有可能的,借由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很明显,他赌赢了,历史记载胜利者的名字。

在1999年,陈勤成为教育界的新星被人铭记。不少人都对他心怀期待,认为这样稳重出色的孩子会在以后也延续这种辉煌,事实也的确如此。

进入大学后,陈勤并没有加入及格万岁的队列,而是继续以高中时期的求学态度继续奋进,他一直想着要有更好的未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样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

可能,这也是每个出身贫穷之人内心最渴望的东西,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这些追求,代表了大部分普通人一生为之奋斗的历程,因为心中有了方向和坚持,才能越行越远。

2003年,大学毕业后,陈勤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留美学习的机会。

读研期间,陈勤的想法依旧没有改变,努力学习改变家庭境遇,说实话,很少有人能够有这个自制力坚持这么长时间。

回顾我们以往的人生,被各种繁杂事务吸引注意力的情况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对能够坚持在自己规划方向上的陈勤,大部分人此时的态度都是感叹和敬佩。

研究生时期,陈勤照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期许。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凭借高学历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社会上的规则跟学校有很大不同。

一路虽然艰辛但未曾有过什么磨难的陈勤来到社会上,才感觉到压力和困惑,很多情况下,他的努力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以至于在本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不出什么效果。

但有如此出色的学习能力,陈勤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陈勤打破困境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更加努力,最终,他收获了来自Facebook的录取通知。

说到Facebook,大家可能并不算陌生,脸书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先行军,2004年就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规模,在国际社会上更是有着很大名声。

作为一个行业早期的龙头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非常高,陈勤能够收到Facebook的录取,就说明其本身具备的才华受到了美国的认可。

陈勤也是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工作也会和自己的学习历程一样,不会再遇到什么挫折。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让陈勤更加迷茫的事情很快就来了他的面前。

社会和学校的落差

我们常常讲,学校可以讲情怀,但社会大多只能讲利益。在Facebook这个走在时代前沿的互联网公司中,对利益的追求更是成为了共识。

可这种追求催生的除了斗志之外,还有竞争甚至是排挤。陈勤的能力十分出众,这让他在Facebook公司中获得了很好的职位,年薪来到了154万。

这个数字如果回到国内,妥妥的成功人士,但是很明显,从小过惯穷日子的陈勤走了极端,已经不再考虑高薪以外的事情,只能一步步的踏入深渊。

为何不断努力的陈勤最终在美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呢? 实际上,这还要归结于美国惯有的排外性, 这种情况在各个国家都会出现,面对国人员工和外国员工,会更加偏向自己人。

但是,美国的偏向程度要更高一些,陈勤虽然说能力出众,可对美国的员工来说终究是外人,当外人抢夺他们的利益时,他们的态度可称不上什么友好。

于是在上级主管的刁难下,陈勤来到了一个公司没有开发规划的项目。这种项目存在的意义就相当于抽彩票,如果项目火了公司大力发展,没火就当成一次尝试。

对公司来说,这样做的损失很小,但对员工来讲,就相当于放弃了拥有业绩的机会,因为数百个上千个项目里,这种试点性的工作在没有公司支援的情况下很难获得什么成就。

但陈勤还是太过单纯,简单的就同意了主管的安排,来到Facebook后,他一如既往的努力,将学习上的刻苦转移到了工作上,拼命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可问题来了,个人的努力能够决定一个团队项目的成功吗? 可能少数人可以,但陈勤明显并非那部分的天纵之才,人生短短,凭借个人才智就改变大局的人不是这么容易产生的。

面对失败,陈勤感到了迷茫。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已经如此努力,平时也没有任何放松,为何最后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第一次,他开始对自己的努力提出了质疑。

在学校中,努力必然会有回报,他所学过的知识客观的体现在了每一道他做过的习题当中;在工作早期,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到Facebook,这让他更加相信努力的力量。

但面对项目的失败,他好像突然意识到了社会的残酷性,不是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情况也有很多,有的时候就必须承认命运的无奈性,这种现实对陈勤产生了非常大的打击。

当然,陈勤自身也没有脆弱到这个程度,虽然失魂落魄,但他至少还没有放弃,他找到主管,希望能够把自己调离到其他岗位,这样的话就能获得一些转机。

实际上凭借陈勤的能力,的确可以去到有着更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而不是这种练手项目当中,但主管却不会容许这种情况,因为能力高的人往上走就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遗憾的结局

主管明面上劝慰陈勤继续努力,未来会有转机,但实际上并没有对陈勤进行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反而是将陈勤队伍不怎么景气的项目流水强调了一遍。

这种情况在社会上可谓比比皆是,不靠能力谈资历,只是陈勤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所以在梦想濒临崩溃的时候,遭到了更为严重的打击。

陈勤面对越发走向末路的项目,心里非常急切,作为一个想要往上爬的员工,每一个项目都是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他的履历和业绩来源,如果这次出错,他的能力就会遭到质疑。

但陈勤所谓每天加班到深夜就能改变本身不具备市场性项目的想法太过天真也不可能实现,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工作最后汇报的时间越来越近。

从小顺风顺水的陈勤此时无比颓废,他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孤立无援且无力的状态,努力没有得到结果,上级还没有任何体恤,平时还要忍受来自同僚的排挤。

这样的境遇让陈勤在人生道路上陷入迷茫,而主管的落井下石更是给了他最后一击,因为主管负责部门评级,本来听完主管安慰的陈勤还算冷静。

可谁知道,主管为了限制陈勤的发展,竟然对陈勤这次失败的经历大肆渲染,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 这种情况自然也让陈勤怒火中烧。

来到主管面前,陈勤发出质问,但对于陈勤这种没有后台的弱势分子,主管根本没有任何解释的心情,只是挥手将他打发回去继续工作。

这时,陈勤才意识到家的可贵,离开祖国的陈勤突然感到一股巨大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跟自己对于金钱的追求展开交锋,最后,还是对利益的渴望支配了他。

可公司的高压环境再加上打压的氛围,让陈勤处处受制,最后在2019年选择了跳楼自杀。自此,38岁的陈勤失去了探寻未来的机会,跟他一块去往美国定居的家人也没了保障。

对于陈勤的遭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既然为了利益追求选择前往美国,那其中的风险自己也应该明白,对于高学历人才,中美两国的待遇其实差距不大。

可以说,如果没有什么出国的情结,本身在国内也有很好的发展,但陈勤却做出了宁愿跳楼也不回国的选择,其结果自然也该由他自己承担。

总的来说,陈勤的遭遇揭示了国家之间具备的排外性,如果想要去往国外工作,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对于陈勤事件,大家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