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亲眼目睹孩子变抑郁的全过程,我看到了家庭教育的残酷真相!

2024-02-21教育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父母有病,孩子吃药。

来自贵阳的13岁男孩被诊断出重度抑郁,不仅对学习兴趣全无,休闲娱乐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孩子被抑郁症折磨得痛苦麻木,可男孩母亲非但没有积极帮助男孩,还在一旁不停的抱怨:

你有什么好抑郁的,一家人都围着你转,家里挣的钱也都花在你身上,我们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

我们一天天的这么大压力,你还抑郁,愁死我算了!

看到这一幕不禁想到网友一针见血的点评: 孩子是这个家病得最轻的 。

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抑郁。其实, 孩子抑郁的背后,是无数个失望甚至绝望瞬间的累积!

很多时候,真正生病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庭教育。每一个陷入困境的孩子,都有一个生病的家庭。

01

不断被打压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求疗愈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说道:

当你总是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

综艺节目【少年说】有一期节目,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学习非常用功刻苦,可女孩妈妈非但没有满足还不断的打击贬低女孩。

女孩抱怨妈妈说:你总是拿我和其他孩子比较,为什么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和刻苦!

女孩妈妈听后不以为意的说道:你的性格就需要打击,否则你就会飘。

听着母亲的话,女孩崩溃的对妈妈说:可我的性格不适合打击呀!

然而女孩妈妈依然坚持己见,认为自己的做法科学合理!

看吧! 父母一边打击着孩子,一边又希望自家孩子自信自强。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不禁想到自己的遭遇, 在父母眼里好像他们的打击和贬低才是他们进步的不二秘方, 好似没有了这些打击和贬低,孩子就会误入歧途,可悲又可叹!

可一个残酷的事实,那些长期生活在嘲讽、打击中的孩子,他们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度过一生!

02

宽容和谅解才是孩子成才的底色

哲学家詹姆斯说:「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 ,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同样贬低让孩子枯萎畸形。」

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来自父母的反馈,智慧的父母,会把积极暗示不断传递给孩子。

因为他们明白 积极正面的教育才能激发孩子内部动机,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视频中爸爸问小男孩:这次考了第几啊!

小男孩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回答父亲的问题:倒数第二

没有预料中的生气,父亲轻声地再次问道:上次考了第几啊?

男孩很平静的说:倒数第一

父亲很欣慰的说:行,有进步,下次考试,咱再进步一个名次好吗?

男孩眼睛里瞬间有了光彩面带微笑的说道:好

父亲的做法引来众多网友的怒赞:纷纷赞赏父亲的宽容和谅解!

当然故事还没结束,浙江宁波的张先生说,这段视频是三年前拍摄的,三年过去了那个只能考倒数的孩子,如今 逆袭为班级第一。

张先生说,那时孩子成绩真的很差劲,后来一直不断的鼓励、夸奖孩子,结果孩子不负众望成为班级第一。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一生著书立说,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不断奔走,倡导维新变法拯救国家命运。

就是这样一个忧心忧民的忙人,对子女的教育从没松懈过,一生为孩子写了400多封家书。

9个子女也没让他失望,三个工程院院士,六个各方面的专家和精英,因此也获得「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称号。

若是仔细翻看梁启超先生写给子女的家书,你会发现梁启超对子女非常宽容:

二女儿梁思庄考试成绩不好,心情郁闷,梁启超知道后赶紧给女儿写信:「成绩如此,我已经很满足...,好乖乖不要着急,只需要努力、尽力便好。」

子女身上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梁启超先生从没因此责备过孩子,他用自己的宽容和智慧把9个子女培养成才。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有这样一句话: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人世间最需要宽容的人便是父母,毕竟孩子是一张等着父母涂抹的白纸, 父母越是宽容,孩子也就越自在 ,父母也才能描绘出更精美的图画。

相反父母的苛责和责备,不仅击垮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还会让孩子丧失价值观,在各种负面情绪的累积中滋生各种心理问题。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