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新高考赋分制解读:3+3 和 3+1+2 模式的区别与选科策略

2024-07-16教育

新高考分为「3+3」和「3+1+2」两种模式,两种模式覆盖的省份不同,评分科目范围也不同。

全国实行「3+3」和「3+1+2」地区分布

3+3模式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修科目每门150分,原始成绩计入成绩;选修科目为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其中三门选修、评分并计入总分(浙江省选修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科技五门科目,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3+1+2模式下,语文、数学、英语需选修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每门科目原始分数为150分,第一志愿科目为物理、历史。学生须从第一志愿科目中任选一门,第一志愿科目与原始分数一起计入年级;选择第一志愿科目后,学生须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科目计入总成绩。

「3+3」与「3+1+2」的区别

简单来说,在赋分前,考生的成绩为原始分数,经过赋分、换算才能得到最终成绩,并将最终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注意,分级计分制只适用于新高考制度下的选修科目,分级计分制是根据考生在各省的排名来确定最终成绩的制度,与原始成绩关系不大。

本地评分方案

对各选修科目同一类别考生的成绩按其成绩高低排序,排序时按所占比例划分不同的等级,并按公式赋予不同的绩点。

成绩满分为100分,最低分为30分,即考生若获得0分,则评为E级。评分后,最低分为30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起跑线为30分,以1分为一档(即100、99、98……31、30)分档,但部分地区起跑线并非30分,有的地方以3分为一档(即100、97、94……43、40)分档。

考试结束后,纸质成绩将转换为评分分数。

思政、地理、化学、生物(3+3即物理、历史、思政、地理、化学、生物)各科考生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考生占比分别约为17%、33%、33%、15%、2%。

1. 将各组考生各选修科目的考试成绩折算为成绩等级。

将各选修科目考生群体按试卷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再按试卷成绩统计分布确定的考生人数比例,将考生群体分为5个等级,每个考生按其试卷成绩在该选修科目考生群体中的排序确定一个等级。

(二)将成绩转换成绩点。

绩点制满分为100分,起步分30分,从A至E,每个等级以1分为间隔连续计分,每个等级的绩点范围为17至10分。

这样,将每组考生每门选修科目的成绩分值由高到低(从A到E)折算成100分至30分不等的成绩分值,每个成绩分值都在一定的成绩分值区间内。根据每个考生的试卷成绩和其所在年级的成绩分值区间,按照比例折算规则,将其试卷成绩折算成成绩分值。

同一科目成绩相同的考生,若试卷分数较高,则相应的成绩分数也会较高。

新高考下,涉及「成绩折算计分」的科目有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四门科目成绩将根据等级分计入总成绩,其他科目则直接按照原成绩计算。

电平转换具体公式

在:

Y1和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的下限和上限;

T1和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的下限和上限;

Y代表原始分数;T代表转换后的分数。

考虑到高考成绩均以整数表示,以上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进行四舍五入。

具体算法示例:

假设某学生政治学原始成绩为75分,假设政治学B级原始成绩范围为[82-61],则该学生政治学成绩为B;

以下为积分的换算:

B级的分数范围是[85-71](固定)。

那么分配一个学生后的分数为:

解为:T≈80.33,四舍五入后,小乔的政治学期末成绩为80分。

某科目,成绩排名后2%的考生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5分,该科目E级原始分数范围为[20-5]。

已知E级的计分范围是[40至30]分(固定)。

也就是说,原始分数为[20-5]的考生被评为E,分配后的最终分数为[40-30]分。

极端情况下,若考生提交一张白卷,实际成绩为0分,选修科目成绩排名为E,则评分后,每门选修科目至少计入总成绩30分,两门选修科目共计60分。

某科目,原始分数排名前15%的考生,其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95分。该科目A级的原始分数范围是[100-95]。

已知A-level的得分范围是[100-86]分(固定)。

也就是说,某考生原始分数为[100 至 95],被评为 A 级,分配后的最终分数为[100 至 86]。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成绩优秀的考生在加分后分数会降低,成绩较差的考生在加分后分数会提高。无论分数高低,你的分数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最终成绩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实在搞不懂新高考下分数是如何换算的,那就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吧。只有你的分数在所有考生中排名靠前,你的最终成绩才会更高。

选修科目计分实行后,分数差距将会缩小,考生之间的分数差距将会在其他必修科目上。

因此,学好三门主修科目和两门必修科目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想拉开总分差距,就只能靠主科和物理或者历史了。

所以同学们,目前你们的学习重心应该是「3+1」!也就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注:高考公布的成绩均为作业后的成绩。

新高考将数理化捆绑后,选修理科数理化生组合的学生明显增多,为追求加分而放弃化学的学生减少。尤其是专业限制最大、不选化学、政治的数理地理生组合热度明显下降。

这也使得新高考科目呈现出逐渐向文理科靠拢的趋势,但与传统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的模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文理科考试时间长、题量多,更考验耐力,而现在理科考试时间只有75分钟,更考验爆发力,后者对考试技巧和临场状态的要求更高。

第二是学科权重。从分数来看,生物、地理的权重有所提升。在文理综合试卷中,地理、生物的分数并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大,但新高考之后,选修科目总分是一样的。

地理、政治更容易给分,一个原因是大量文科生、体育生选择历史、地理、政治,这些学生以专业课为主,对文化课参与不多,保证了一定的下限。尖子生往往聚集在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因而突破上限的可能性更大。

高中阶段,物理、化学、生物科系最优秀的学生集体选择理科,但历史、地理、政治科系最优秀的学生也大多选择理科。也就是说,文理科系最优秀的人都是一群人。这群人在选择计分科目时,排名竞争压力会更大,化学、生物往往是他们的首选。

这种情况下,很多选理科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会选地理和政治,这样就实现了错峰竞争。这些理科生通过选文科更容易获得分数的提升。他们和文科生一起排名、一起得分,并不会加大文科生的得分难度,因为这些理科生并不是一个顶尖群体,文科生还有比较大的突破空间上限。

但这些学生选了地理、政治之后,理科生化学、生物的分值难度也增加了,尖子生还在,但分母变小了,上限容易提高,下限容易下降。

尖子生之所以聚集在物理、化学、生物而非地理、政治,是因为化学、生物属于纯科学科目,差异化大,考试随机性小,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的优势更能体现在学业成绩上。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