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为何大学毕业生宁愿在家里待业,也不愿意找一份工作先做着?

2024-04-26教育

如今有一个很悲哀的社会现象,就是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就一直待业在家,或者准备考研、考公等,但考研、考公竞争何其激烈,能考上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只能沦为炮灰。

政府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谓是想尽了办法,首先会组织各种招聘会,让企业到校园去招聘,其次又会为大学毕业生搭建各种线上招聘平台,最后还会提供各种公益岗位、事业编制岗位给到大学毕业生们去应聘,但还是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选择长时间待业在家,也不愿选择应聘一份工作先做着。

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导致学历贬值,企业能够提供的应届生岗位薪资普遍偏低,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大学生即使长时间不出去工作,也还有父母可以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导致他们没有很紧迫的求职意愿,而是一直要等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工作机会出现,才选择去应聘上班。

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的需求往往是脱节的,一些热门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的文科专业,还有像工商管理一类的「万金油」专业,根本不太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或者说,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到。

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边是市场无法提供对口的工作岗位,一边是大学毕业生们要等有适合的工作再去就业,结果就造成大学生宁愿待业,也不愿找一份不对口的工作。

那么,这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

首先,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不是专业对口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有些冷门专业,注定是没有招聘需求的,这时就要调整求职目标,从事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岗位。例如技术员、工程师、会计、人事等岗位,只要踏实工作几年,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目标。

其次,大学毕业生的家长要给予子女正确的就业引导。 家长要正视现在的趋势,大学毕业和以前的高中毕业没什么两样,要鼓励子女敢于踏入社会,从基层做起,不能逼着他们非得去找一个高薪岗位才算实现了自身价值。另外也不能放任子女长时间待业在家,必要时要切断对他们的经济支持,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存压力。

最后,社会要给大学毕业生们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就业氛围。 鼓励企业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可以开办一些职业指导的讲座,为大学毕业生指点迷津,让他们勇敢地跨入职场,为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