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哪类家庭最容易养出「冷漠」的孩子?看完惊出一身冷汗

2024-07-16教育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词条,大一开学跟父母说好每个月2000钱的生活费变1500了,问大家1500的生活费在大学够不够花。

看问题,倒没觉得有啥。

生活费这件事,要综合考虑家庭情况、大学所在城市物价水平,以及自身的消费习惯,总的来说,丰俭由人。

但评论区,我就看不懂了。

有人说自己18年上大学1500就已经不够花了;

有人指责既然给不了2000的生活费,当初就别答应啊;

有一位网友试图替父母解释:可能是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发现2000负担太重,就给1500了,还指出大学可以勤工俭学,父母供上大学已属不易,要理解。

然后,有些人就坐不住了,不断diss这位网友:

  • 「1500的生活费都拿不出来,当初就不要生」
  • 「怎么给了1500,就要孩子感恩戴德的?」
  • 等等……

    做为父母,看完心里怪怪的。

    我对孩子没啥要求可以,无条件养育可以,我们也一直提倡这样。

    但这反过来成为道德绑架父母的理由,就有点不讲武德了。

    还有很多年轻人,自己工作后入不敷出,时常找家里人接济,但还会对父母的出手不够「大气」而心生怨言。

  • 「谁困难的时候不是找家里人」
  • 「每月要几百块钱都不愿意给,还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回家?」
  • 总之,看完你会有一种深深地无力感,尤其是代入到自家娃后,忍不住后背发凉,我们费尽心力养大的孩子,最后怎会如此冷漠?

    深究根源,如果养育初心没出问题,那便是养育方式出了问题!

    有两种家庭,最容易养出冷漠的孩子。

    一、父母下意识背锅

    相对于以前强势的父母,现在的父母都很讲道理,凡事尊重孩子的意见,在爱与宽容中,就容易过了度。

    我有一个朋友,她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总是下意识替孩子背锅。比如,

    孩子走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还没哭,她就抢着说「都怪妈妈没有牵着你的手」。

    孩子倒水不小心打碎了水杯,她也会下意识地道歉「对不起宝宝,都怪妈妈刚才做饭,没过来帮助你」。

    孩子早上醒来看见周围没人而大哭,她会跑过来说「对不起宝宝,妈妈去忙了,没陪在你身边让你害怕了」

    就这样,从孩子出生说到孩子4岁。

    结果,孩子现在的口头禅就是「都怪你」、「都是你的错」、「你为什么不来帮我」?

    当初,明明你只是为了安慰他、给他个台阶下,显示自己的温柔体贴,但孩子却全当真了。

    多少新手父母都走过这个弯路?

    一来,总是觉得孩子小,承受能力弱,碰到事、遇到挫折,怕他有心理负担。

    二来,亲妈光环总是让我们忍不住自我PUA,觉得自己还能做的更多,一出问题,就先检讨自己做的还不够。

    如果你总是替孩子揽责任,久而久之,TA自然而然就认为,你的所做所为,本就是你应该做的——「你就是应该给我做饭、洗衣服,就应该给我钱,替我收拾烂摊子」。

    自然, 他不会在你付出的时候感恩,只会在你做不到时冷漠指责。

  • 小时候,怪你走路没牵好他;
  • 上学后,落东西怪你没提醒他;
  • 毕业后,钱不够花,怪你工资太低,自己不是富二代;
  • 找不到好工作,都怪你老实本分,没有人脉;
  • 娶不到媳妇,怪你买不了一线城市的婚房,拿不出高额的彩礼。
  • 总之,我出现的状况,我所遭遇的困难,都是因为你,因为周围其他人,因为社会,因为这个世界,反正不是因为我。

    所以啊,我们可以对孩子好一点、更好一点,可以包容他的行为,可以无限共情他的感受,但需要他分担的义务、需要他承担的责任,坚决不能背锅。

  • 「摔倒了很疼吧,来,妈妈给你吹吹」。而不是「都是妈妈不好」。
  • 「水杯打碎了没关系,你没受伤就好。下次我们拿这种易碎的杯子啊、碗啊,小心一点就好了」。而不是「都是我疏忽,我应该给你准备耐摔的」
  • 犯错不可怕,但不可逃避责任。

    只有一个责任意识强的孩子,才能真正地换位思考他人的不易和辛苦。

    二、充满控制欲的家庭

    家长的控制欲究竟有多可怕呢?

    前两个月,宁波有一位妈妈去宠物店退一只猫,那是前一天丈夫买给女儿的礼物。

    但宠物和一般商品不一样,若无健康问题,是不予退换的。

    所以,店家拒绝了这位妈妈退猫的请求。

    结果,谁也没意料到的是,这位妈妈当场就将猫摔死了。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人全都震惊了。

    觉得她太残忍了,还是当着丈夫和女儿的面。

    但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这位妈妈行为上的残忍,觉得她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因为被店家拒绝退猫而发疯。

    而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家庭中极致的控制欲。

    因为,就算退不了、养不了,她可以送人或是低价转卖,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为什么她非要把猫当众摔死呢?

    其实,本质是在宣誓家庭的绝对话语权。

    这只可怜的猫是其丈夫作为送孩子的礼物买的,但很显然,这个决定她是不同意的。

    好家伙,明知道我不同意,你们还非得买,这不是赤裸裸地对我权威的挑战吗?

    所以,我今天就要给你们点颜色瞧瞧,看看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

    控制欲这个东西,其实是很隐性的,我们都不愿承认自己有这么恐怖的控制欲。

    但细想想,即便是看似民主的商议背后,暗含的也是隐隐的控制欲:

    问孩子作业打算什么时候写,让TA自己看着安排。

  • 「我准备先玩会儿,然后今天再写完……」。
  • 「你先写完了再玩多踏实」!
  • 「我想看个电影,然后……」
  • 「大周末的不去户外活动活动养养眼,还要窝在家里看电视吗?」
  • 所谓的民主,也只是你自己认为的相对民主,孩子的愿望实现的前提,是必须在你的允许清单里才可以。

    这背后隐藏的逻辑,不就是「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

    虽然没有摔猫妈妈那般歇斯底里,但这背后说一不二的绝对控制欲却是如出一辙。

    咱们也当过孩子,那些跟父母渐行渐远的距离,对他们越来越冷漠的态度,不就是这些小事中积攒起来的。

    我知道承认并且改变这一点很难,但如果我们时时带着察觉去养育,这是可以改变的。

    因为我本身的性格也是执拗且强势的,这个暑假,跟CC亲密接触,就没少被「怼」,几乎都是这类问题。

    CC总会说:

  • 「不同意,你为什么还让我自己定?」
  • 「不信我,还问我意见干什么?」
  • 「算了,不说了,说了你也不同意」。
  • 每每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我就会很警惕。

    现在她至少还愿意顶嘴和抗议,如果继续无视,那必然是无声的冷漠和刻意的远离。

    所以,我常会复盘和反思,我的问题在哪?孩子的问题在哪?

    很多时候,问题其实就出在「既要……又要……」

    我既想给她自由,又想她听我的。

    后来的解决方式也简单。

    认为不是大问题的,就真的放手吧。觉得是大问题的,提前约定约束范围。

    比如暑假作业,我们不是按「周计划」来嘛?

    一开始我大撒把,说三年级了,尝试下完全自我管理吧,先试2周。

    结果前2周,就每天懒懒散散,我催,她就用上面类似的话怼我。

    当然,也有好多次赶到半夜12点的时候。

    后来我劝自己, 算了,不管了,2周的试错成本真的试不起吗?

    试得起的。

    既然答应了,这2周就这样,好赖,看着结果再说。

    结果周末验收,2周都没按她计划完成。

    可见,现在不是完全放手的时机,CC也觉得单靠自己,不太行。

    于是我们第三周,我就约束范围了。

    哪些我规定的,是当天必须完成的,剩下的她自己安排。

    2周后很顺利,因为我要求的都是作文、卷子这种重头作业,虽然做的时候觉得费劲,但一旦完成,整周都轻松,剩下的数学口算、英语打卡都很简单。

    CC心服口服,也领会到些精髓,第二个月开始,又提出不用我管了。

    现在暑假结束,暑假作业她基本自理,马马虎虎基本完成。

    完美吗?肯定不如我手把手规划和指导完美。

    但是,这样对她的独立能力,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大有裨益。

    控制欲本身也不是洪水猛兽,我也不信绝对地放养就是好事,但怎么使用、怎么把握度,是父母永恒的修行。

    一个充满控制欲的家庭,是很让人窒息的。孩子的内心一定是不服气,甚至是心怀怨恨的。

    当一个孩子被否定太多,无视太多了,骨子里就会留下自卑的底色,为了回避这种痛苦,他们会潜意识远离和冷漠。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孩子、怎么保持和谐的亲子关系,却是一门艺术」。

    要我说,这不是艺术,简直是门高深的技术!

    一起加油吧,姐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