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社恐」大学生求职不敢外出面试,这所高校的辅导员包了辆大巴

2024-10-14教育

这段时间,杭城桂花满街飘香,应届毕业生们却无暇停下脚步欣赏。2024年秋招拉开大幕,他们带着简历资料,不甚熟练地套上西装,脚步匆匆地赶赴一个又一个面试现场。

然而,困扰着这些应届生们的不只有面试本身:

面试地点远,怎么去?

去了怎么和负责人联络?

找不到地点怎么办?

想到这些问题,紧张又上升了几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的辅导员张卫洪在学院支持下给学生订一辆「组团求职」的大巴车,学生在宿舍楼下直接上车,不用考虑路线直达面试现场,还能在路上和同学们交流准备。

招聘季来临,很多时候初出茅庐的应届生不敢主动递上自己的简历,将焦虑都留给自己自我消化;但企业却「爱你在心口难开」,希望学生主动迈出第一步。 为学生「承包」一辆的「求职大巴」看似简单,实则架起了学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

今年,杭电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求职大巴已经启程

1

组团坐大巴去面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上周二晚上八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的大四学生小付收到了一条面试短信,短信来自一家大型央企,要求他第二天下午一点去面试。

「这家企业从外地过来,面试点安排在拱墅区的一个酒店。我收到短信后,第一反应就是:我怎么去?」小付和记者聊天时,穿了一套蓝色的西装,脚踩皮鞋,今年秋招已经开始,他和同学们随时准备奔赴面试。

「从下沙到面试地点所在的西文街有20公里,地铁过去一个小时,还要走上十几分钟,这意味着午饭我可能来不及吃;如果我选择打车,单程就要几十块钱……总之,赶一场远距离的线下面试,意味着一整天的安排都需要认真规划。」

那天晚上,小付刚开始规划第二天的行程,就看到了班级群里的一条消息:明天可以乘坐一辆大巴,和其他收到面试通知的学生一起直达面试现场。

预订大巴的是自动化学院辅导员张卫洪。「不少学生在群里接龙,不断和我说收到了面试通知。我当机立断,第二天早上7点向学校后勤申请了一辆大巴车,送他们去面试。」

第二天中午12点,这辆「求职」大巴准时停在了学生宿舍区,包括小付在内的47个学生一起上车,准时到达面试地点。

47个学生组团坐求职大巴去面试。

张卫洪告诉记者,为同学们预订一辆「求职大巴」,不仅让学生少了许多规划行程路线的烦恼,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组团出马」的氛围,「要的就是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激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今年毕业的应届生有六百多人,许多学生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一旦踏上大巴车,大家就像临时组成了一个「面试搭子团」,开始相互交流自己的面试准备。

「和同学们一起去,我的紧张度一下子降低了。」自动化专业的容同学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重庆,平时出门规划路线,找地铁、认道路对她来说都不在话下。「但关键是我是去面试的,一想到要在地铁上站一个多小时,感觉自己整个状态都不好了。」

另一位李同学没有搭乘张卫洪安排的「求职大巴」,他的面试时间是下午三点半,「我觉得十二点出发太早了,但面试时间真的越来越近,我感觉越来越紧张,后来我打车去了面试地点,看到了我的同学们还没走,突然就松了一口气。」

一位同学记录下参加面试前的场景,有同学在,心理压力更小些。

看到熟悉的同学,他还问了问面试的氛围和题型,「我发现有些问题我之前就准备过,一下子有了底气。」

面试结束后,他们各自分散行动,有学生一起拼车,在车上交流面试的情况,相互问问其他人接下来几天还有什么面试安排;有学生在附近吃了个晚饭,慢慢悠悠搭地铁回了学校。

「总之就是一身轻松。」一位同学说。

2

招聘季,学生和企业间存在「信息差」

校招季,也有「金九银十」的说法,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应届毕业生们内心却相当焦灼。他们在招聘季,最常见的心态就是「晕」,随之而来的是焦虑。

求职季也有「金九银十」的说法,许多学校、学院组织的招聘会正在火热进行中。

来到学校举办的集体招聘会现场,面对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招聘单位,哪些适合自己的专业?哪些有硬门槛?再加上薪资、工作时间、地点,所有问题一股脑抛来,让晒在太阳下的学生们又晕了几分。

一位应届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下午学校招聘会,一百多个家公司居然没有一个公司招我们专业的,才投了五份简历,还是投给了不限专业的公司,怎么办我好焦虑。」

自己投简历,去哪里找招聘信息,怎么和对面人事沟通询问,怎么规划安排外出面试?又是一通思索。

一位高校辅导员和记者坦言,面对这样需要做复杂决策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摆烂」,「学生在下沙,要去一个专场招聘会面试,看了看地图,在西湖区,直接就说‘太远,拒绝!’还有一种学生,遭遇过几次不太顺利的面试,就灰心得再也不想出门求职。」

社交平台上,许多应届生在秋招春招时都感到无比焦虑

然而,这一头应届毕业生「晕头转向」后无比焦虑,那一头的招工企业却「爱你在心口难开」。

【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蓝皮书】 调查显示,与2023届校招相比,多数企业2024届计划校招人数较上年度基本持平或增加,2024届春招补录期(一般在5-6月份)仍存在不小的招聘缺口,这也一定程度表明 在局部企业与局部毕业生群体中,「招工难」与「就业难」依旧同时存在。

张卫洪观察到,除了受学生们热捧的大厂以外,一些大型的央企国企,还有一些小微企业都有不小的招工需求,「大型的央国企面向的是全国应届生,很少会为了一个学校的学生开专场招聘会,这就要求学生及时关注招聘信息,主动上门求职。而一些小微企业不够知名,也需要学生主动了解。」

总而言之,学生和招聘单位中,存在着一些「信息差」,一个不敢迈步,一个无暇分身,到最后只有错过,所以,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很要紧。

3

一辆大巴车,形成求职季校企合力

于是,张卫洪去年就开始尝试,把学生组织起来,用一辆「求职大巴」送去组团面试。

「去年,我们用一辆大巴车送30多个学生去温州一家校友企业面试,有5个学生当场就签了意向合同。」 张卫洪介绍,这样的「组团求职」和学生「单打独斗」的效果完全不同。

去年,张卫洪和学生一起坐大巴去求职面试。

一方面,企业愿意为了这么多学生出人出力,把企业介绍做到最好。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去面试,企业不可能为他安排讲解、实地参观,而一群人一起去,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们甚至还能与高管直接面对面交流。」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有归属感,敢于去迈出求职第一步。

如今,许多年轻学生都说自己的「i人」(MBTI人格测试中,i人通常指性格内敛、内向的人),为自己贴上「社交恐惧症」的标签。

有些高校老师甚至还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平时在微信上聊天很积极的一个学生,进了办公室面对老师却说不出话来,两相沉默后,两个人面对面又用微信交流。

习惯了用手机打字交流,现实生活中不声不响的学生,真的到了求职季,要和企业单位的人事专员交流,往往会加倍焦虑,不肯迈出第一步。

但如果组团式求职,又解决了出行问题,这些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减轻很多。张卫洪的想法,受到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汉玲的大力支持。

2023年,在学院组织下,二十多趟「求职大巴」把上百名学生送到各个面试地点,更远一些的地方,还负责接他们回校。

「大巴就停在宿舍楼下,又看着自己的同学们纷纷背上包准备出发,再焦虑,一咬牙也就跟着一起去了!路上又能和同学相互交流,没准一下子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张卫洪觉得,这不是为学生「保姆式」的求职服务,也并非逼着学生一定要去面试现场,而是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的合力。

那天,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汉玲为临上车的孩子们加油打气,她声音洪亮、表情昂扬,像是在说无论大家遇到什么问题,学院都能为你们托底。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能迈出找工作的关键第一步。

采访的最后,围坐一圈的学生真诚地问起张卫洪:「洪哥,下一趟大巴,什么时候安排?」

文:邱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