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为什么孩子每一口都能吞下去,还会哭闹不想吃?

2024-03-19教育

有的家长发现

宝宝添加辅食一段时间后

吃辅食的时候总是不专心

有时东张西望的

有时又哭哭闹闹

感觉宝宝是不想吃辅食了

但一勺食物喂进去

宝宝还能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正在喂辅食的时候

宝宝哭闹或者注意力不好了

还要继续喂辅食吗?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

如果你之前没看过我们介绍的就餐环境如何布置,建议先看看下面这一篇:

宝宝第一口辅食,你做对了吗?保姆级教程教你少走弯路少踩坑

宝宝吃辅食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会在添加辅食两周或者一个月左右慢慢出现。最初,家长不太在意,哄逗几句,或者用食物吸引,宝宝就又关注到吃辅食这件事儿上了。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渐渐地家长发现宝宝能耐心坐在餐椅里的时间变短了,总想伸手抓餐具,甚至有时会从餐椅里站起来了,想让宝宝安安静静吃完一顿饭越来越难。

有的时候宝宝明明是哭闹看起来不想吃了,但一勺食物送到嘴边宝宝又张嘴吞下,好像也不是因为辅食做的难吃,这算不算强迫喂呢?

其实,这种情况分析起来也很简单,拆分成下面两个小问题就可以了:

1、为什么喂辅食喂的每一嘴都张嘴吃都吞下去,能吃完一碗?完全看不出被强迫不想吃的意思

从6个月开始添加第一口辅食到宝宝9个月,家长已经喂了三个月的辅食。孩子已经被「喂饭」这种形式养成了机械的条件反射,看到勺子送到嘴边直接张嘴准备吞下食物。

而且被长期喂饭的宝宝大多看起来不知道饥饱的原因在于,3岁以下的孩子对食物的专注力和感受力更强,所以孩子吃饱了,很满足,会觉得是肚子或者胃塞满了。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迷走神经会向大脑报告说「你开始感觉饱了」。胃部有「膨胀」感是饱足感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 长期被喂饭的孩子,吃饭时注意力往往不在食物上,也不容易察觉到身体的这种感受。 吃饭对他来说,只是条件反射的张嘴,闭嘴,注意力也许在玩具上,也许在动画片上,也许在想别的,忽视了身体的感受就不容易判断什么时候该停止吃。

因为家长如果想顺利把食物一口一口送进宝宝嘴里,必须让孩子能安心坐在餐椅里,要用其他的物品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才行,可能是一个空碗,可能是一个玩具,可能是一本书,甚至有可能是动画片或者听故事。为啥不能是辅食勺或者餐盘呢?因为多数家长使用的是硅胶辅食勺或硅胶餐盘,宝宝正处在出牙期,出牙不适会把硅胶辅食勺和餐盘当成磨牙棒一直一直啃,不好好吃辅食。所以为了能顺利喂饭,家长很少给宝宝提供辅食勺或者餐盘,而是空碗、玩具或者别的东西。

总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在食物上,也不在自己的身体感受上,无法准确接收到身体发出的「没吃饱,继续吃」或者「吃饱了,停下」这样的信号。我们成年人如果边看电视或者刷着手机吃东西,往往也会不知不觉中吃下更多的食物,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上面这几个原因综合影响,宝宝吃辅食时对食物是来者不拒,喂多少都能全都吃光。

2、吃辅食过程中宝宝总是闹或者站起来东张西望,是不想吃了吗?

首先吃辅食的过程中宝宝站起来,说明家长没有系安全扣。我们是不建议这样做的,安全风险太大,一旦宝宝站不稳或者脱离了家长的视线,很可能从餐椅上栽下去。

从宝宝第一天使用餐椅开始,家长就要系好安全带或安全扣。

一个原因是没有提供餐盘、餐具。

没有餐盘餐具,宝宝吃饭只需要被动地张嘴,吞下食物,舌头搅拌然后咽下,没有参与感。宝宝的眼睛闲着,手闲着,脑子闲着,周围一点点声响都可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想去看个究竟。

第二个原因是宝宝想看清楚妈妈的餐具里是什么。

因为被喂饭,自己没有餐具,没有食物,所以宝宝一定会尝试去抓家长的碗或者辅食勺。由于宝宝坐得比妈妈低,看不到碗里是什么,于是会尝试扒碗或者站起来。尝试几次失败了,可能就容易哭闹。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一勺食物送进嘴里太深,被杵着了

这也是喂饭是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家长不注意,一勺食物为了让宝宝快点吃完,使劲儿往孩子嘴里送,一旦宝宝动了就有可能被勺子杵着不舒服哭闹。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一勺食物放在宝宝的嘴边,等着宝宝主动过来吃。

第四个原因是一勺食物太满,或者食物太干,被噎得难受。

有时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儿吃完,或者害怕喂饭喂久了宝宝哭闹,于是在刚开始吃辅食,宝宝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就加快喂饭的速度。

这样做容易出现大勺塞饭、喂饭速度太快、一勺食物太多等问题,一勺食物入口,宝宝艰难地用舌头翻转食物和搅拌食物,然后咽下去。有时还没来得及充分咀嚼和搅拌食物,下一口食物又到嘴边了。宝宝条件反射地要张口去吃,嘴里的一口食物只能匆匆咽下。如果食物太多、比较干,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吞咽时就感觉干噎,硬吞的次数多了非常不舒服,也会引起哭闹。

其他的一些原因

宝宝吃饱了不想吃,但家长没有捕捉到这个信号,继续喂饭。

吃辅食的时候其他房间有声响或家人走动、说话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那么知道了原因,该如何调整呢?

首先按照上面的建议把就餐环境布置好,给宝宝提供适合的餐具、餐盘,餐盘里每一格都放少量食物让宝宝自己尝试抓。宝宝自己能抓到多少无所谓,家长辅助喂就行。

其次是注意吃辅食的时间。我们建议一岁前宝宝每天安排一餐辅食,在上午宝宝精神比较好,两次奶之间吃辅食。这时宝宝还不困,精神状态好,不会吃一会儿累了困了哭闹。另外即使因为吃得少或者出牙不适不想吃,也不必担心宝宝饥饿,很快就到了下一餐奶的时间,家长不会因为担心宝宝没吃饱就采取辅食结束后马上给奶的错误喂养行为。

再次是我们建议在辅食添加初期,家长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来制作辅食。我们所说的定量,并不是让宝宝每一餐吃固定的量,而是在制作辅食的时候,把使用的食材称重,做到心里有数。

在吃辅食的时候每次都使用固定的餐具,比如宝宝每天使用同一个餐盘,盛多余食物的碗是固定的几个,加上这一餐各类食物的总量是提前称量过的,这样每天食物总量是多少,宝宝吃了多少,即使不需要详细记录,天长日久也能感受到宝宝的变化,不至于说宝宝吃得多一点少一点家长就陷入焦虑。

最后如果宝宝在吃辅食的过程中哭闹,可以安抚宝宝情绪后询问还要不要继续吃辅食了,可以问三次,告诉宝宝如果结束就餐,到下一餐奶之前都只有水,没有水果或者奶、零食。如果宝宝确定,结束这一餐即可,到下一餐奶之前只给宝宝提供水。家长不要感觉宝宝还小,听不懂就不去询问。如果宝宝确实很小听不懂,刚开始不理解家长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家长的行动也在引导宝宝去理解,如果吃辅食的时候吃得少,不好好吃哭闹结束就餐,自己会饿肚子。宝宝感受到适度的饥饿,也会体会到食物的珍贵。

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哭闹,家长抱出餐椅不再吃辅食马上喝奶,让宝宝建立哭闹=离开餐椅=可以喝奶的错误认识,影响辅食添加的进度,增加了孩子挑食的风险。

总而言之,家长喂辅食宝宝一直吃,未必是孩子没吃饱,吃着辅食时哭闹,也不一定就是宝宝不想吃了,都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