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个颇为要紧的信息在书画收藏圈流传:「第二届苏葆桢民间收藏展」即将开展。主办方仍是圈内知名的尚文斋拍卖公司,这让新老藏友们都有些兴奋。
据说这次展览,几乎将重庆藏友手里的苏葆桢真迹一网打尽,其中不少是频频展览出版和海内外拍卖的经典之作,一些垂涎三尺的藏家,便早早准备了充足的子弹,意欲「掠人之美」。
那么,苏葆桢到底魅力何在?为何在书画市场普遍低迷的当下,还有那么强的号召力?渝商联书院第一时间在藏友圈做了些探访,得到的说法惊人的一致:苏葆桢是书画市场的硬通货。
01
苏葆桢:你说这些葡萄哪里好?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双栖人物,既是著名书法家又是医学教授。他就是曾连任三届重庆市书协副主席的史若飞先生,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重庆第四人民医院(市急救中心)的院长。他与很多老一辈书画家都过从甚密。与苏葆桢,更是有一份难得的缘分。
据史自述,他与苏先生相识,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他在南京医学院就读,也是狂热的书法爱好者,拜在了尉天池名下。那些年,一边学医,一边遍访明贤,遇到名家展览,更是非看不可。有一次,苏葆桢、芩学恭、黄顺尧三人在南京鼓楼公园办展,他便慕名而去。在他心中,「苏葡萄」早就是神话般的存在。
「初中时期,我在雅安川剧宿舍看到一幅葡萄,我觉得新奇,就站在路边看,主人见我喜欢,就请我进去看。落款是苏葆桢,是给他学生画的。早听大人们说过,心里顿生歆慕之情。后来在成都春熙路文物商店,看到橱窗中挂了两幅画,一是关山月的红梅,二是苏葆桢的彩色篮子葡萄,我硬是在这幅画前站了很久。这次在南京,是第三眼了。苏葡萄,可谓晶莹剔透,过目难忘。有幸的是,这次还见到了苏葆桢本人,自此我们结下缘分。」史若飞谈及书画圈的掌故,滔滔不绝,他说印象中,苏先生从来没生过气,没说过「不」字,几乎有求必应。
「有次,他还问我,你说这些葡萄哪里好嘛。我说,圆润、饱满、有光泽,见着宛如真品,满口生津。他说他画墨葡萄,多用唐朝传下来的墨淀,再倒些墨汁,慢慢磨,画出来的葡萄就乌黑光亮,色泽丰富。」史若飞说,苏先生是他见过的画品人品俱佳的老先生,买他的画,完全出于本心。
直到现在,他手里都有苏先生六七件作品,葡萄、竹子、书法都有,有的作品背后还盖着淳辉阁的章,绝非应酬之作。
02
「苏葆桢抗跌又畅销」
与史若飞纯粹的热爱不同,大多数的藏友,既出于玩家的真爱,又有着投资理财的动机。他们的故事,可谓一个比一个精彩。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唐健就开始从事书画拍卖。他回忆说,最早拍卖的苏先生作品,是当年清理「三金三乱」,流出的一张画。画幅很大,要垫起脚才能摸到头,这是苏先生与方凤富、郭克、成联辉合作的,当时以5万元高价拍出,算贵的了。后来经手苏先生的作品就多了,很多小尺幅,价位越卖越高,有人开玩笑说,完全是按葡萄颗数在卖。
唐健分析说,苏先生之所以在书画市场长盛不衰,很大原因是他有技法有传统有创新。从他的老师徐悲鸿、张书旂,到学生郭克、方凤富,可谓传承有序,对讲究师承和传统的中国书画来说,这其实很重要。不仅如此,苏先生的光影技法也是一绝,表现葡萄,颗颗饱满,鲜嫩欲滴。在他之前,画葡萄的大家大有人在,从徐渭到齐白石,但没人像他这样画过, 外行内行都喜闻乐见。
「苏先生的画作,有着审美的普适性,但又不俗,人品也好。他的收藏价值还会提升。尚文斋推广苏先生,这只是其中一次。我个人也藏了些苏先生作品,但我更喜欢他的花鸟,印入台历挂历那些。我到他家里、学生手里,也都买过。」作为重庆最早的书画拍卖行老板,唐健坦承,他是苏葆桢艺术的受益人。
事实上,从苏葆桢传世作品中,获得精神和财富双重收益的藏友,大有人在。与苏先生同为苏北老乡的颜开鹏表示,礼尚往来需要送作品,他喜欢买苏先生作品,雅俗共赏,送人很有面子。「而且,他的人和画,都有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在,他历经磨难却心态很好,对人对社会都很和善,作品也都清新典雅、蓬蓬勃勃。我总计买过苏先生上百张作品,什么题材都有。无论寻宝、品鉴,还是流通变现,都有很多乐趣在里面。」
他还表示,这两年很多北方大家画家腰斩,而苏先生却很抗跌,也很畅销。有次跟此尚文斋老板吴仰喜,去藏家唐世希家里搜,18万元买了几张,下午就有藏家闻讯赶来买走了。
吴仰喜也证实,冯建吴、苏葆桢、晏济元三大家,是重庆书画市场的硬通货,始终有市场,能保值增值,但相对而言,苏先生的最畅销。
03
注意鉴别,千万别信「苏保真」
据了解,在书画藏友圈,投资苏葆桢几乎没有亏过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买他的画就没有风险——相反,作品真伪鉴别是最大的风险所在。
作为体制内的资深藏友,杨先生收藏苏先生作品已有20年,累计买过10-20幅。第一张买的是4平尺松树,5000元,现在起码要10万元。他毫不讳言,他从收藏苏先生作品获了大益。但他也差点上过当,好几次都在画作的落款处,看到「苏保真」三字。心里纳闷,好一番调研,都说,「苏葆桢从未署名过苏保真」。如此保真者,恰恰不保真!
这种黑色幽默,另一位藏家也遇到过。开中医馆的张国良,说他最早看到苏先生作品,是在早年的挂历上,第一次买已是2012年了。他当时在尚文斋,看到一幅苏先生的葡萄,标价12万元,大吃一惊。于是他到西南大学某老师家,花10万「巨资」买下一幅苏先生的墨葡萄,拿到尚文斋去,心想倒手就赚两万元。拿过来后,才听说,卖12万的是彩葡萄,比墨葡萄贵一大截。他只好将此作留在手里,玩了五六年,现在换成别的作品了。
「当然,还是赚了一些。」作为资历较浅的藏有,他显得有些低调。但他对本次尚文斋组织的「苏葆桢民间藏品展」兴趣浓厚。他贡献了自己的藏品,也可能再买进一两幅。
他说,这次展览,就是打飞的来看看,也非常值。近百幅作品,大部分都是经典,其中不少还创造了拍卖奇迹。
据介绍,本次展出的一幅葡萄菊花图,是苏葆桢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代表作,最早被台湾人以4000元价格买走,后来多次出现于拍卖会,2020年在广东无底价起拍,几十轮举牌下来,竟以46万元成交。
「不过,艺术收藏,跟所有投资一样,风险始终是存在的。只要主流是赚多亏少,就值得进入。最重要的是,看艺术家本人的价值潜力和流通能力。这就要求藏友,要具备基本的甄别能力和鉴赏素养。」有藏友表示,多看多交流,是入门的基本动作。
还是那句话,一勤天下无难事。
本文配图:苏葆桢作品(尚文斋提供)